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轮对检修工艺研究

2022-02-28 01:55孙伟平徐行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城轨检修

孙伟平 徐行

【摘要】近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或扩建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机车新造市场的相对饱和,城轨车辆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随着时间推移,城轨车辆也逐渐进入了检修窗口,起步较早的城市如深圳、武汉等城市我司生产的城轨车辆甚至已进入了大修阶段。

伴随着国铁自主修、修程延长而来的是机车检修业务相对缩减,城轨车辆检修业务对于保证制造厂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城轨轮对检修常见问题。

【关键词】城轨 轮对 检修

架修一般以5年为限,大修为10年(以相应维护手册为准)。轮对检修中架修内容主要为轮轴检查、轴承检修,并根据情况更换车轮。大修是最高等级检修,一般需要解体驱动部分,更新轴承并检修、检查驱动装置,一般要更换车轮。更低级别的检修一般主要是检查,本文主要探讨架大修。

城轨车辆相对机车在负载量、速度等级、持续运行时间方面等要小一些,加之是载人车辆,整备、检查更为频繁,且轮对结构简单,检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少一些。但城轨车辆业主形式与机车不同,机车一般由铁路总公司发布修程作为统一标准,而城轨由各地铁公司进行或委托进行,无统一执行标准,新造标准往往不适用于检修,维护手册中细节内容也不明确。在检修中,业主对检修标准的话语权较大,各车型标准不易统一,检修时需要谨慎对待。

1.车轴异常

车轴是轮对组成中与外界、其他配件接触最多的配件,其异常在检修中比较常见。常见异常主要有:轴身损伤、圆弧损伤、轮座及其他配合柱面损伤、轴端螺纹孔损伤等。

车轴异常处理一般原则是不允许有环向(周向)缺陷、过渡圆弧不允许有缺陷。处理缺陷时,圆弧部分的缺陷、环向缺陷尽量避免手工修磨,宜采用加工方法消除。缺陷修复区域应与周围区域圆滑过渡,粗糙度满足要求。缺陷处理后均应进行探伤检查,确保无裂纹。

①轴身损伤一般为运行、运输过程产生的刮擦、磕碰伤。轴身非主要应力集中区域,检修标准较为宽松。非周向局部缺陷如深度≤1mm,一般可手工修复。而周向损伤或大面积的缺陷则宜采用整体加工消除,具体加工极限以设计计算为准(基本直径量可以有1mm)

②过渡圆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损伤,很细微的划伤可用细砂纸轻轻消除,其他损伤均应在许可极限范围内采用加工方法消除。

③对于轮座及其他配合柱面损伤,深度≤0.5的小面积轴向线性拉伤,排除是裂纹后若不影响配合、拆装(如贯穿伤会影响车轮注油退卸)可手工局部修磨圆滑过渡后继续使用。对于环向损伤、注油处贯穿伤、大面积损伤,则宜柱面整体加工修复并选配配合件。

④其他异常主要有车轴端孔螺纹损伤,检修螺孔检查主要是采用降一等级(一般为7H)的塞规进行检查,止规应在指定扣数(一般不大于5)内止住,且不能有明显晃动。存在断牙、乱扣时,应用丝攻修复螺纹,用塞规检查螺纹合格,且连续坏扣不能超过3。由于车轴不允许焊修而该螺纹孔是用来压紧轴箱轴承,对于螺纹孔最终不合格的车轴一般不宜再使用或采用其他方法修复。

2 轮对异常:

①内侧距超差

因原内侧距已近上差、长时间制动热负荷使车轮发生微小变形[1]等原因,导致少量(根据目前我司检修情况,比例低于1%)不更换车轮的轮对在检修时发现车轮内侧距超差(主要为变大)。车轮内侧距是轮对组装的关键尺寸,超差可导致车辆存在脱轨等隐患,在检修时应予以消除。当前城轨轮对轮轴一般是带锥度配合,可采用注油退出车轮重新压装的方法修复。为减少返工量和返工风险,可只退卸一侧车轮。具体方法为:首先测量两侧车轮的轮位尺寸(内侧轮辋面至该侧轴肩端面的距离)C、C1,计算其差值|C-C1|,轮位差的上限一般为1,所以只要异常轮对的内侧距超差值不大于1+|C-C1|,即可只退卸一个车轮完成调整。退卸时应退卸C和C1中尺寸较小的车轮。

②退卸后车轮内孔胀大

车轮退卸采用注油退卸,退卸后车轮会出现内孔胀大的情况:靠近内侧面的一侧直径会变大,外侧面一侧会变小,对于直柄配合(配合面为圆柱面)尤为普遍。此现象与车轮材质关系很大,如部分CAF、MG机车车轮变形显著大于同车型的BVV车轮,显然这部分车轮的内孔强度低于竞品,更易发生塑性变形。

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退轮油压。锥柄配合轮对退轮时注入一定压力的液压油,油膜充满配合面后压力会有轴向的分力,使车轮“弹出”轮座,无需使用额外压力进行退轮。油压应能保证车轮克服配合应力及摩擦力但不宜过大。根据检修实际经验,常见的城轨锥柄轮对(ER9车轮)退轮时,按照其车轮强度[4]及轮轴接触应力,油压不宜高于150Mpa,且建议从90-100Mpa逐级提高,否则车轮容易发生胀大情况或使胀大更显著。

③锥柄轮对过盈量计算

因车轮内孔胀大、轮座拉伤等原因,需再压装的轮轴配合尺寸可能不符合新造要求。一般修程仅规定轮座下限及过盈量值,不符合新造要求的轮轴仍可能满足过盈量而继续使用。对于内孔胀大的车轮来说,实际过盈量可能已接近极限,能准确计算/估算过盈量对于提高车轮利用率、保证配合效果、运行安全来说很有意义。

对于锥柄轮对,由于内孔/轮座带有锥度,直径尺寸处处不同,即使相同车轮压装到相同车轴上,车轮相对于轮座的位置不同也会导致实际过盈量有差异。下面分析对过盈量的影响。

设锥度为,一轮座大端直径为,相應车轮内孔大端直径为D,车轮凸悬量为,则该车轮的实际过盈量为。而尺寸由内侧距、轮位(、)、车轴轴肩距、车轮内侧轮辋面至内侧轮毂面的距离(计算时按轮辋高时为正值)、轴肩至轮座大头的轴向距离等多个尺寸共同影响(压装时为控制内侧距及轮位来保证车轮的基本位置,其他尺寸会对车轮与车轴的实际配合尺寸有细微影响)。

先不考虑轮位影响,设,此时取两轴肩中点,则两侧车轮轮辋面至该中点的距离均为内侧距的一半。。然后虑轮位影响,在其他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仅变化轮位,两侧车轮在车轴上的轴向活动量相对于时为。则最终累积偏差

按EN13260、13261、13262标准[2-4]:,此时,对于过盈量影响偏差为,对于时为0.017。实际设计公差带宽度一般比标准窄,而加工尺寸非均匀分布,一般在中间尺寸或有利于避免损失的偏差方向(轮座按上公差、孔按下公差),以上各尺寸最终对过盈量的影响一般不大于0.01。如直接按的理论值(中间值)计算过盈量,偏差不会大于,显然不会大于0.01,这对于判断内孔胀大车轮能否继续利用很有意义。

另一个过盈量相关的是特配车轮,车轴轮座修复后轮座尺寸变小,标准车轮无法满足过盈量,需特配车轮(内孔)。特配时可以采2种方法:①按上述方法计算获得预期过盈量的车轮。②利用新造轮轴配合尺寸快速计算,这里称为偏移法:按车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也可为其他合格尺寸)计算与现在车轴尺寸的差值,然后将新造车轮尺寸相应偏移相应的差值即可。

3、其他检修问题

检修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一些其他问题,如车轴可能会整体腐蚀,在架大修时车轴油漆应尽量重做或检查补漏。轴箱配件是轮对拆解最频繁的配件,经常会出现径向变形及轴向尺寸磨损而超差的情况,检修时端盖等配件应检查尺寸,否则会对轴箱装置的防水或安全埋下隐患。

总体来看,城轨轮对检修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轮轴配合问题,轮轴配合问题直接关系车辆运行安全,检修时应谨慎处理。

参考文献:

[1]马辉,张新齐,汤勤玉.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组装与故障检修[J]. 中国机械,2020(4).

[2]廖贵玲. 城轨列车轮对安全状态分析预测与镟修策略优化方法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吕娜.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艺[J]. 科技资讯, 2014(34):1.

猜你喜欢
城轨检修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变电一次检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雨中检修
检修
车体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
城轨装备业如何“放管服”
城轨车站客伤事件的预防及处理研究
组合传输在城轨信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