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新农村发展个案研究

2022-03-04 21:37陈小妹王旭东杨濮
新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业旅游

陈小妹 王旭东 杨濮

摘要:海南自由贸易背景下的海南新农村发展研究问题,是当下建设与发展海南农村必须要探讨的选题。本文调研以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为新农村发展研究样本,了解该村的自然风貌和产业建设等多方面的情况,并反思其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新农村发展建议。

关键词:茄苪村;产业;旅游

农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作为现阶段的基本国策,并提出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海南省作为南海岛屿特色省份,在发展中应注意結合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立省理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农村良好的生态资源进行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的新农村。

茄苪村是最近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斐然的海口市农村,虽该村在“十二五”期间曾是美兰区的贫困村之一。但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在村干部和村庄“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茄苪村成功实现脱贫,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茄苪村隶属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下辖潮新村、皇兰村、东坡湖村等14个自然村,常驻农户436户,人口160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6公顷。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并指导该村产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茄苪村便成功实现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示范村,先后被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海南省卫生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在建设举措上,该村有以下亮点。

1.1 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海口市近十年来非常重视乡村旅游建设。2013年海口市就全市范围铺开,建设观光农业景点,“全市已建成的休闲农业园区有40多家,在观光农业景点直接从业的人员有2000余人,从事与观光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工作人员约5000人,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茄苪村结合海口市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的经验,考量自身拥有的特殊地质地貌和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区政府领导下,寻求专家智库支持,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茄苪村发展多个旅游项目。

茄苪村有多个湖泊、湿地,“十二五”期间,美兰区政府牵头投资近2000万元在三江镇建设“鹤舞九湖”片区乡村游,整合茄苪村附近的湖泊、湿地等旅游资源。其中,茄苪村下辖的东坡湖村充分发挥东坡湖的生态优势,开发环境优美的主打绿道和休闲的旅游景点。此外,东坡湖村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在革命战争期间,冯白驹、刘秋菊等革命先辈曾在该村领导海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在该村曾发生过著名的东坡湖伏击战、博布锄奸计等革命战争。解放后,该村得以重建,其周边建有苏寻三人民革命纪念亭、人民英雄纪念碑、红色文化长廊等红色景观。2012年该村被列为文明生态村,通过文明生态村旅游化改造,依托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该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

1.2 以种植养殖为保障,集中发展特色农业

茄苪村曾经是贫困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渔业和橡胶种植。但随着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要求,传统产业已经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茄苪村积极谋划,寻找出路,将全村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整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19年茄苪村整合农村土地资产,利用扶贫资金150万元带动集体产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水果采摘项目。项目初期用地面积约30亩,设有共享果园、农业生态观光园、水果采摘园等。

莲雾种植是茄苪村的特色优势产业。莲雾又名洋蒲桃、天桃等,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水果,清甜淡香、富含营养,很受市场欢迎。2007年,三江镇从泰国引进黑金刚莲雾品种,2010年开始瓜果上市。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发展农村产业,美兰区政府提出开发“一村一品”,打造农村品牌。在此政策基础上,茄苪村大力发展当地的莲雾种植。通过三江镇的规划、扶持和品牌打造,莲雾种植面积从当初的1000亩扩大到现在的3800多亩。

1.3 以基础设施为助力,突出发展公益产业

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茄苪村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备,乡村道路通畅。为建设文明生态村,茄苪村正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水塔6座,新装路灯188盏,新装广播喇叭28个,还投资150万元修建了三江镇茄苪村委会东坡湖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工程,将污水收集处理,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50吨/天,配套管网1100米,污水检查井62座,25立方米化粪池1座,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可用于农林灌溉等用途。

2018年茄苪村利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82.82万元,在茄苪村委会原茄苪小学教学楼楼顶和三江卫生院大楼楼顶建设100.42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累计年发电量100467度,接入国家电网后实现税后收益37264.24元,财政补贴资金28152元,合计年收入65416.24元。自建成以来,该项目的收益的大部分收益都用来支持扶贫工作。特别是2020年,村委会决定将该项目收益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现已开发公益岗位4个,均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承担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茄苪村整合上级财政专项资金400万元实施皇兰洋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项目计划建设八大功能区,落成后将很大程度改善皇兰洋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拉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

1.4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承办各种乡村体育项目

茄苪村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承办各种体育项目。在东坡湖村有慢道和驿站,围绕“鹤舞九湖”旅游片区,曾举办过多次自行车比赛和休闲娱乐项目。茄苪村村委会坐落在皇兰村,这里曾是原先的茄苪村小学。前几年,由于农村产业空心化,年轻人口外流,农村小学废弃,茄苪村小学也不例外,适龄学生都到三江镇镇上读书。经茄苪村驻村第一书记符以福介绍:“两年前我调任到茄苪村任驻村书记,当时这里的小学已经成了危房。村委会带领村民对小学进行翻修,校舍作为村委会的办公场所、群众工作服务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另外,对原先的操场也进行了改造,现在成了可容纳万人的体育比赛场地。2000年8月9日,这里刚刚举办过一场网球比赛。”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使游客多了,也进一步促进了茄 村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1 茄苪村建设的优势

一是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茄苪村从原先的贫困村发展到现如今的文明生态示范村,最重要的一点是,茄苪村的产业发展均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真正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茄苪村不是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而是选择了生态保护的发展道路,不论是村里的支柱产业莲雾、花卉、热带水果种植,还是污水处理工程、光伏项目,以及即将投产的皇兰洋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都兼顾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4个方面,实现了增加村民收入、创建舒适人居環境和保护村庄生态的多方位发展。

二是立足于优势特色产业。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茄苪村在原先热带水果种植的产业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出东坡湖红色休闲旅游、莲雾庄园、热带水果采摘园等旅游产业,并将这些旅游项目与当地的莲雾、花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模式,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挖掘出了茄苪村莲雾、花卉的品牌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2.2 茄苪村新农村建设的不足

通过对茄苪村的调研,该村的新农村建设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与其他村落相比,该村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基础建设仍待完善。当前,茄苪村与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距村庄不到两公里就有高速公路,村里的道路也基本以水泥路为主,但考虑到莲雾、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在采摘和运输上的严苛要求,村内的道路还需拓宽。茄苪村驻村第一书记符以福介绍,最近几年,因为村里的莲雾、花卉种植产业正处在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他项目占用了大部分专项资金,因此村级道路的建设资金比较缺乏。现阶段村级道路暂时能够满足使用,但考虑到未来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应加快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以配套即将大规模投产的莲雾基地。

二是传统村落文化因素的保护和挖掘仍需推进。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等文化产品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茄苪村有大量的古树、古井、古庙、戏台等历史遗迹,但在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对这些遗迹的开发和利用做的还不够。乡村旅游项目多集中在自然环境项目和采摘园两个方面,农村文化内涵建设未能与旅游项目进行很好的结合,农村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仍有许多可以开发和挖掘的内容。

首先,应坚定发展“一村一品”,将“茄苪村”这一品牌融入到旅游、莲雾、花卉种植等产业发展中,形成产业集聚及品牌效应。将村里的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后,利用互联网的宣传和销售渠道推广产品。另外,针对村里的产业建设,应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要让发展的成果落实到每位村民,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做到“富民强产”相结合。

其次,要深挖传统文化,发挥好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让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良好助力,村里的古树、古井、古庙等文化遗迹,在开发保护的同时可以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将红色遗迹、历史遗迹文化遗迹以及乡村休闲结合起来,发展壮大村里的文化产业,比如以茄苪村的“公期节日”为主题,开展乡村游和水果采摘体验活动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传播“茄苪故事”。茄苪村本身就是一个颇有故事的海南农村,下辖潮新村、皇兰村、东坡湖村等14个自然村。作为琼北移民,村中依据移民聚落进行自然村区划,因此,在各自然村中,皆有表达移民血缘情感的宗祠,还有极具独特感召力的乡贤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广阔的乡村地区,素来就有“尚贤”的传统。乡贤文化也是海南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汇聚了海南特色的地方文化内容,应该在文化旅游项目上,对该村的宗祠和乡贤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

最后,应加大科研投入,重视科学技术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指导作用。距茄苪村12公里的桂林洋大学城分布着多所高校,在茄 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寻求人才支持。譬如在村落文化内涵建设上,可以与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在村中成立实习实践点,可以让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对村里的文化景观进行规划和调整,建设多彩和有深度的农村村落景观空间。

综上所述,作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示范村,茄苪村的建设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当前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政府增大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引导,多渠道带领新农村发展。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新农村的环境和资源得到重新审视和布局,获得一定的发展。只有选择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和扶持资金,发展壮大旅游、水果种植产业,新农村才能成为有实力,有经济的农村。但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同时,注意丰富新农村的文化内涵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农村灵魂,展现新农村建设的真正魅力。希望新农村在党的政策指引和村民的努力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产业越来越兴旺,精神越来越富足,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ZC)21-146]:探究海南“宗祠式家学”的文教文化;琼台师范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QTJG(JC)201802]“乡贤‘家学’教学模式及其影响”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小妹(198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与影像呈现。

*通讯作者:陈小妹。

猜你喜欢
产业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