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40例临床分析

2022-02-25 19:05胡俊陈兰波韦明李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证候淋巴细胞抗病毒

胡俊 陈兰波 韦明 李宏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f1lV)感染所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西医通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HIV的复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AIDS病人的病死率,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HAART存在不良反应大、免疫重建不全等缺点,特别是无法清除病毒、易反弹等问题,已经成为维持持续性病毒抑制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1]。自2004年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我院2014年开始参与此项目,选取入组病人40例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 年12月期间我市确诊的80例爱滋病患者,常规抗病毒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设定为观察组,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和《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8±6.3)岁,病程1-8年,平均(4.1±2.3)年;观察组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4.2±5.9)岁,病程1-10年,平均(4.4±2.5)年,中医辩证分型: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二、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具体分型如下: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贝母、白花蛇舌草、黄芪、栀子龙骨、牡蛎、半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玄参、生地、川穹、白芍、丹参、葛根、甘草。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太子参、黄芪、生地、麦冬、五味子、当归、枸杞、山药、甘草。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干姜、甘草、茯苓、虎杖、黄芩、黄柏、法夏、柴胡。

三、疗效评价

(一)生物学指标评价

CD4+T淋巴细胞计数: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情况。检测方法:每半年检测一次,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价标准:(1)有效: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30%或50mm3并保持稳定;(2)无效: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30%或50mm3。

(二)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然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性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有效率: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观察组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7.5%。

五、讨论

近年来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是国内研究的重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AIDS的特色在于:个体化治疗,针对机体的整体状况辨证论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IV病毒,从而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带病生存的目的;与西药相比,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适合国情,起效慢,但作用持久。总之,中医药治疗AIDS有较好的疗效,有潜在优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其主要治疗的切入点[2]。已有研究表明无论中药单药、复方还是提纯分离 的单体 ,都有许多可 以改善HIV感染者 的免疫功能,甚至有效的对抗HIV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是艾滋病免疫重建的重要途径[3]。

本次研究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治疗,从研究结果来看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性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示中医药辅助治疗爱滋病患者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且用药安全。所以,临床上坚持使用中医药辅助治疗爱滋病患者,值得推广,且应加大病例深入研究,多方探讨,总结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媛,黄艳平,许晶等,中药抗HIV的有效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2):1145—1148

[2]熊南山,刘启,程斌,胡岳军,中药治疗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 02):156-158

[3]刘震,王阶,林洪生,李勇,中药免疫2号方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458-2462

猜你喜欢
证候淋巴细胞抗病毒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大三阳但肝功正常需要抗病毒吗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测定和临床特点
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几大误区
保卫人体的巡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