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2-02-25 19:05李丽董莹张娴洋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李丽 董莹 张娴洋

摘要:目的:分析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01-2021.01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间段内我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5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将50例纳入研究者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者应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纳入研究者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不同组别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镇痛后的术后疼痛水平、胸管引流液量、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呼吸功能指标、镇痛满意度、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术后第1d疼痛水平为(2.75±0.49)分、术后第3d疼痛水平为(2.53±0.66)分均轻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4.666、4.639,P值均<0.001);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胸管引流液量为(50.71±2.48)mL、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8.22±7.69)h均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22.796、3.314,P值=0.007、0.001);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氧合指数为(322.98±24.82)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37.41±1.03)mmHg均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2.566、2.078,P值=0.013、0.043);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镇痛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肺不张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6.639、5.555,P值=0.009、0.018)。结论:在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镇痛时,使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改善呼吸功能指标,提高镇痛满意度,降低肺不张发生率,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疼痛水平;呼吸功能指标;镇痛满意度;肺不张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2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是临床中治疗肺内或支气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够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和范围,有效切除病灶,减轻临床症状,保留正常肺组织,维持较好肺生物功能[1-2]。但此法属于侵入性治疗方式,留有手术切口,患者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引起患者不适感,不利于术后稳定恢复,故需要采取合适的镇痛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4]。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随机选择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本院接受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时间区间2019.01-2021.01之间我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以随机抽签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25例纳入研究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3例,女性患者共计12例,年纪41-83(62.09±2.11)岁;体重47-81(64.06±1.24)千克。试验组25例纳入研究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女性患者共计11例,年纪42-82(61.91±2.16)岁;体重48-80(63.95±1.27)千克。两组纳入研究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后没有明显区别,P>0.05,可作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符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标准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相关内容充分熟悉,自主意愿参加并在同意书中签字确认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基本资料详细记录患者。

排除标准: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存在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伤患者;患有精神状态不佳、意识不清醒患者;凝血因子无法发挥作用患者;对镇痛药物中任一成分有过敏史患者;研究依从性较差患者。

1.2方法

两组纳入研究者均接受静脉全身麻醉操作,待麻醉起效后,由手术医师展开手术操作,通过胸腔镜观察患者胸腔具体情况和肺部具体情况,以此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准确找到病灶部位,予以切除并进行缝合处理,之后留置好引流管,检查无误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纳入研究者应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详细方法如下:在患者術后清醒且状态稳定后,将气管插管拔出,将镇痛泵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好,之后,利用地佐辛30mg、曲马多200mg以及右美等药物充分溶于100ml生理盐水进行镇痛,通过镇痛泵进行用药,将持续给药剂量设定为每小时2ml,将自控追加给药剂量设定为每小时2.0ml,将间隔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注意在24h内追加次数不可超过8次。

试验组纳入研究者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详细方法如下:在患者手术即将结束,关闭胸腔之前,选取我院采购的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镇痛麻醉处理,用药总剂量为10ml左右,于患者手术切口肋间及胸膜处用药,以此达到镇痛效果。手术结束后,还需要遵循医嘱为患者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处理。

1.3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水平:包括术后第1d疼痛水平、术后第3d疼痛水平等,评估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法,以0分为分值下限,以10分为分值上限,分值越低表示镇痛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越轻。

(2)呼吸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3)镇痛满意度:包括对镇痛服务非常满意、对镇痛服务比较满意、对镇痛服务不满意等评价,评估工具为本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分值在90分及以上但不超过100分表示对镇痛服务非常满意,分值在70分及以上但不超过89分表示对镇痛服务比较满意,分值在0分及以上但不超过69分表示对镇痛服务不满意。镇痛满意度为前两者占比之和。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进行表示。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纳入研究者的术后疼痛水平

经过对比,试验组纳入研究者镇痛后的术后疼痛水平轻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纳入研究者的胸管引流液量、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

经过对比,试验组纳入研究者镇痛后的胸管引流液量、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均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纳入研究者的呼吸功能指标

经过对比,试验组纳入研究者镇痛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2.4对比两组纳入研究者的镇痛满意度、肺不张发生率

经过对比,试验组纳入研究者镇痛后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发生率低,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3讨论

肺癌是指起源于肺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遗传等有关。典型症状有咳嗽、痰中带血、咯血、喘鸣、胸痛、声嘶、发热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常用治疗术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经此法治疗后,患者可留有手术切口,产生剧烈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术后康复[6]。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而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主要在手术结束关胸前进行麻醉,能够在术后早期起到高效镇痛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使用药物主要为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属于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神经钠离子通道,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内,可逆性阻滞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以此达到镇痛效果[7-9]。本文将两种镇痛方式联合使用,实现协同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水平,提升患者術后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术后第1d疼痛水平为(2.75±0.49)分、术后第3d疼痛水平为(2.53±0.66)分均轻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术后快速恢复;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胸管引流液量为(50.71±2.48)mL、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8.22±7.69)h均好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加快液体流出体外,缩短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出院;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氧合指数为(322.98±24.82)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37.41±1.03)mmHg均好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改善患者相关指标,促进呼吸功能恢复;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镇痛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肺不张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说明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提升镇痛效果,减少肺不张发生风险,且已经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本文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者镇痛后的术后第1d疼痛水平为(2.75±0.49)分、术后第3d疼痛水平为(2.53±0.66)分与段李明[10]等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术后第1天NRS评分(2.81±0.51)分、术后第3天NRS评分(2.56±0.75)相比略低,说明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是一种效果较佳的镇痛方式,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使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优化呼吸功能指标,提高镇痛服务质量,减少肺不张发生风险,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施博文,李春光,卢琪珏,等. 负压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8,47(30):3867-3869,3873.

[2]张华国,蒋世煜,张斌. 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21,23(4):594-597.

[3]徐锋,杨玉珍,吴彬.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及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20,33(9):102-107.

[4]管伟,李希明,刘中凯,等.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J]. 精准医学杂志,2019,34(6):483-485,489.

[5]查鹏,尚立群,文锋,等. 多模式镇痛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48例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575-577.

[6]张伟,周红娟.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01-2403.

[7]王之仁,戴天阳,胡智,等. 联合区域神经阻滞对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17):52-56.

[8]任占良,古轶,任小朋,等. 单孔胸腔镜肺良性疾病术后免胸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医师杂志,2019,21(7):1083-1084.

[9]张璐,李星,张亚年,等.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2018,44(2):157-161.

[10]段李明,丁超,韦林,等.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 重庆医学,2020,49(20):3445-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