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02-28 05:25张雨晴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张雨晴

【摘要】在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一世纪,由于国际竞争的越来越剧烈,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急剧增大,在这个状况下,健康心理对一个人的学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保证健康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艺术教育者必须认识人才竞争的优势,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入手,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提高社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但美术教育和心理教学之间在对学生能力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的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共通之处。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

1.通过美术教育能够熏陶人们审美情操,从而养成更优秀的道德观念

1.1美术教育不是掌握技能,而是帮助学生形成对美与艺术的特殊观念和态度。它是观察和解释世界的能力,也是看事物的视角。更具说服力的是,这是一种内心的变化,一种视觉的扩展,从内到外,从内在的触觉到外在行为的改变。而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培养的审美观情趣,同时对于训练学习者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性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对事物辨别能力提高了审美意识。随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事物辨别能力之间的重要关系,审美关系始于对审美品质的关注。这种认知能力不仅包括情感认知,还包括理性的一种心理能力,以及特定类型的知识。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审美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我们也不能体验他们。

1.2王瑞君先生曾说过:"人们获得了审美观才能,单纯是因为看见美丽的事情,抑或单纯是对美的事情作出某些赞叹吗?很明显,人的意识不是这么单纯。儿童教育工作者蒙特梭利说,美术是品德的基石,这也就是说,审美观只有一种开端,在它之上,有真正的意义。"道德教育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养成服从于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行为规则的意志才能,同时,又训练了受教育者按自身的意志作出抉择与行为的才能,即通过控制个人感性愿望与冲动购买行为获得个人意志自由的才能,而这种道德意志的养成,也要通过美术教育才能完成。品德之美是在于实现个人的自我意愿和集团的道德规范的统一,所以唯有经过在美术课程中受教育者对美的境界的感悟,方可将个人美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内化在受教育者的经验系统中,最后在受教育者的行动与意识上得到反映,并以此提升受教育者的美德境界,从而达到个人自我意愿和集团意愿的统一。

2..美术教育可以引导中小学生运用绘画语言释放思维与情感,以保持情绪平衡稳定

2.1早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绘画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孩子用来表达思想、发泄情感、幻想和创建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成为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法。当他们身处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儿童的许多想法与现实都有较大的距离时,绘画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想象、愿望变成可见的东西表达出来。绘画是内于孩子的一个自我表现工具,是儿童的一门语言,因为语言的根本内涵不外乎是个人进行自我表现、互相沟通的一个媒介。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 Naumburg)最先将绘画的创作活动引入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他要求在治疗时,应帮助当事人以自发的绘画表达来完成内心情感的释放,对作品进行自我联想。该过程里,"意象"可以成为当事人与治疗师进行沟通互动的主要语言。而部分有心灵问题的中小学生因不喜欢和别人沟通,或者个性孤独内向,封闭于自我中,对别人也缺乏信心,或者不喜欢以语言行内心烦忧的表达,所以也可采用绘画的方法完成情感不满的发泄,再加上美术的表达过程要求的是专注力和耐性,学习者通过主动投身到绘画创作中也可以得到满意感。畅快淋漓的水笔墨、清新自然的水彩艺术画、奇特而具创造性的手工创作等,都引起了学习者的关注力。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力于完成美的表现之时,也可以忘却一切不快,使烦恼的心情得以平静。

2.2美术老师在教学内外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更多美术创造机会,重视创造气氛的烘托,让学生有愿望、有欲望通过创造实现情感抒发,老师还应该在创作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如在绘画教学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作画的方法把内心所欲表达,不仅是为力求画作的精美,而且期望学生借助画作实现情感表达。同时老师也必须能够在学生所绘画作里找到隐含的情感,从而更理解学生,进而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从而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给学子针对性心理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美术教育可自我表达的特点能帮助学员感受愉悦,培养自信心

美术教育也能提高儿童信心,从而使少年儿童的心理学发展更加健全。儿童正在进行着少儿写作训练,从而获得了将周围的普通事物搬到儿童小说里进行构想的能力,这也能使周围很多人都眼前一亮并引起了不少称赞之声,进而提高了儿童的成就感与自信。白自信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不言而喻。而且,写作活动也相當于一个儿童小规模努力获得理想的心理历程,在整个过程中布满了各类因素,使儿童感受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景,产生了更快乐的生存心态,从而养成了获得快乐的能力。自信心在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属于人对自身给予正确评价后所产生的一个信念,主要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上。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也要了解,人无完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因优点而高傲,也不因缺点而自卑。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正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情感和意志上接受自我,让自身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增强同挫折斗争的毅力,在艺术课程中,部分学生愿意把自己所创造的作品给遮住,不愿意被他人看到,这是属于缺之自信的表现。而老师们也可多引导学生为别人、为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或介绍自己的创作,并给予学生以赞许和鼓励,让学生更大胆地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创造出好作品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创造力得以培养,促其产生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知识文库》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再探析 018(10)

[2](美)南伯格《对行为问题儿童和青少年的自由美术表现及其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研究》1953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