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2022-02-25 12:52张支全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失眠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的126例接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AS和PSQ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AS和PSQ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脾两虚;失眠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心脾两虚型失眠是指因脾气不足,心血不足而引起的睡眠障碍,其临床症状常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心悸、健忘等[1]。长期失眠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最终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以往临床治疗主要是引导患者服用安眠药来帮助人们快速入睡,但長期服用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2]。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是近几年各医院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常用的一种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的126例接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将此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42例;年龄42~72岁,平均为(50.4±5.7)岁;观察组,男26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为(48.3±4.6)岁。护理治疗前后基本资料对比(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阿普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215,规格: 0.4 mg) 0.4 mg/次,每日1次,睡前15 min口服。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药方组成:酸枣仁30g、生龙骨30g、夜交藤30g,当归20g,龙眼肉15 g,麦冬10g、生地黄10g、合欢皮l0g、柏子仁10g、五味子10g。上述药方分别加水煎煮取汁150 mL按时(7: 00与19: 00)服用,且临睡前1 h温水泡脚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睡眠时间及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AS和PSQD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有的计量单位t,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表示方式为()、(n,%)。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3.65%高于对照组52.38%,(P<0.05)有可比性,见表1

2.2患者PANAS和PSQD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AS和PSQD评分对比(P>0.05)无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见表2

3.讨论

现代失眠诊断研究表明,失眠是指睡眠障碍的发生和维持,导致睡眠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3]。国外研究表明,睡眠问题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失眠不仅会降低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还会增加疲劳事故的发生频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失眠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医主要治疗失眠患者,大量使用镇静催眠药,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着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存在副作用、药物依赖性等诸多风险[4]。中医学在治疗失眠上具有独特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普遍认为中医的“证”是相应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而证型则是机体对内外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下的不同反应状态[5]。研究证实,中医综合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可达到或超过西医药物治疗疗效,其在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状态、夜间睡眠质量方面具有确切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AS和PSQ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AS和PSQ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给予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彧. 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4(2):5.

[2] 张春霞, 张望杰, 杨秀双. 疏肝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 多巴胺水平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10):3.

[3] 谭江勇, 易玮. 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043(002):188-191.

[4] 陈佳瑶, 老锦雄. 朱氏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 35(11):4.

[5] 程翰林, 崔艳超, 朱文婷,等. 针药合用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证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20, 39(2):3.

作者简介:张支全(1974-04-),男,汉族,本科,四川广元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身医学。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失眠
基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发热56例疗效观察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