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2022-02-28 18:17陶克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特点

陶克勇

【摘要】广播电视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可以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了解当下热点。新时期广播电视跟随时代特点,增加了播放时长,提高了播放频率,通过新颖的播放方式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相关技术的维护运行也变得十分重要,通过事先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的方式,在播出前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性能,确保广播电视的稳定播出。本文主要阐释了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特点;对策

广播电视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运营与管理是保障节目稳定,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后勤保障工作。广播电视技术是人们了解当下热点、了解国家大事、紧跟时事步伐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统筹规划,全面提升节目的综合效果,完善信息系统,规范操作要求,能够让节目更具新颖性。

一、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一)维护工作保持弹性化

广播电视技术不会在原地踏步,而是随着时代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文化的需求投入。广播电视应顺应潮流随着时代发展趋势稳步向前,其维护工作者也应不断提升相关技能储备,保持系统的弹性发展,让系统在平稳运行中仍能保持灵活可变的特点。系统应具备再次开发的能力,确保广播电视在未来能够拥有更深层次的造诣,在规模上拥有更广阔的持续发展空间。

(二)维护工作与网络技术的融合

随着时代发展,媒体与网络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广播电视技术中增添互联网技术,在大数据的时代下,通过综合分析为人们推荐更偏好的电视节目,增加体验感与幸福感。由于网络元素融入,相关技术维修人员需要增加网络维修知识,维修人员不仅要增强修理硬件的能力,更要增强修理软件的技能,拓宽知识视野,了解新兴技术,提升专业知识与维修能力,让能力与发展相匹配。

(三)维护工作顺应传播系统的复杂化

随着科技提升,广播电视技术已与多种技术相融合,单一频道的传输不足以满足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当下单频道系统与总控系统的结合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流系统控制方式。转换器的使用与同步机的使用满足了多种节目同时播出的需求,实现了人们“换台”的需求。声频、视频的矩阵切换技术能够自动实现节目的多渠道切换,为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人们增加了自由性。数字压缩技术与卫星传输等传输方式的出现,增加了广播电视的覆盖面积,同时实现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多频道传输,实现了广播电视的传输和广播控制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相关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机器构造的了解,同时通过探究掌握这复杂的系统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体系,了解某种机器的故障会带来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广播电视播出受阻时,第一时间排查出问题的根源,恢复节目的播出。

(四)维护工作逐步趋向数字化

随着时代发展脚步的加快,广播电视也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所具备的功能逐渐增加。图文电视让广播电视不再只拥有图像,多声道传输让电视收声变得不再单调,加强人们感官上的体验。在互联网技术高度成熟时代,人们甚至可以走进虚拟世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走进互联网的世界。传统的光盘映像已经被逐渐淘汰,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数字化成为了未来行業发展的新趋势,合理利用数字化推进广播电视的发展。相关维护人员应学习有关数字化的知识,在维护机器稳步运行的前提下,探索优化广播电视系统,实现广播电视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目标

(一)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对于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其目的在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是维护工作的重点。通过检测调试,让所有硬件设备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对于老化零件及时更换处理,在节目播出前进行风险预估,准备备用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以保障节目正常播出为原则加快抢修进度,事后再进行具体详细的设备检查。遏制特大型设备发生事故。对于特大型设备需时实检测,定期保养,在小故障时期修理整顿,避免发展到大故障。针对不同的设备制定检查计划,和维护等级。

(二)降低人为因素干扰

在设备的故障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技术性人为责任事故频发。人们在检修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对机器造成二次损伤,或因在使用中不能合理操作设备,导致机器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加大机器故障风险。在降低设备故障的基础上出行一套使用规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相关制度约束操作者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事故,进而实现维护的目的。

(三)减少非技术性事故

广播媒体是将时下新闻和影视作品等呈现给观众的媒介,在播出前应先进行剪辑与整理,前期的准备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协调完成的,多个部门交接时难免会出现纰漏,通过增加几个部分之间的往来,多进行交接方面的磨合,注重新老设备的交接,避免因设备更新导致节目停播。加强技术与设备的融合是保障节目播出,维护广播电视技术的关键。将事故扼杀在摇篮里,避免低级错误对节目播出的影响。

(四)强化管理意识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减少一半以上事故的发生,一个团队的规整需要制度的合理规范约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设备的使用规范,让技术维护成为科学化、正规化的职位,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明确设备操作步骤,规范维护流程,对于相关仪器的轮岗监护明确责任人,确保所有设备都在合规的操作下进行。实时监控各设备的运转情况,成立中心指挥部门,宏观调控整体布局,加强中心管理能力。实现广播电视技术在管理方面的维护目标。

(五)明确维护工作的思路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维护工作应顺应时代特点,跟随时代脚步,遵循时代规律。对于长期运转的设备增加监测频率,加强对相关设备定期维护,对于设备中易磨损零件加强关注,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检测,成立中心机房管理各项数据,统集整理各次数据,同时将每次监测数据,与标准数据相对比,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排除故障,将损失最小化。除此之外,配备专门的清扫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在故障发生后,需要及时清理场地,避免分成等污染吸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损伤。同时避免灰尘进入大型机器,对大型机器的运转造成负担,同时对散热造成影响,减少机器使用寿命。然后加装温感系统,保证设备冷风系统时刻处于适宜的温度中,不会因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使用效率。如果设备在使用中某些零件经常发热导致温度过高,应及时更换,避免未来对系统造成更大的麻烦,最终导致系统瘫痪。

(六)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记录

工作日志是监测汇报每天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将机器运转情况记录下来,完成了不同工作者间的对接工作。同时通过口头告知的方式,将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告知下一班人员,对于可能产生故障的部分重点提醒。日常维护工作的记录也是积累经验传授经验的过程。通过观看每次故障发生时的记录,能够更方便了解相关故障发生时的机器运转情况,以及设备当时的状态,为下次故障产生奠定维护基础。科学有针对性的记录能够帮助建立健全管理监测体系,同时也为今后的维护工作和改革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让电视广播技术得到提升。记录也方便了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及使用时的规范。通过记录的方式能够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员,通过记录了解技术人员在使用时的步骤,了解其是否按规定操作,设备故障的处理方式和设备产生故障原因。同时在维修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当前故障情况,判断是否还具有其他不安全因素,将记录写的更加详尽。

三、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对策

(一)了解设备运行原理,掌握基础技能

学习设备运行的相关原理,了解设备运行过程,运行机制。在不同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更加迅速、高效的解决问题。判断故障产生原因需要深度掌握信号流程,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分析相关问题根源。广播电视是由固态硬盘和大量的集成电路组成,他是一个综合体。对于人类来说,如果不借用相关工具仅凭肉眼观看很难找出故障原因。所以,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该遵循设备的运行机制,对症下药,以确保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流畅。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也应定期开展设备检查工作,在设备运行前进行调试,以保证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的流畅。

(二)了解不同故障发生时的状态

广播电视设备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生产过程中检测报告单上的内容是立足的根本。通过对检测报告单上内容的查验,通过了解相关组成部分的状况,合理利用资源建立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错误统计研究,当故障发生时,可以更加便捷的找到错误发生的根源,对其分析,然后开展维护工作。了解不同故障的产生原因,今后遇到类似故障可以缩短维修时间。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深入分析故障成因,记录相关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能够让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短时、高效,提升维护效果,同时使工作人员增加对不同设备故障的掌握能力。

(三)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是帮助广播电视节目稳定播出运行的必要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广播电视的维护工作应该制定一套对应的管理方案,不放过每一处细微的小事,避免因小故障不处理而造成更严重的故障。为保障广播电视系统的平稳运行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其优化。让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将损失降到最低。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长,保证软件和硬件的正常运行,控制成本的投入。对于故障高发区加大关注,制定相关应急处理措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谨小慎微。通过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的方式规范工作流程,在故障发生时第一时间启用应急预案,保障维护工作的平稳进行。

(四)实施制度化管理

广播电视节目不能够重复播放,所以即使出现错误也不具备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一特点为维护工作带来了局限性。相关工作人员应从避免事故发生方面着手,减少在节目播出时设备发生故障的机会。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管理,结合具体节目播出情况,制定管理方案,规范机器设备的检查和修理标准,制定相关的制度,将机器检修步骤细化,设置人员轮流检测。在核心区域和重要环节,增派人手,将责任明确到人,将管理指标量化、细化。制定考核绩效机制,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检测相关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在操作机器时的步骤规范度与熟练度,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确保机器的运行环境和后备力量的可靠性。

(五)合理引用先进技术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的方式,促进本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提升,学习国外广播电视的管理制度,通过研究学习,制定适宜本国的广播电视管理方案。多进行沟通交流,成立学习小组,加强对学习新技能方面的投入。让维护变得可视化,完善设备故障管理条例,规范维护步骤。

(六)完善图像技术

电视广播是由声音与图像的巧妙结合组成的,生动有趣的画面能够让观看节目的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更具代入感。畫面是由多个镜头组成的,不同的分镜通过剪辑拼接成为一个画面,这样保证了多角度拍摄的同时,也能随时切换镜头,更加吸引观众。广播电视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他们能够将很远的场景拉近到人们眼前,享受足不出户观赏周边风光的惬意,合理的运镜让画面更具灵动性,增强了不同镜头切换之间的连贯性。在播放时为保障播放效果应多注意后期处理中片子的剪辑顺序,尽量保证动景连接动景,静景连接静景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障不同镜头的衔接流畅。人物情感的变化不应只注重对人物本身的特写,可以通过拍摄周围静态景物蕴含的凄凉的方式表达人物的悲伤。广播电视维护技术不单单是包括对于播出设备的维护,也包含后期处理与制作。维护人员通过精良的剪辑制作方式,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地视觉体验。通过穿插不同的镜头,最大程度的调动观众情绪,与观众产生共鸣。让镜头下的场景更富感染力。对于某些新闻素材通过改变字体和某部分视频的播出时长强化重点,把控节奏。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开展是保障后备力量的重要环节。保障节目的稳定播出,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是对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由原来的单一形式逐步发展到现在具备多元化的特点,随之而来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提高电视广播技术维护的工作技能,在掌握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在日常维护中注重经验的积累。规范维护制度,增强管理监管制度,保证工作过程的细致规范,进而减少意外的发生。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从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建宏. 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21, 5(7):2.

[2] 宋志刚.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J]. 传媒论坛, 2021, 4(16):2.

[3] 苏晓萍.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J]. 电脑乐园, 2021(5):1.

[4] 张建培. 浅析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及维护管理工作[J].  2021(2020-11):160-161.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特点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与方法探析
探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技巧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