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01 06:42赵良仕蔡玉洁
地理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目标

赵良仕 蔡玉洁

(1.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2.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2015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议程》”)为2030年我们期望的世界制订了蓝图,其中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以综合方式应对未来的挑战,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问题。联合国及其合作伙伴有义务确保人们理解个体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包容性内涵。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蕴含着与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1]对于维护全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地理学科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和教材密切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传播的地理教学策略。

一、地理教学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性

1.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目标描绘了未来的美好蓝图,青年群体既是《2030议程》的重要受益者,也是积极参与者及全程推动者,需要重视对青年的教育。[2]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塑造世界。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地理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身边的现象与环境,在生活学习中践行可持续观,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符合地理学科的价值取向

将人类主流观念和共同目标寓于地理学科中,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让地理课程更具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组织全球方面的素材,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播可持续发展目标,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视野,并能够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责任、社会准则,从多方面落实地理学科的价值观目标。

3.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高中地理涵盖了人口、交通布局、区域发展、资源能源、国家战略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地理教学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两者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认识身边的地理现象,全面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并开展保护环境的行动,参与宣传可持续发展目标,践行联合国“改变从我做起”的倡议,意识到人类的共同行动可以改变社会,付出努力去应对挑战、实现目标。[4]

二、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中地理内容

1.与新课标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4.7的具体做法是开展可持续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宣传人权和性别平等,提升全球公民的意识。新课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主旨贯通,新课标不断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海洋权益、法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地理学科涵盖了许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的内容,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1”旨在学习基础地理知识,树立尊重保护自然的观念;“地理2”旨在从社会经济方面学习地理知识,树立绿色协调发展的观念。“地理1”和“地理2”共23项内容要求,其中有12项内容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直接联系(见表1)。新课标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到改善世界的活动中,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5]

表1 与新课标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与地理教材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人口、气候变化、能源、工业化、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等内容,具有多元化、跨学科的特点。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教材中的知识点、图像系统、活动设计体现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文本和案例中可以渗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知识点。

本文梳理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和必修《地理二》两部分中与9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话题(见表2)发现,其中SDG1、SDG6、SDG9、SDG11、SDG13重点关联。教材的11个问题研究中有9个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何时‘蓝天’常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低碳食品知多少”等,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联系。教师要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参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组织地理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元素;或从学生实践活动出发,反思行为,提出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路径。[6]

表2 与地理教材重点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续上表)

三、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挖掘教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内容

地理教材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将和地理教材相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归类整理,根据时代背景,发掘新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引入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使可持续发展目标通俗易懂。

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的综合性较高,一个地理活动可能与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联,以“自然灾害”为例,它涉及到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灾害的地域性,分析灾害产生的原因,思考应对灾害的策略,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影响,[7]了解世界各国的防灾措施与实践经验。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呈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综合地思考问题,增进对自然灾害相关问题的理解,权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利益关系,如综合地呈现“工业创新与基础设施(SDG9)”“气候行动(SDG13)”和“陆地生物(SDG15)”等多个目标。

2.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可持续发展目标

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情境化的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融入地理教学,并借助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呈现;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案例或者热门的话题,以此增加目标呈现的综合性;直接展示与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背景资料,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可持续发展问题。

组织全球化教学素材,有目的地创设特定教学情境,运用不同的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将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学效果最优化。例如,在讲授农业时选择“消除饥饿(SDG2)”的相关内容和事实数据,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展示不同国家区域农业区位因素的差异性,倡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意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行动,成为“零饥饿挑战”的参与者,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关注各国现状以及共性问题,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认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价值,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思维方式。[8]

3.增强教师渗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意识

教师要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新的学术动态,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地理教学中,使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并符合高中学生学情;发掘高中地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恰当的素材把隐含在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地展现出来。

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地理教学,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并且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气候与水文灾害”一课,将“气候行动(SDG13)”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主线,通过新课导入转承,再现和总结信息,实现绿色气候的主题呈现,通过问题探究和知识运用,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入顺畅而不生硬。教师有意识地发掘与教学内容产生紧密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其纳入地理课程中,不仅需要以口号的方式简单呈现,也要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表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地认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中地理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洞察和了解全球化问题及现状,形成关注全球和国家问题的意识,学会用地理经验知识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把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提出策略优化地理教学,从中渗透保护环境、资源与生态的观念,从而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