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高海拔地区不同氮磷配施对藜麦产量的影响

2022-02-28 09:58李吉睿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氮磷磷肥施肥量

张 燕 李吉睿

(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永登 730300)

藜麦,属于藜科作物,又称为南美藜、藜谷等,原产于安第斯山脉,具有含量丰富的铁、钙、锌等矿物质营养[1],且含有完全蛋白及人体必需的9 种氨基酸,尤其是含有很高的一般谷物中缺乏的赖氨酸。 藜麦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与脱脂牛奶及肉类媲美,是素食者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大米等谷物的优质替代品[2]。 同时,藜麦低脂低热量且零胆固醇,是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粮食资源之一。 藜麦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唯一单体植物就可以满足人体基本物质需求的完美全营养食品。 因此,南美洲人认为藜麦是“谷物之母”“超级谷物”“印加黄金”[3]。

2013 年甘肃省开始试种藜麦,2016 年开始规模种植,目前全省有30 多个县(区)均有不同规模种植。 2014 年永登县引种藜麦,试种50 亩,亩产145 kg,收入5 800 元/亩。2015 年生产面积扩大到500 亩,亩产150 kg,收入6 000 元/亩。2016 年永登县藜麦推广面积约1 万亩,平均产量160 kg/亩。藜麦可以在永登县大面积推广,主要得益于永登县高海拔、冷凉的气候条件与藜麦的生长环境相匹配。 和传统种植相比,藜麦产业可以调整干旱山区农业种植业结构, 改良盐碱土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藜麦在永登县已有相当规模种植,但在肥料配施等高效栽培措施方面研究较少。 所以,于2020 年5~10 月在坪城乡满塘村进行了不同氮磷肥料配施对藜麦产量影响的试验,旨在探索出永登县藜麦种植最佳的氮磷配施方案[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在藜麦生长发育期,不同氮磷肥料配施,对藜麦产量的调控机理,探索其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为永登县高海拔地区藜麦的推广种植与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依据。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永登县坪城乡满塘村,临近“高原藜麦之都”天祝藏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 600 m,最高海拔2 934 m,属高寒半温润山区,年降雨量400 mm,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115 d。 土壤酸碱适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冬春漫长、寒冷,夏秋短暂、凉爽,自然植被良好,符合藜麦耐寒、耐旱、耐盐碱必要的生长条件。

1.3 试验材料

参试藜麦品种为来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陇藜4 号。 参试肥料为尿素(N≥46%)、磷酸二铵(N、P2O5比例为18∶46)。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设4 个处理:T1(CK),纯N 0、纯P 0;T2,纯N 8 kg/亩、纯P 14 kg/亩;T3,纯N 10 kg/亩、纯P 17 kg/亩;T4,纯N 12 kg/亩、纯P 17 kg/亩。每个处理3 次重复,共12 个小区,小区面积48 m2(10.0 m×4.8 m)[5]。

1.4.2 田间管理 播种前需将地块进行清理, 用旋耕机对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含氧量。 将供试肥料作为底肥在播种前7 d 一次性施入土壤。为使各处理小区肥力条件均等,各处理小区均不施用有机肥。 施肥后用旋耕机旋耕、 耙磨, 用幅宽1.40 m 的黑色地膜覆盖,覆膜后膜面宽1.2 m,膜与膜间距50 cm,每膜播种4 行,株距35 cm,亩保苗4 500 株,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当藜麦苗高5 cm 时,除去弱苗、病苗,8~12 片真叶时,及时定苗,每穴留1~2 株壮苗,并及时拔除杂草,以免影响藜麦的生长,切记不能用除草剂,全生育期间需拔除杂草2 次。 藜麦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病害有霜霉病、根腐病、炭疽病。 霜霉病发病时选用50% 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66.8% 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 将药液喷到基部叶背面进行防治;根腐病发病时可选用98% 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45% 特克多悬浮剂1 000 倍液在植株的根部、叶面喷施,减缓病害;炭疽病严重发生时用40%福星乳油8 000 倍液或40%骏立克可湿性粉剂8 000 倍液防治。藜麦整个生育期虫害较严重, 用辛硫磷拌种或克百威掺农家肥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用毒死蜱、阿维菌素3 500 倍液或40% 吡虫啉水溶剂1 500~2 000 倍液防治蚜虫、灰飞虱等虫害。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1 物候期调查 记录藜麦的播期、出苗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收获期。 记录标准为各处理小区植株总数中某一物候期达到总数目的60%以上[6]。

1.5.2 农艺性状测定 成熟期在每个处理中取大小均匀的10 株藜麦进行农艺性状测定, 测定株高、分枝数、小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重,分别求平均值。

1.5.3 产量测定 按小区单收单打,统计小区产量,折算成亩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育时期的影响

由表1 可知, 在4 个处理下供试藜麦均可正常出苗,说明不同氮磷施肥配比均对出苗没有影响。 但是由于氮磷肥料配比的不同造成了藜麦各个处理间生育期和进入各个物候期的时间有所差异。 藜麦的生育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延长, 最短的是不施肥的处理T1,生育期为155 d,T2 为161 d,T3 为163 d,最长的是施肥量最多的T4 处理,生育期为165 d,在播种期一样的情况下, 施肥量最多的处理比不施肥的对照生育期延长10 d 左右。除此之外,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藜麦进入各个物候期的时间也会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延后, 如孕穗期开始其余处理比对照晚6 d,到收获期时T4 处理比T3 处理晚2 d,比T2 处理晚4 d,比T1 处理晚10 d。

2.2 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的影响

由表2 可知,T4 的株高最高,达211 cm,T1 株高最矮,仅为158 cm;分枝数T4 的最多,为25 个,T1(CK)最少,仅为16 个;单株小穗数T4 的最多,T1(CK)最少,为14 个;单株产量T3 最高,为21.5 g,比最低的T1(CK)15.2 g 高20.1%;千粒重最高的T3(3.68 g),比最低的T1(CK)2.65 g 高28%。T3、T4 的株高、分枝数、小穗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均明显高于T1(CK)、T2,差异性显著,T1(CK)与T3 的单株产量、千粒重差异最显著。 随着氮磷肥的增加,单株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可见在试验所在地,合理施肥才能为藜麦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

表2 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量对藜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不同处理小区藜麦产量同氮磷肥配比呈现出一定线性关系,而且通过差异显著性测验,各处理表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对应小区藜麦产量也相应增加;当氮磷肥施用量达到T3 处理水平(纯N 10 kg/亩、纯P 17 kg/亩)时, 处理小区藜麦产量达到最大值; 之后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 对应小区藜麦产量呈现出相对减少的趋势。 通过小区单打单收折算成的亩产量, 各处理为T3(132.8 kg)>T4(120.7 kg)>T2(103.2 kg)>T1(89.5 kg)。

表3 不同施肥量对藜麦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不施氮磷肥对藜麦的物候期及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会使藜麦早衰而减产。 不施氮磷肥的处理或者施肥过少的处理都会造成藜麦生长发育缓慢,产量降低;过量施用氮磷肥的处理虽然植株高大、分枝多、小穗数多,但是产量却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过量施氮肥使植株徒长,抗倒伏性差,造成藜麦减产。试验中氮磷的配施量为纯N 10 kg/亩、 纯P 17 kg/亩时, 藜麦的综合生物性状良好,产量最高,达132.8 kg/亩,建议试验所在地种植藜麦时作为施用氮磷肥的参考值。 本次试验只有一年数据,故还有待继续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氮磷磷肥施肥量
上半年磷肥行业运行呈现“两降三增”特点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磷肥:国内屡遭“冷眼”国际利好频传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