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垂体Rathke’s囊肿非手术治疗1例报道

2022-02-25 01:34李坤吴艳王晓飞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垂体囊肿复查

李坤 吴艳 王晓飞

摘要:Rathke’s囊肿又称垂体胶样囊肿、上皮黏液囊肿,是起源于垂体Rathke氏囊,是在胚胎时期垂体前后叶之间残留的颅颊囊被覆有立方上皮间隙,该间隙出生后未能正常消退,持续存在后立方上皮分泌黏液使其不断扩大所形成【1】;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病诊断率较前提高,对于该病的相关治疗经验早年也有多篇报道,但多为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分析。本文针对我科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Rathke’s囊肿的内科治疗进行报道并临床分析,旨在为以后Rathke’s囊肿的治疗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一、 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2岁。2021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伴乏力,下肢较明显,有头痛,无视野缺损、无发热,测随机血糖:18.0mmol/L。门诊诊断“糖尿病”收住入院。既往史:既往体健。神志清、精神差,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2.实验室检查:电解质(急诊)[2021-01-10 ]:钠:130.5mmol/L↓;氯:95.4mmol/L↓; 2021-01-10糖化血红蛋白:12%。肌酐:149umol/l。尿酸:461umol/l.甘油三酯:3.33mmol/l。尿比重:1.015;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彩超肝胆胰肾提示:脂肪肝、双肾多发囊肿伴囊壁钙化、双肾多发小结晶。给予胰岛素降糖、补液后复查电解质[2021-01-11]:钠:133.0mmol/L↓;电解质[2021-01-13]:钠:135.9mmol/L↓;患者血糖平稳后仍低钠血症,不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等;甲状腺功能 [2021-01-14]: T4:64.90nmol/L↓; FT4:6.76pmol/L↓; TSH:0.05mIU/L↓;TG-Ab阴性;ACTH(8AM):7.14ng/L,皮质醇(上午):<27.6nmol/L;生长激素(GH)[2021-01-19 11:36]:0.269ug/L;泌乳素(PRL)[2021-01-18]: 737.9mIU/L;睾酮(化学发光法):0.087nmol/L;胰岛素(Ins)^C肽(C-P)[2021-01-18]: INS:204.60pmol/L↑;C肽C-P:2193pmol/L↑; 泌乳素(PRL)[2021-01-20]: 286.4mIU/L。

3.影像学检查:考虑腺垂体功能减退,对于垂体病变,磁共振(MRI)相对CT更有优势,完善垂体MRI:垂体体积增大,约15x14mm,内部信号欠均匀,呈稍长T1长T2信号,垂体柄居中,视交叉未见受压征象,双侧海绵窦未见异常征象,蝶鞍未见扩大,鞍底未见下陷,骨质未见破坏征象。进一步行垂体MRI增强:T1WI蝶鞍内类圆形低信号,下部似见液平,大小约14x12x11mm,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垂体柄居中,视交叉未见异常。海绵窦区未见异常信号。考虑垂体囊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诊断会诊专家团队进一步诊断为:Rathke’s囊肿。

4.诊断、治疗及随访: 11.18开始小便增加,约8L/天,夜尿增多,尿比重1.005;考虑存在尿崩症;根据上述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肾功能异常 高尿酸血症 血脂异常 双肾多发囊肿 双肾多发小结晶 Rathke囊肿 腺垂体功能低下 尿崩症;治疗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g/天 静点),症状改善后改为泼尼松片10mg/天 早顿服;左甲状腺素片(起始25ug/天 逐渐加量至75ug/天 早餐前顿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口服(0.1mg/次 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根据出入量补液;复查肾功能[2021-01-18 09:40:09]:尿素:9.28mmol/L↑;肌酐:112μmol/L↑; 复查电解质正常,肾功能改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使用胰岛素继续调控血糖,逐渐停用甲状腺素片、泼尼松、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药物,随访10月,患者病情稳定,多次复查相关指标正常。

二、讨论

随着医学检验、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垂体疾病的诊断率较前升高,临床中以垂体腺瘤较多见,Rathke’s囊肿少见,MRI在显示垂体囊性病变的优势高于CT,特别是MRI增强扫描,其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鉴别诊断,核磁显示囊肿壁薄且均匀,可见液平,增强后无强化,若为垂体出血、坏死,可呈环状强化;也有部分患者为垂体腺瘤囊性变,也可见液平,容易誤诊,但其囊壁厚薄不均匀,囊内常可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可强化;[2]该患者无垂体脓肿感染证据,可排除。多数报道指出[3],Rathke’s囊肿若出现出现临床症状均应及早手术治疗,垂体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异常被认为是手术指征,此观点被多数中外学者认同【4-8】;本文报道病例中,该患者出现多种腺垂体功能异常,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下降,泌乳素(PRL)升高,后复查正常,临床上也可见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泌乳素升高;患者入院时烦渴、多饮、多尿,考虑糖尿病高血糖所致,未引起重视,但血糖下降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进一步观察24小时尿量高达8L、复查尿常规提示尿比重下降,考虑存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中枢性尿崩症,因我院缺乏其他进一步诊断条件,建议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诊断性治疗(0.1mg/次 一日三次);但上述症状患者因能耐受,未服用,在以后随访中,患者烦渴、多饮症状改善,尿量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甲状腺素片,泌乳素、皮质醇、甲状腺功能复查正常,无头痛及视野缺损,仅用胰岛素降糖治疗;Rathke’s囊肿引起的头痛可为单一的早期症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有报道指出通过MRI随访发现囊肿缩小的情况存在于部分单纯的头痛患者中[9]。综上分析,患者Rathke’s囊肿引起的临床症状可能为短暂性的,包括头痛在内,考虑为囊肿的占位效应所致,快速增大的囊体刺激硬膜,压迫周围腺体组织,引起相应激素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腺垂体激素分泌下降,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因受挤压而减少,如精氨酸加压素,故患者出现尿崩症症状;该患者引起囊肿近期快速增大的原因暂不明确,考虑与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引起细胞内外渗透压的改变有关,该患者经胰岛素治疗血糖下降后,垂体囊肿的占位效应随之改善、后期复查的垂体MRI提示囊肿体积较前缩小更支持这一观点;针对该患者,经过内科保守治疗,避免了手术创伤、减少了医疗费用,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为个例报道,缺乏代表性,随访时间较短,是否会复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对于出现临床症状Rathke’s囊肿是否积极手术治疗需综合考虑,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建议保守治疗观察后再考虑是否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国军,张建林,张修宝,等.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145-1148.

[2] 齐春晓,王宁,等. Rathke’s囊肿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6:644-645.

[3] 齐春晓,王宁,郭芳,等.症状性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与手术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7821-7824.

[4] 连伟,任祖渊,苏长保,等.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2,1:18-21.

[5] 楼林,王天华,毛宇震,等.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164-166.

猜你喜欢
垂体囊肿复查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体检发现肝囊肿该怎么办
发现肺部结节该不该紧张?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
肝囊肿要不要治
生理性失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囊肿会癌变吗?
现代快报:取消复查期限,“按日计罚”才能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