聚焦小古文,生长思维力

2022-02-24 09:51顾洋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古文思维力语文教学

顾洋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入小古文16篇,它们题材广泛,类型丰富,或为寓言故事,或为成语故事,或为神话传说。这些小古文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细读之下却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本文聚焦小古文,探究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方法。通过总结“有法可依”“类比推理”“添砖加瓦”“拓展延伸”四種方法,以求催动学生思维力的生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古文  思维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入小古文16篇,它们题材广泛,类型丰富,或为寓言故事,或为成语故事,或为神话传说。这些小古文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细读之下却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本文将以巧学古文为切入点,探究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方法。

一、有法可依,明确思维路径

思维路经是在学习中通过总结类似难度和环境中的问题获得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古文学习从三年级起步,初读小古文,读不通、读不懂,望而生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在学习小古文时要让他们有法可寻。古今对比是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好帮手。将小古文与现代白话文进行对照朗读,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小古文学习的难度,而且还可以在学生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迁移运用、延展语言的过程中提供认知性的支撑。

在学习小古文《司马光》这一课时,不少学生其实课前已经熟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甚至能将完整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此时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自读小古文,尝试逐句翻译,古白对比,学生不仅能轻易便能掌握小古文中生僻字如“瓮、迸、戏”的意思,也能感受到小古文与白话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群儿戏于庭”其实是“群儿于庭戏”,它的语言存在倒装的现象。古今对比是我们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读通读熟课文——说清故事大意——明确角色形象,便是打开了学生小古文学习的思路,而这样的方法可以迁移到任何一篇小古文学习中去,将学过的方法进行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这一类的迁移训练,明确学生思维的路径,必然会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类比推理,促进思维交融

类比思维是在新、旧信息间找异同之处,在类比思维联想,可促进思维的交融。小古文中有很多“之”“其”,学生读之,匆匆略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代词”“介词”对于初识小古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个陌生的词汇,“填鸭式灌输”会打消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时,文章中多次出现“取之”“问之”,师提问:“学习小古文就跟猜谜语一样有趣,有的时候文章里会用一个字来代替一样物品、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这样的字就叫代词。在这篇文章中你能找到这样一个字吗?”学生快速寻找探讨,很快发现“取之”“问之”的“之”分别代表“李子”和“王戎”,也了解了代词的含义。。

三、添砖加瓦,引发思维辩证

辩证分析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分,在教学中,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可以通过添加角色、补充问题的方式对每个要素进行分割思考、推理研究,引发辩证思维。小古文大多篇幅短小,理解却是晦涩难懂。尤其在句子中省略主语更是增加了学生对小古文理解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割人物动作,理清人物关系,从而了解故事情节。

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学生在读通读顺这篇小古文后,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在理解这篇小古文,你们加上了哪些词语?”学生并不难发现,加了不少主语。师顺势总结:小古文的语言精炼短小,省略主语最是常见。所以我们在理解句子时,要把主语加上去。紧接着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学生在讨论交流后立刻得到答案,在辩证思维中明白任务角色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了判断与推理能力,也是进一步了解了王戎这样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催动思维多元

一次小练习是一个操练思维的过程,一个小拓展,就是促动思维多元的催化剂。

(一)从故事读到故事。统编教材中所选的小古文数量有限,而且篇幅比较短小,因此,在学习后,教师可以进行适量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多的古文阅读中丰富认识。其中,相似的拓展最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古文的所选题材、文本主题、人物角色等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如在教完《精卫填海》后,补充学习小古文《夸父逐日》,学完《自相矛盾》后补充学习《掩耳盗铃》。以一带一,拓展另一篇文章,让学生跳出文本材料,将所习得的知识、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语境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处。

(二)从故事读到品质

小古文的语言文字虽简约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又寓理深刻,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这对塑造学生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古文,如同穿越时空,看古人如何处事,与古人对话,在与古人的思维碰撞中,感受他们的美好品质。孔子的不知为不知,司马光的急中生智,中华少年的自强不息……让多元的品质带动多元的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洁.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8)

[2]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4).

[3]李忠秋.结构思考力,加速管理者成长 [J]. 现代商业银行,2019(19):68.

猜你喜欢
小古文思维力语文教学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