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及对策探究

2022-02-28 16:05钟冬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农村留守儿童策略探究

钟冬红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校园安全,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及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成为了被欺凌的对象,这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从国家立法、家校联合、加强教育方面防治农村留守儿童被欺凌的现象,来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策略探究

引言

校园欺凌现象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现象更为多见。家庭是避风的港湾,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却是空荡荡的,无法给予他们温暖,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料,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笔者将根据这种现状对家庭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展开分析,以供参阅。

1、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1.1家庭经济条件影响

经济条件是家庭生活的基础条件,决定着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有两类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校园欺凌:

一是家庭条件非常富裕的留守儿童。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大部分人的职业都是农民,非常富裕的家庭占极少数,而这类家庭非常富裕的留守儿童在这种条件下容易被恐吓和勒索钱财。且由于经济条件上的差异较大,这些儿童衣食住行的条件也具有较大差异,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困的儿童认为自己和那些家庭富裕的儿童不是一类人,现实条件和心理上的差异导致他们会在行为上不自觉的疏远非常富裕的儿童,而当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经济条件较差时,就会产生集体疏远富裕儿童的现象。同时由于家庭原因,留守儿童可以依靠的对象较少,当在学校受到集体疏远无法形良好的伙伴关系,就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二是家庭条件较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贫困的留守儿童由于心理上的落差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上沉闷软弱,容易被其他学生轻视和欺凌。

1.2家庭文化环境影响

留守儿童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外出务工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性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是企事业的职工或者是工人。虽然当前社会提倡职业平等观念,但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职工或者是工人是底层的职业,留守儿童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和自卑感,认为自己也低其他人一等,这使他们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1.3亲子关系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是父母外出务工由其他及监护人照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关系破裂。在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教授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孩子人际沟通的能力,而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较少,且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通常询问孩子的成绩,饮食健康方面的问题,很少与留守儿童沟通如何与人相处的话题,导致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较低。同时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通过视频和电话的沟通察觉出孩子是否受到校园欺凌。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不仅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且被欺凌的问题难以被发现和得到解决,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问题,阻碍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解决策略分析

2.1提高日常沟通频率

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问题时,家庭的关爱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亲情的缺失常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面临困难时产生无助感和孤独感,产生焦虑的情绪,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学生人格焦虑。因此,家长或者是监护人要在日常提高和留守儿童沟通的频率,在和留守儿童沟通时家长要扩大沟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状况,更多的给予留守儿童人际沟通道理的传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在避免留守儿童成为被欺凌的对象的同时,也要避免留守儿童成为施暴者,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2.2保证教育方式的正确

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留守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家长或监护人在日常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严厉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能欺凌他人,不能对放任孩子对其他人施暴的行为,对于孩子欺凌他人的行为一定要严惩,绝不能包庇。

当自己的孩子受到欺凌时要保持理智,及时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教育孩子“被欺负了就要打回去”,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结束语

总之,家庭的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十分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深刻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方式,家长加强与留守儿童能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关心同伴,建立信心,同时加强和学校、教师的沟通,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孩子不要成为校园欺凌的施暴者,也不要隐忍他人对自己的施暴行为,从多个角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建龙.防治校园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1):22-23.

[2]段成荣,吕利丹.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8-21.

[3]李芳霞.校园欺凌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7(3):134-136.

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研究》项目编号:JY18117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农村留守儿童策略探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