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真理的“笋壳”

2022-03-04 00:33汤杰
少先队活动 2022年1期
关键词:陈望道宣言粽子

汤杰

宣讲之前,跟大家先聊聊中国的美食。给你们带来几道菜,隔着屏幕品一品是什么味道?你们知道真理是什么味道吗?真理也有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还是辣的?真理看不到,也摸不着。不着急,队员们先想一想,或许过一会儿就知道了……

——摘自宣讲稿《寻味》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给少先队员讲好真理的故事,难点有二:一是《共产党宣言》这本著作重要在哪里?二是真理的味道为什么是甜的?只有讲明、讲透这两个问题,才算是讲好了真理的故事。

答好问题的关键在于破题,破题的过程如同剥笋一般,只有层层深入,方能看到核心本质。《共产党宣言》就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它的重要性一定要放到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这样答案就很容易寻找到了。《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中国革命来说,是找到了新的出路,重新有了奋斗的方向;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看到了新的希望,重新有了负重前行的动力。让队员明白这两个关键点是有一定难度的。事实证明,缺乏情感体验的大道理是很难入心入脑的,只有让他们感同身受,在思辨之中以理服人,方能刻骨铭心。

为此,真理的笋壳还要继续往下剥,一直剥到找到适合队员们口感的鲜嫩位置。这就需要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拉近诉说者与队员间的距离,让道理蕴藏在话题之中,用类比迁移的方式,在感知、内省、对话中引导队员自己得出并认同宣讲者既定的观点和道理。与队员们聊考试和作业,借用队员们感兴趣、有体验、想了解的话题,做好情感和认知上的铺垫,在此基础上,队员们自然就能读懂《共产党宣言》对1921年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意味着什么,更能深刻地理解当时中华民族对希望与出路的渴望。

此时,再讲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因为这本书意义重大,所以蘸着墨汁的粽子也是甜的,因为他吃进嘴里的不仅是粽子,更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味道——甜味。队员们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话也就能理解了。凡事有始必有终,结尾之处,抛出问题:“如果说1921它是个起点,那它的终点又将在哪里呢?这中间的长度由什么决定?”再度引发队员深思,又深情地给出答案,即习爷爷说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强调信仰的伟大力量,頓时唤醒流淌在血液中的红色基因,让队员充满力量和信心,同时又倍感责任。

此外,“甜”本身又是一种味道,与之对应的还有“酸、苦、辣”,四种味道放到一起,不禁让人联想到美食,恰巧又是队员们感兴趣的。那美食有味,真理也有味吗?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问题,设置悬念,让队员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边听故事、边寻味道,这本身就是一个探寻真理的过程,于是讲稿的主题《寻味》便应运而生了。至此,真理的笋壳也算是剥干净了。

猜你喜欢
陈望道宣言粽子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Father's Day
潮涌袭夜
柔软宣言
端午节,粽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