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2-03-01 22:01徐曦雯
新课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探究

徐曦雯

(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甘肃 兰州)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而言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但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往往还是定位不准,落入窠臼,师生角色的转换亟待解决。研究性学习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作用也要恰当而有效地体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在各学科教学越来越提倡“综合性”“实践性”“自主、合作、探究”等新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再仅是获取知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提升综合素质。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正是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是转变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从而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意义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国内外很多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都含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教学理念。发现学习强调,教学不能是讲解,不应该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他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生要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而西方中小学也早有类似的研究,如美国的“设计学习”,法国的“多样化途径”,日本的“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等,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了主动积极的观察和思考,体验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愉悦,乐于与伙伴相互分享分工合作。日本中小学从2000年开始开设综合学习时间,法国强调学生要根据兴趣组成小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美国则强调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信息、解决问题等九大能力,为当今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近年来各地也根据国家教育规定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但一直没有深入展开。教育部2017《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现今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改革被推动,又被纳入初中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价,其结果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中国学生特别是经济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学生欠缺的能力。

现实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学生、家长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如刷题快,费时费力,短期难以见效。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指导,开展起来往往心血来潮,随意性很强,形式大于内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在“教”与“导”分寸拿捏上也有一定难度。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目标

1.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5.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教学生学”变为“和学生一起学”,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

三、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的指导“适度有效”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其他的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因而教师是否及时退出,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需要思考和努力改变的方向。

(一)研究性学习应该把握的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可见综合性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原则。

1.把握“自主性”原则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更好地推进,首先需要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如小组的组合要根据兴趣,探究的问题自由组合,探究主题可以自主选定。主题的选择可以不局限于一个学科,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进行,学生根据兴趣或学科特长选择研究主题。

2.强调“合作性”原则

为了使探究有深度、广度,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个体学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组成小组,分配任务,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形成最终成果。小组合作会使探究结果呈现更有价值的成果。

3.体现“深刻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除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若仅仅是浮于表面形式上的研究,缺乏深度与宽度,研究性学习将毫无意义,研究呈现的结果也毫无价值。

4.鼓励“创新性”原则

成果的展示是个体和小组思考研究过程的呈现,研究的成果没有创新,则无法展现研究的意义。避免学生网上摘抄缺乏自己思考的总结,否则就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5.重视“普及性”原则

一定要全员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的学生参加。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示范引领,带动大家,提高参与积极性,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指导。

(二)教师作用的有效体现

研究性学习虽强调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质疑,但需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及时推进,适时督促指导,教师的作用以引导、帮助、合作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表现为“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教师以“指导、调控、组织、鼓励”为主。研究性活动中“指导”指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扩充信息,“调控”指教师把握课下及课堂的节奏,“组织”指课下的准备及课堂活动有序展开,“鼓励”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研究性活动,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适时、正确的指导是搞好活动的前提。

1.教师要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探究任务

进行专题研究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研究,再开始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

2.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的“度”

初中生在选题的时候,由于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进行适当指导,要引导学生选题的趣味性和可行性,引导学生选择探究主题不宜过大、过偏。而研究主题的制定则应鼓励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并且有研究的成果。

3.要及时关注各组研究的状态,了解研究的情况

组长明确分工后,教师也要及时了解组内各成员的工作进度,提前告知完成的期限,并且及时督促提醒各组按时完成阶段性任务,当学生在研究性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时,教师要帮助指导。

4.强调“深刻”,鼓励“创新”

研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研究流于形式,对主题的探究不够深入,浮于表面,成果虽然丰富多样,但缺乏思想性。教师在组织引导上为学生创设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课下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挖掘,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探究,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引向纵深探究。

四、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注重评价总结

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注意评价,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习始终。评价有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集体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以反思改进为主,教师和集体的评价主要以激励为主,保护学生研究的欲望和积极性。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评价更加注重的是过程,应注重学生是否学会了研究,是否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评价的内容可以从学生探究学习的投入程度、探究的成果作品、自主合作完成度等方面选取。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评价量表,使学生评价有依据。

总之,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和探索的体验获取经验,将知识、社会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从而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由“教学生学”变为“和学生一起学”,从而达到学生与教师“生命的深刻共鸣”,切忌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要提高其有效性,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研究性习惯、研究性思维,提升个人素养。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