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的创新
——以“康辉Vlog”为例

2022-02-27 15:45胡良婷贺先林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4期
关键词:康辉现场报道播音员

胡良婷 贺先林

(作者单位:1.贵州民族大学;2.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Vlog全称为Video blog,即视频博客,最初在海外视频网站兴起,后被引入国内用于自媒体博主和年轻的受众群体记录生活。通常以“我”的视角拍摄,使用插图、文字、现场解说、后期配音等形式再加以剪辑后上传网络,时长一般在20分钟以内。2018年起,大批视频博主(Vlogger)加入创作者团队,开创出一条前所未有的Vlog本土化创新之路,使得如今的Vlog不再局限于记录生活,已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认可并采用的记录报道形式。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运用Vlog大众化、日常化、便捷化、轻量化等特点,于同年11月正式推出系列Vlog新闻报道短视频——《大国外交最前线·康辉的Vlog》。截至2022年9月14号,“康辉的Vlog”已播出41条,新浪微博IP账号“大国外交最前线”已获36.2万关注和49.9万转评赞。

1 播音员主持人在传统现场报道中的角色局限性

时政类新闻节目具有政治性、严肃性、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使得传统新闻节目中的播音员主持人多以沉稳庄重、严谨端庄的形象出镜,播报新闻时必须保持字正腔圆的状态和客观冷静的心态。现场报道的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新闻事件的叙述者,为保证新闻信息的政治性和严谨性,不可有过多的主观情感和修饰词语,只能用简短的话语向受众传达现场信息。因此,受众会对时政类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形成刻板印象,贴上标签,难以转型。“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不再只是时政新闻的传播者,更是故事的叙述者”[1]。与受众无交流、无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可能会带来传播的零效果或负效果现象。

传统现场报道需配备专业的拍摄人员和摄像机,对主持人和摄影师的配合有着较高要求。录播式现场报道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加工弥补前期现场拍摄的不足,但直播式现场报道通常为保证万无一失会减少场景的切换和镜头的调度。如此一来,现场报道主持人只能在固定的位置凭借单一的画面向受众解说现场情况,这不仅加大了现场报道的难度也限制了主持人发挥的多样性,使得现场报道主持人的风格趋于同质化。传统新闻播报的局限性很难被打破,传统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未能突破一贯严肃严谨的播报风格,造成时政类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形象同质化严重,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随着酒店行业的经营方式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后,拥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就成为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如果运用得当,社交媒体将会帮助酒店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促使酒店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2 “Vlog+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带来全新报道模式

2.1 “反差式”报道满足受众期待视野

如今,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受众不再是单向、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在各媒介平台参与讨论、发表观点、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市场化条件下的广播电视有一种经济模式,叫作“注意力经济”(又称眼球经济),其是指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期培养一批受众群体获得商业利益。所以传统新闻节目要想长期留住受众的注意力,增强受众黏性,就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研究他们最想从该节目中获取哪些信息或是以什么方式获取信息。将最初的“我报道什么受众就看什么”转换成为“受众想看什么我就报道什么”。

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悬念、冲突、移情、魅力、提升等,在影视作品中设置悬念是吸引受众的“绝招”。但是就时政类现场报道来说,设置悬念实属罕见。“康辉的第一支Vlog·明天要出趟远门”中康辉就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他提到此次随访报道带了一件秘密武器,却不为观众立马揭晓,接下来的第二、三支Vlog都有网友留言:“上次说的秘密武器还没露脸呢”。直到第六支Vlog中康辉才向观众展示“秘密武器”竟然是补光灯。这位被称为“新闻界标杆”的播音员,不仅在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来到自媒体平台也能凭借自身优势开创出一种全新的现场报道模式。

2.2 “日常化”表达颠覆传统模式,人气飙升媲美流量明星

放下繁重的摄像器材,Vlog式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用一部手机和一根自拍杆就能将观众带出30平方米的封闭式演播室。现场报道主持人的本职工作并未改变,却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新闻体验感”。“Vlog+新闻”是传统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向“自媒体化”转型的风向标。“主持人适应新时代媒体环境需要具备对导向的精准把控,拥有独特观点和人格化传播能力。”[3]2019年11月11日康辉发出第一条Vlog后,网友们纷纷点赞转发加评论,并给出“这种报道形式特别好,感觉国家大事我也是参与者、知情者,祖国越强大,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就越强。”“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来追央视新闻”等评论。康辉用“Vlog+新闻”的报道新形式将传统新闻节目的现场报道带进了受众的日常生活里,证明了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气不亚于流量明星。

“康辉的Vlog”这一词条在微博上有高达3亿人次的阅读量和13.9万的讨论次数,“康辉的Vlog也被抢镜”播放量超过1440万次,9月16号一条“康辉站得最高的一期Vlog”发出当天就收获了当月最高点击量。可见,越是贴近生活的标题越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引发情感共鸣。这种Vlog的现场报道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时事政治;用最熟悉的“播音腔”加上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反差人设带领受众穿梭在《大国外交最前线》的台前幕后;用“Vlog+新闻”的流量数据告诉全国观众《新闻联播》也可以不用定时定点收看。Vlog使康辉的媒体形象更加个性化、立体化、多元化,主持风格不再拘泥于传统、单一化的表达,无论是在学界业界,还是在充满异质性群体的网络上,都围绕着“康辉的Vlog”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大赞!”。话题量的上升会让更多年轻的受众爱上这款“移动的新闻联播”。凭借Vlog,康辉遵照着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准则,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将中国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2.3 “内幕式”报道巧设悬念,满足受众好奇心

数据共享平台层包括数据采集接入、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接入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的接口,实现不同来源、不同结构数据的接入;数据存储是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数据分析是采用大数据云环境支撑平台构建技术,集成应用Hadoop技术、流式数据处理引擎、分布式消息队列等相关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建模、数据深度挖掘及可视化展示等.

每林班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均匀抽查三处标准行,每个标准行调查50株进行成活率和存活率调查,每标准行内随机抽取30株进行生长量调查。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媒介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其特定的需求[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许多受众心中最“神秘”的地方,而康辉的Vlog则对其进行了展现。康辉的第一支Vlog是记录出远门前要做的准备,Vlog里展示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内景,开裂的天花板、发黄的指示牌、粘上胶带的瓷砖等,还有康辉本人一个用了20多年的“香港回归”纪念款行李箱。通过康辉的Vlog镜头观众看到了如此简陋的电视台,真正感悟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古话的真谛。“康辉的Vlog”为广大受众揭开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神秘面纱”,让受众看到了央视播音员主持人聚光灯背后的真实一面,与受众的认知心理形成巨大反差,满足了受众的期待视野,让其参与感更强,观感更真实。

3 “我就是你”: 创新传统新闻报道的叙事风格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很多,如传播技巧的选择、传播对象的不同和传播主体的形象,等等。其中,传播主体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这两方面,康辉作为《新闻联播》播音主持班子的顶梁柱,多年来“儒雅帅气、博学多才、从容淡定、一丝不苟”的形象,已经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也没有新的词条和标签为他产生。在技术的加持下,康辉使用更为年轻化、丰富化、多变化的Vlog形式完成一场现场报道的实拍实录,创新了主流新闻节目的叙事风格,让更多的年轻受众将《新闻联播》当作综艺节目来追,满足了当代年轻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与他们的创新期待视野相呼应。

“内幕式”报道能满足观众好奇心,激发观看兴趣。在康辉的第一条Vlog里,他向观众展示了自己临时搭建的“配音室”,揭秘了出差的新闻主播录音时都是用什么隔音,答案竟然是枕头,网友表示“太机智了!”。在2022年9月15日发布的《康辉Vlog里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乐器》视频里,康辉通过手机镜头向观众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全过程,不仅有幕后细节还有知识点普及。比如,撒马尔罕的贵宾楼从空中俯瞰呈现出书页形状的屋顶;盛大壮观的欢迎仪式准备工作;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绿色迎宾地毯;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吹管乐器卡尔奈衣(Karnay)等。在正式新闻报道中看不到的细节,康辉都以Vlog的形式带来了一场“内幕式”现场报道,为观众一一揭秘。

现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受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需求也愈发强烈。传统媒体不断与新兴媒体融合,广播电视行业出现了大批技术赋能的产物,年轻受众是主要使用这类科技产物的群体。随着众多新型媒介的出现,传统新闻节目一成不变的播报模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新型播报模式随之而来。Vlog从诞生之初就以轻量化、娱乐化、日常化为特性,央视播音员主持人用“Vlog+新闻”的创新播报模式带来“我就是你”的全新叙事风格,让受众的参与感增加,增强受众对节目的黏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康辉自拍菜鸟”“下厨做饭的康辉”“最高大上的Vlog”等新词条将康辉再次送上热搜。这次热搜与以往不同,它促成康辉主持人职业生涯的一次成功转型。在“康辉的Vlog”中,康辉依然是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观众带来现场报道,但不再是以往的“我说你听”,而是转换成了“我就是你”的叙事结构。康辉的角色也不再只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而是将观众带到新闻现场,实现“零距离”的现场报道。康辉的第一条Vlog展示了他作为随行报道主持人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领取公务护照、行程规划、收拾行李、往期国事访问回顾等,看似是一条随意记录准备出差的视频,实际上是为观众报道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新闻事件。康辉站在“出行者”的角度说:“出发前要做很多准备,包括要多了解一下要去的这两个地方。”看似是他自己在做准备,实则是为观众讲解此行的两个目的地,再引申出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抵达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政治意义。另外,康辉还用一个手工烤馕引申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与中国新疆饮食和风俗习惯相近的细节,以及此次撒马尔罕峰会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加强双方各领域合作关系带来的契机。

皮带机系统安装在堆料装置臂架上,后方喂料机与皮带机进料口相连,向堆料装置皮带机喂料,物料经由皮带机至出料筒落料,从而实现堆料装置连续作业。

Vlog式的现场报道只是一改传统的严肃风格,并不会因此遗失了新闻节目应有的政治性和客观性。康辉的Vlog也不是简单的工作“流水账”记录,其本质仍然是新闻报道。每期Vlog也要完成明确主题、追踪记录、掌控议题、控制节奏,引导舆论等任务,工作量和难度不亚于传统报道。“我就是你”的沉浸式报道其实就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把观众放在传播活动的主体地位,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平等互动。首支Vlog中,康辉的开场白是:“Hi,大家好,我是康辉,这是我的第一支Vlog。”被网友指出“Vlog”的发音不标准,“发音”对于一位资深的播音员来说无疑是最敏感的关键词,所以康辉在第二支Vlog开头就改正了“Vlog”的发音,还不忘与观众互动:“捂唠个(Vlog)这次的发音对了吗?”画面出现字幕“捂唠个”,不仅起到着重标示的作用,还使用了年轻人的‘谐音梗’实现互动效果[4]。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谈广播电视从业者如何做好思想宣传、新闻舆论工作,他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5]。”“康辉Vlog”的制播就是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播音员主持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精准把握分众化现象带来的传播趋势,加速打造的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播新格局。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速融合,不断更迭换代的新时代科技浪潮中,传统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创新转型是继续实现专业价值的最佳选择。所以传统播音员主持人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守真实,加强自身品牌价值建设,打造个性化主持风格,找准时机,实现转型。

猜你喜欢
康辉现场报道播音员
爱情该有的模样
康辉: 我在演播室“不务正业”的日子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我在现场”——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
清赏康辉先生笔下的荷花
我和康辉有一毛钱关系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