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社会化视域下项目式活动的构建与实施

2022-03-04 00:33蔡岳伟
少先队活动 2022年1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社会化研学

蔡岳伟

對于少先队而言,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另一种重要的课程和教材、实践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反思过去,学校少先队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社会化实践活动载体,导致部分少先队员存在自主探究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2021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队活动要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加快建立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不断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构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有效动员、阵地有效利用、队员广泛参与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紧接着,团中央也下发了《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向应当大力推进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活跃少先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为队员开展少先队社会化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我校通过联动少先队实践基地,以项目式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究少先队社会化的新视域,从横向、纵向多个维度深化活动内涵,从而深化全方位育人目标。

在少先队社会化视域下,少先队转变以往队活动“学习一次性,知识介入一次性,完成成果一次性”模式。从队员社会生活环境出发,确立活动主题,联动相关社会基地,邀请基地相关专家参与少先队社会化活动顶层设计。在有梯度的设计中层层推进项目式实践活动,使队员和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双赢”。我校探索以“浙东运河”项目式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围绕“走近身边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主题,在宁波市世界遗产研究院专家团队的共同设计下,通过整合社会实践基地,我们设计了1+N模式的“走近身边的浙东运河”联动实践地图,含高桥基地、大西坝博物馆、姚江大闸、宁波水电站、运河沿岸文化礼堂等实践基地。

项目式实践活动是引导少先队员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我们倡导让少先队员感受到实践学习的意义,谋求完善自我,完善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最终与世界更好地相处。在社会化项目式活动中,队员能主动地、持续地投入社会实践,并让各个实践活动之间产生联系和持续生长,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深层次的实践成果。

少先队走向校外,需要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彰显少先队文化,具有活动承载能力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撑。因此,我校重视实行“双总辅导员制”,以校内辅导员为主,社会实践基地辅导员为辅,根据队员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推进,共同完善设计“主题课+主题研学”项目式课程建设。项目化活动以项目主题为支撑,从价值追求、内容取舍、课程结构、学习方式等维度构建少先队社会化活动的基本路径,将社会实践基地转化为课程活动及主题研学资源,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驱动队员深入实践、探索和发现,促进队员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关于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重视对队员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的评价,逐步完善少先队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化评价体系。在项目式活动中,以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实践基地社会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模式贯穿队员的实践活动。同时将评价体系与“红领巾争章”实施相结合,大力推进红领巾社会实践特色争章,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加社会主题实践活动,人人争得“红领巾社会实践奖章”,以此作为评选项目化学习优秀队员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开展少先队社会化项目式活动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少先队员的内驱力,转变了思维模式,激发了少先队员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地研学的过程中,队员们写下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多篇研学日记发表在当地媒体上;在保护运河立法调研活动中,队员们积极走访运河沿岸的社区,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立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队员们参加了浙江省文物局举办的“2021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与省市文物保护机构、杭州市学校进行了线上对话和互动,吸引了《浙江卫视》《宁波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为更好地呼吁更多市民参与运河保护,队员们独立设计了若干保护运河文创产品,充分展现了少先队的别样风采。

在少先队社会化项目式活动过程中,队员们通过深度体验和学习,提升了家国情怀和视野格局,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在践行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的两个《意见》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少先队活动社会化的途径和办法,在周边学校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社会化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我爱“少先队员证”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星你星妈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