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战略类型选择、实施路径及误区

2022-02-28 23:55刘先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选择误区

刘先芳

【摘要】产业加速升级,竞争环境愈加复杂,企业的成败取决于战略类型的选择。由此,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战略理论为基础,浅析不同时期不同特质的企业,如何做战略类型的选择,以真实案例阐述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实施路径,以及落地实施过程中应该避免的误区,以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助力企业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及技能能力,有效贯彻战略。更为关键的是,能在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竞争环境中永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并持续保持企业制胜法宝的优势。

【关键词】战略类型 选择 路径 误区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已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置身于商业浪潮中的领袖们,谁在自由泳又是谁被浪潮打翻了?不想被时代打倒和抛弃,就必须找到当下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藉助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发挥出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势能。战略之于企业,等同航海图之于浩瀚汪洋上的轮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航海图的指引,随时可能会遇上诸如触礁、搁浅等等突发情况,进而陷入危机或分崩离析。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诺基亚前CEO约玛·奥利拉如是说。细细思忖,这样的言论是经不起推敲的。回溯诺基亚发展历程,曾经手机行业的全球霸主,在最鼎盛的时期不愿调整战略,无视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的创新理念。痛哉,悲哉,足以可见战略确是一把利器。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经营长久立足,不再重蹈Nokia覆辙,必须保持战略的敏感度和警觉性,提前做出科学的战略选择和清晰的战略部署。

一、企业战略类型

迈克尔·波特在他个人一本广为流传、极具指导意义的一本书 《竞争战略》中提到,一个企业,需要审时度势,关注周围有多少竞争者,观察自己的亮点优势究竟是什么,然后从三种基本的战略类型选一种,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又或者是聚焦。三者选其一,作为推動企业持续前进的引擎。

或者企业比竞争选手成本更低,或者自己能够提供“唯我独尊”、独一份儿的产品与服务,让用户体验到相较于其他竞争选手的更多的价值,又或者企业专攻某个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类型或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这三种战略类型的架构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依据企业自己的资源能力和技能水平,制定不同的实施路径。如果无法好好贯彻,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遭受到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在做战略选择时,必须思量周全,内审外慎,既要向内看,也要向外看,充分匹配外部需求和企业内部优势。看清楚客户需求、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然后来做选择题,究竟是上述提到的战略类型中的哪一种。

二、战略类型选择及实施路径

鼎泰丰,一家卖小笼包的台湾餐厅,每天早上还不到六点钟就门庭若市,耳边时不时传来北京话、广东话、英语、日语和韩语等世界各地语言。小笼包处处可见,怎么它的魅力就这么大?进门来看,客人等待期间,可以透过制作间的明亮的大玻璃,欣赏厨师制作小笼包的全过程。鼎泰丰在小笼包的制作过程中,全流程都是采用PC系统精准监察每个火炉实时的蒸煮状态,而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的生产程序,以控制和保障小笼包的高品质。一个小面团擀成面皮,直径要达到6.5公分的标准尺寸,馅料放入面皮中,要符合包子皮5公克、馅16公克,总重量要准确达成21公克,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不能Pass,都必须得及时修正。同时,面皮要仔细折成18摺以上的小笼包,放入蒸笼后蒸4分钟,然后才有了餐桌上有生命力的小笼包。品质即是生命,试问这样的产品怎么能不受人喜欢和推崇呢?源于精湛的品质口感,被美国《纽约时报》推选为全球十大餐馆,同时它也成为商政名流、中外明星抵台必访之地。

鼎泰丰的大获成功,本质上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发酵的结果。鼎泰丰秉承产品的品质胜于赚钱的使命,并一直着力整合和研究使它鹤立鸡群的差异化特质。它对一只小笼包的品质面相的要求近乎完美,从食客到店后到离店前整个过程的服务也是精心安排。今天的鼎泰丰,仍然不忘初心潜心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做最有“逼格”的小笼包,满足对食物有高质量、超“尊贵”需求的食客们。鼎泰丰包子对广大的食客而言,远远不止喂饱肚子的过程,它的制作匠心和用餐体验,对食客形成极大的吸引力,而这股吸引力直接就转化为鼎泰丰这个招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源源不断的客流量自然不在话下,而这也成为它至今依然能保持价高于非鼎泰丰小笼包10倍的根基。

简言之,差异化战略的关键路径在于,专心致志做不同,做最极致的最特别的,实现单点爆破。为产品的购买者赋能,独树一帜,形成鲜明的品牌竞争优势。同时,必须注意这种战略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一味地强调高价格,而忽略因定价过高使顾客难以承受,或者未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正确理解顾客的期望和偏好,差异化剑走偏锋发错力。

如果在一个企业的目光非常聚焦的时候,当它只盯着市场中一个很狭窄的细分领域的时候,那么就应该选择集中化战略。曾在一个企业家活动峰会上,听一个做环保筷子的企业家讲,“我的1.0产品做出来以后,不会担心没钱赚。全中国有13亿人口,假设每个家庭每年购买20双筷子,那我们一年就可以卖出260亿双筷子”。他的假设对么?必然是有漏洞的。漏洞在于,他凭什么断定每个家庭一定会选择自己的产品,流量都是奔他去的?比如说,你能向一个衣着朴素的农民工兜售你的环保筷子么?虽然,农民工群体已成为大城市不可割裂的一支大军,但很显然这根本不能成为你的目标客户。环保或传统,各有所爱。做所有人的生意,远比做一些人的生意难太多。因此,集中化战略布局,首先就要聚焦细分市场,精准客户群体,然后再跨界利润池。

闻名遐迩的Walmart,面对的客户受众就是所有人,它要满足的是芸芸众生的消费偏好,相伴的却是经营成本急剧上升。而Costco走了相反的道路,它的顾客盈门战绩喜人。实质上,还在于他能做到非常精细化的定位和管理,瞄准目标客户,只赚家庭收入在8到10万美元以上这一群人的钱。这个群体,时间成本较高,希望一站式满足所有需求。你可以带上你的父母孩子,轻轻松松采购到家庭生活各式必备。食品电器、服装汽车,甚至药店、旅游咨询,吃穿住行用应有尽有。有一天,Costco卖机器人也不足为奇吧。而在中国,也有一家类Costco企业,它就是近几年风一直很大的一匹黑马--网易严选。它一直在提倡和引领人们,不需要很贵也可以享受好的生活。同样采用超低SKU,替客户精心甄选,解决了选择恐惧症患者难抉择的一大痛点。ODM模式经营,所有商品直接委托工厂生产,一律以“网易严选”自有品牌出品。自诩“自营家具生活类电商”,其产品定位拿捏精准,提供的是无品牌光环、高性价比的家居用品。显然,它把客户聚焦在国内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群体,这类消费者崇奉实用主义至上,注重产品自身质量如何,而不愿为华而不实的品牌溢价去买单。

Costco和网易严选得以成功,源于二者均定位在中产阶级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都善于捕捉消费者痛点,并集中精力提炼痛点,将痛点转化为值得被满足的需求。Costco的客户时间成本较高,然后有了全品类一站式的布局。一个中产用户,想买一条毛巾,品牌太多又不想太贵浑然不知如何选择,然后就有了网易严选,展开大牌制造商制作+网易自营的战略部署。集中化战略的关键步骤在于,占据一个较大的、高弹性的市场空间,精准客户定位,发掘客户独特的痛点,并及时转化为需求,同时具备或打造服务特定群体的资源和能力,一米宽一百米深的深耕客户。于此同时,选择这种战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譬如某一细分市场的消费偏好向大众化普适性的偏好转化,原本的客户群会流失甚至蒸发。或者有诸多的竞争选手涌现,发觉某一细分市场的市场前景和利润回报,纷纷加入竞争,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下降。采用这种战略的竞争选手,聚焦同时,也须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和竞争选手态势。

当一个市场发育已相当成熟、且多数竞争选手多保持较高利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分一杯羹?无疑,低成本竞争战略是上上选。提到低成本战略,不得不提美国西南航空。这是一个固定成本极高的行业,它成功得采用了低成本竞争策略。回溯至上世纪70年代,它只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公司,现如今却一鸣惊人,成为美国排行第四名的航空公司。那么,它是如何做到在狭小的缝隙中仍可自由呼吸的?

当然这是源于西南航空的战略部署,它规划清晰,不飞远程,战略性放弃大机场。没有华丽的内装修,没有内置丰富影视资源的电视,也没有舒服的耳机,它拥有的,只是波音737这一个单一的机型。转场时,它的最优先级的选择,都是起降费和停机费都比较便宜的非枢纽机场。首先,直接减少这些项对应的成本。再者,同时为持续降低成本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比如最大程度保障了飞机的高离港率,比如提供给乘客的是飞机限量供给餐饮。飞机上是没有正餐的,乘客所能享受到的只有花生和软饮。西南航空淋漓尽致地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成本,甚至乘客的登记卡都是塑料材质的。

而新加坡航空给乘客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乘坐过新加坡航空的乘客,一定对空姐100分的笑容记忆深刻。乘客落座后,新加坡航空的空姐一定会用温暖的笑容问候每位乘客,确认乘客想要水或是哪一种饮料。

三、战略类型选择的误区

有诸多后来者,竞相仿效西南航空,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误区之一,认为抄几个步骤就也能赚到钱了。其实不然。这些人忽视了,西南航空成功的成本运营并非某一招一式,它背后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成本控制工程。仅靠复制粘贴就想赢得市场的想法,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低成本领先战略的能够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是:(1)能比竞争势力做到更低廉;(2)能重新构建价值链,能做到长期化低成本经营。同时需要谨慎防范,这种战略方式也存在陷阱或误区,不得不引以为戒。低成本并非意味着一味得把价格降到过低,而要注意避免过低拉垮企业盈利率。也不可过于强调降低成本,而忽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升级,容易被对手竞相模仿,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价格大战。

误区之二,战略类型选择,是经过公司高层闭关费时的智慧结晶,一旦选择,一定要死扛到底。显然,答案是NO。正确的姿势是,一定要审时度势,保有一定的弹性,学会动态调整。

对企业内部优势、外部需求及大势的预判等等综合权衡之后,如果发现外部需求与企业内部能力不匹配,也不可墨守成规。要么快速改变自己、实施战略升级,要么重新定义客户、实施战略转型。前面提到的Nokia,曾经岌岌可危的手机霸主,如今已重归至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危机时刻,它及时聚焦战略选择,大刀阔斧改革,转换二十年前的战略选择,狠心卖掉手机整个业务板块,而把目光转投到市场通信设备上,这才得以二次复苏。

中国企业多有打造百年企业的理想,那么在世界经济浪潮中的前行者,也可以从Nokia战略转型之路上汲取些许经验。首先,要做一个战略思想家,保持高度的战略敏感度,不因发展态势喜人而不思危不思变。高速发展的企业,仍然要不断动态调整竞争战略,内部管理与企业创新步调也要跟得上。当消费者开始手机上网和掌上娱乐功能的时候,Nokia高层依然躺在过去的荣耀中停滞不前,对自家坚实耐用的老土手机引以为傲,最终市场风向就转到了苹果和安卓这里。当下许多做传统制造的企业都处于转型调整期,开始从单一的制造行业向服务行业转变。很多以前只做线下实体店的品牌企业,也竞相开通线上购物网店或APP购物服务。求变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公司战略层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悉产业动态,深谙市场需求。

再者,战略聚焦和转型足够狠方能立得稳。2013年诺基亚铁定决心卖出手机业务,2015年相继卖出Here地图整块业务后,接踵而来的是,来自世界各个区域的几万名菁干人才被大规模转移,被分流到了Microsoft和其他企业,紧接着陆续被裁员解聘。但经历了公司战略的重新规划,随着Nokia全力推进通信设备和解决方案相关业务的发展后,它也逐渐占领行业第二的位置。 敢于扛战略调整这杆大旗,就需要大破大立的决绝,坚定不移扫清一切阻碍转型战略落地的绊脚石。与战略转型和调整相伴的,免不了有血泪般的阵痛,但只有咬紧牙关耐受住才可能涅槃破局。

四、结束语

事实上,中国企业现在有太多“夹在中间战略”或者“四不像战略”,很多企业或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当一个企业的战略模式模棱两可的时候,它的盈利模式势必也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更不要奢望打造百年名企。个人认为,2017年新生物共享单车一定不能不提。单车的客户群纷杂、流量难以管控,运营损耗成本巨大,产品差异化与否对使用者似乎也没太大需求,相比政府自有的公共自行车,也缺少明显的优势。

无论一个企业走在初创期、发展期或是成熟期,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战略的指引,以免乱打乱撞跌入陷阱。还是那句老话,战术上再勤奋,也没法抵挡战略上的松懈。倘若一个公司还没有战略或战略是混沌的,迫在眉睫的是,先立住战略大旗,确定和聚焦竞争战略,实现从0到1,市场校验成功后,再适风向顺势扩张,才能期冀从1到100、到1000或更大的指数级的成功。不论风云变幻,立定聚焦战略,并以戰略为导向稳扎稳打,加强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

本文借助几个案例,顺势探讨差异化、聚焦和成本领先三种战略类型及其关键路径和误区。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战略选择没有高下之分,权衡己身长短、内外利弊之后的选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凡企业的经营者能做到看地清、打地准,结合三种基本战略及全新的思维,便一定能赢得了,便一定能在商业浪潮中游刃有余地翩翩起舞。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  1997

猜你喜欢
选择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