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疗效观察及对阴性症状评分影响

2022-02-25 01:34单丽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2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症

单丽丽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其对阴性症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ANSS评分和NOSIE-30评分。结果 路径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路径组患者HAMA、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精神分裂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疗效;阴性症状评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o evaluate its influence on the score of negative symptoms. Methods A group study of 8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020 to May 2021.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clinical pathway care, respectively. The PANSS scores and PAN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NOSIE-30 score. Results The PANSS score of the pathwa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pathwa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aking the clinical care pathway to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n be Improve patients' bad mood and relieve schizophrenia,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Clinical nursing path; Nursing efficacy; Negative symptom score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理机制尚未清晰,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多伴有妄想、幻想、情感障碍等症状,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16-40岁青壮年,不仅会对患者劳动能力造成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压力,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或者他杀现象[1]。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丧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必须辅以一种科学的干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是基于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患者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工作流程更為标准化,能够实现患者从住院到出院的全方位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基于此,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高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路径组均有50例。常规组年龄范围从21至77岁,平均(42.75±10.73)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3例;病程1个月至22年,平均(3.5±1.6)年;受教育年限4-13年,平均(7.5±2.4)年。路径组年龄范围从22至78岁,平均(42.77±10.75)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3个月至20年,平均(3.3±1.4)年;受教育年限2-11年,平均(7.7±2.1)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药初始剂量为2mg/d,必要时可酌情加量值4-6mg/d,若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旦锥体外系出现不良反应,则可应用苯海索等辅助药物。

1.2.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或者出院前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按时给其发药等。

路径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1)组建临床路径小组。由科室主任、医生、护士长组成临床路径小组,集中召开会议商讨临床路径干预的具体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知识培训。在入组前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知识考核,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才可参与护理工作。(3)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展开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内容,使其对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4)技能训练。培养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并嘱咐其坚持每日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多与其他病友或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指导其在社交中注重眼神交流,以改善患者整体精神状态。(5)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家属每日合理搭配日常饮食,确保饮食均衡,同时采用饮食模型和手测量法对患者所需食物重量进行评估,以提高患者生活技能,促进病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代表患者不良情绪越多。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临床效果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对比分析,PANSS、HAMA、HAMD以()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PANSS评分

由表1可知,常规组患者PANSS评分明显低于路径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

由表2可知,路径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类,与遗传、精神压力有着密切联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往造成严重影响,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生命质量[2]。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心理干预等方法,能够有效病情,改善患者日常行为,降低疾病复发率。但是为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临床必须为患者制定一套计划护理工作方案,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计划,要求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计划进行,保证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够舒缓患者不良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改善陰性症状和行为退缩症状[3]。

本次研究表明,路径组患者PANSS评分和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也普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大大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小青.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9:250-251.

[2]陈腊梅.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11:1561-1562.

[3]易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21:166-168.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