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

2022-02-25 21:12周倩于树清张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幼儿园

周倩 于树清 张杰

摘要:目的 调查扬州市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导致暴发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起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资料,分析确诊病例个案调查结果、处置措施,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起暴发疫情确诊7例病例,罹患率2.06%,疫情持续5d,波及2个班级;其中6例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肠道病毒coxA16阳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与手足口病儿童玩耍接触、不习惯洗手等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为暴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暴发是一起由coxA1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与病例玩耍接触、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本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后期应有所借鉴,通过强化落实健康教育、晨检等学校日常防控,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是控制手足口疫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幼儿园;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EV71、CoxA16病毒感染,经粪口途径或密切接触进行传播[1],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于学龄前儿童,而幼儿园是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场所之一。2021年下半年,扬州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市、区疾控中心联合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及时现场处置,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现将这起疫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相关检查。

2.相关定义 根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2]。聚集性疫情暴发判定标准:同一个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手足口病病例≥5例,同一班级、宿舍、部门发生手足口病病例≥ 2例,同一自然村发生手足口病病例≥3例,同一家庭发生手足口病病例≥2例,满足以上任意情形均可判定为手足口病疫情暴发。

3.病原学检测 采集病例发病5d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于4 ℃条件下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Realtime PCR法法检测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A16(CoA16)型病毒核酸。

4.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电话方式对所有病例及家长进行个案调查,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等。并对对保健老师和班主任进行访谈,获取学校基本信息和发病班级情况。

5.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1∶2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手足口病确诊病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班级中无手足口病症状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调查表,由家长代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有无不良卫生习惯、洗手习惯、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公共场所外出史等因素。

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该幼儿园为非寄宿制公办幼儿园,共有教职工人员39名,设3个年级,9个班级,学生总数300人。该校有1名兼职保健教师,学校卫生状况良好,提供直饮水,食堂提供中餐、上下午各提供一次辅餐。学校卫生由保育员统一调度和消毒。

2.疫情概况 2021年11月15日,区疾控中心接报辖区内“某幼儿园一周内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例,分布于2个班级,其中1个班级达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标准。相关专业人员立即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工作,首发病例系幼儿园中(3)班学生,该患儿于2021年11月11日出现手足部皮疹,当日至市人民医院就医,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于11日开始在家隔离休息。11月11日至15日,该幼儿园共累计手足口病例7例,总罹患率2.06%(7/339)。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最后1例病例报告时间为2021年11月15日,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10d无新发病例,予以结案。

3.流行病学资料

3.1.发病时间分布

首发例病例报告时间为2021年11月11日,末例病例报告时间为2021年11月15日,报告病例最多为11月15日,占发病总数的85.71%(6/7)。

3.2班级分布

7例病例分布在一个年级2个班,其中病例数中(3)班最多,为6例,班级罹患率为20.69%(6/29),占总病例数的85.71%;中(2)班1例,占发病总数的14.29%。

3.3人群分布

发病7例学生均为男生,年龄均集中在3-5岁之间。

4.临床表现

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手部皮疹、足部皮疹、臀部皮疹、口腔溃疡。见表一

5.实验室检查情况

对累计报告的7个手足口病病例均采集咽拭子、肛拭子标本各1份;另对中(3)班的健康学生抽取7名学生、老师5名采集咽拭子;共计19人,26份样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RT-PCR检测,7 例病例中CoxA16核酸检测阳性6例,检出率85.71%,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例,检出率为71.43%,12名密切接触者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暴发危险因素

运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洗手习惯、个人卫生习惯、近期参加聚集性活动和与手足口病的儿童一起玩耍等为发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

7.采取措施

7.1隔离传染源: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出现症状的学生,及时至医疗机构诊治,居家休息至症状消失一周后,凭医院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7.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日常消毒处理措施,教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全校范围内开展大扫除。教室每日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放学后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要有专人对每日消毒效果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7.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卫生,注意体育锻炼。近期停止举办集体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认为本次疫情为一起和CoxA16感染为主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同期本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的结果亦提示CoxA16是流行的优势株。

本次暴发疫情罹患率2.06%。本次疫情调查,患病学生均为男生,可能原因男生相比女生活动性更高、与他人接触的频率更高,因此更容易被传染[3];患病儿童年龄以3-5岁为主。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分析本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1)coxA16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特点,并且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自身抵抗力差,防病意识弱,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相互之间玩耍接触频率较高,因此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是本次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2)11月初当地气温回暖,气温和湿度条件利于CoxA16的传播,辖区内同期也出现多起学校手足口病疫情,而CoxA16感染的特点为易导致集体单位发生以轻症为主的的聚集性疫情。(3)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咬手指、不洗手等不良生活习惯结合相应流行病接触史可能也是暴发疫情的发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蒋晨,周建刚,肖月,周旭,石平,张华君. 宜兴市2015—2018年学校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1,27(02):112-115+146

[2]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年版) 的通知[EB/OL]. (2018-05-28) [2021-12-15]. http://www.nhc.gov.cn/wjw/s9491/201803/fd30701a6bb24564b081349aaf6ff024.shtml).

[3]胡跃华, 肖革新, 郭莹,等. 2008-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8):6.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