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25 21:12莫祖芬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液病影响因素

莫祖芬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对2018年7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60例,通过对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本次研究的6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脾肿大发生率、输注次数对于输注有效率的影响性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于血小板病种的输注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入的60例患者中抗体总阳性率为18.33%,输注次数为178次,输注有效次数为105次,有效率为58.98%。其中输注有效例数为33例,抗体阳性率为3例,占比为9.09%,其中输注无效例数为27例,抗体阳性率为9例,占比为33.33%,经对比发现抗体阳性率是影响患者输注有效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抗体阳性率的患者输注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中选入的60例患者中,输注次数<3次患者例数为30例,抗体阳性例数为1例,其抗体阳性率为3.33%,输注次数≥3次患者的例数为30例,抗体阳性例数为11例,其抗体阳性率为36.67%,经对比发现输注次数是影响患者抗体阳性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抗体阳性率的患者输注次数差异明显(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年龄≤35岁患者例数为28例,抗体阳性例数为2例,抗体阳性率为7.14%;年龄>35岁患者例数为32例,抗体阳性例数为10例,抗体阳性率为31.25%,经对比发现不同年龄段是影响患者抗体阳性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抗体阳性率的患者不同年龄段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进行血小板输注的过程中,不同输注次数、不同年龄段会对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输注有效率出现差别。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输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临床中,血液疾病主要是指在患者造血系统中原发性的一种疾病,其在临床中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贫血、出血以及發热等病症,当该疾病的病程发展为进展期或者骨髓抑制期时会使得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急剧的下降,从而出现血小板的缺失,严重的甚至会直接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作为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凝血因子的血小板,目前临床中对于其功能缺失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输注血小板的方式,虽然这种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者是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出血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该治疗方式并不是对于所有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少部分患者输注血小板会出现无效现象的发生,且这种输注下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性[2]。因此为了能够对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本次研究就进一步的对我院接受输注血小板的6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从而探讨影响输注血小板临床疗效的因素,现报道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通过对2018年7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60例,通过对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本次研究的6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为19-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48.5±2.8)岁;患者的性别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29例;按照血小板的病种进行分类:急性白血病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所有患者首次输注血小板前经查均为阴性。

2.方法

本次研究的60例输注的机采血小板均为本市中心血站提供,血小板主要是运用血小板单采术进行制取,使用美国血技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血小板的采集,血小板浓度控制为2.5×1011/袋,本次研究中对于血小板计数量在20×109/L以下的患者均采取输注血小板,这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症状。在对于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查,确定患者的血型配备合适的血小板血型。然后在输注过程中,对于成人而言,该血小板的输注量为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并在半小时内输注完成。

1.3观察指标

对比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后24h内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情况,输注效果采用CCI进行评价,若是患者输注血小板24h内CCI值在7.5以上则判定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得到控制,输注有效,相反则为无效输注。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是运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运用t和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研究数据结果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 分析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

本次研究中选入的60例患者中抗体总阳性率为18.33%,输注次数为178次,输注有效次数为105次,有效率为58.98%。其中输注有效例数为33例,抗体阳性率为3例,占比为9.09%,其中输注无效例数为27例,抗体阳性率为9例,占比为33.33%,经对比发现抗体阳性率是影响患者输注有效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抗体阳性率的患者输注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分析患者的不同输注次数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

本次研究中选入的60例患者中,输注次数<3次患者例数为30例,抗体阳性例数为1例,其抗体阳性率为3.33%,输注次数≥3次患者的例数为30例,抗体阳性例数为11例,其抗体阳性率为36.67%,经对比发现输注次数是影响患者抗体阳性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抗体阳性率的患者输注次数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分析患者的不同年龄段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

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年龄≤35岁患者例数为28例,抗体阳性例数为2例,抗体阳性率为7.14%;年龄>35岁患者例数为32例,抗体阳性例数为10例,抗体阳性率为31.25%,经对比发现不同年龄段是影响患者抗体阳性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抗体阳性率的患者不同年龄段差异明显(P<0.05),见表3。

3讨论

在目前的输血治疗中出现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主要是通过血小板回收率和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这两个指标进行判别的[3],在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并输入足量血小板后,若是患者的CCI增加不明显或者无法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控制,则提示患者在体内输入血小板只有较短存活期[4],血小板回收率在输注后低于预期值。其中脾脏是最容易造成血小板被破坏的部位,其中以脾肿大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脾脏会导致血小板在脾脏中被破坏,从而使得输注出现失败[5]。对于较多进行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而言,若是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的情况,而若是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法无法对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快速补充,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与纠纷,故而在进行此类治疗后通常都会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回收率进行监测,用于对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判断,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6]。

而影响患者输注有效率的因素不仅仅有不同输注次数、不同年龄段等常规因素, 同时发热、脾大、输注反复、同时伴随活动性出血也可能导致患者的输注失败,除此之外,免疫性因素如血小板同种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無效的情况也会导致输注无效。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输注的成功率,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进行治疗,选择合适患者的输注方式进行血小板的输注,同时还需要避免输注后的不良结局的发生[7]。提示在进行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应将影响因素尽可能消除。临床输血中应对血小板输注指征严格掌控,尽可能使输血次数减少,确需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筛查及鉴定输血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选择具有良好匹配性的血小板输注,进而使患者临床有效率提高,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8]。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小板输注的过程中,不同输注次数、不同年龄段会对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输注有效率出现差别。

参考文献:

[1]韦红梅,段桥凤.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探析[J].东方药膳,2019,000(014):262.

[2]龙冠杰.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035(002):30-31.

[3]郭文静.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812(14):17+19.

[4]邱晓珊, 邱小兰.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J]. 慢性病学杂志, 2021,27(5):2667-2669.

[5]阳雪新, 苑召虎, 钟明璐,等.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3):266-267,286.

[6]王礼堂,任小花,孙榕.机采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21,40(2):146-147.

[7]张桂芬,闫萌.反复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20,33(6):391-393.

[8]沈佳坤,董慧娟,郑林,等.血小板输注次数及输血小板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22-25.

猜你喜欢
血液病影响因素
叙事关怀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初期的影响
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CT影像分析
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与泌尿系统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低的临床效果观察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血液病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液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