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效果

2022-03-05 23:11陈雄方志杰陈伦
医学前沿 2022年1期

陈雄 方志杰 陈伦

摘要: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问题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21年1月,病例样本对象和数量分别为本院实施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50例,临床分组方式选择双盲法,设置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输尿管镜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输尿管镜治疗方式,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即P值<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治疗中采用双镜联合治疗方式,凸显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做临床推广。

关键词:双镜联合;输尿管结石术;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镜碎石术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临床输尿管结石术后比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输尿管狭窄。在相关研究数据中显示,在此种手术后产生输尿管狭窄问题的发生率占比数值为7.8%,原因在于输尿管镜术中高压灌水,术后阶段输尿管周围呈现纤维化,产生远期腹膜后纤维化等。现阶段临床针对此种疾病类型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是输尿管腔内手术以及狭窄段切除端吻合术,但手术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开放性手术造成的损伤严重,腹腔镜手术难度相对较高。本文通过对2016年1月-2021年1月50例本院实施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进行客观性分析,临床采用双镜联合治疗措施,探讨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21年1月,病例样本对象和数量分别为本院实施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50例,临床分组方式选择双盲法,设置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研究组基线资料显示为:13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值为24-60岁,经计算,平均年龄值为(42.2±6.1)岁,病程时间显示为4个月-5.2年,经计算,平均病程时间为(2.9±0.7)年;对照组基线资料显示为:14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范围值为23-58岁,经计算,平均年龄值为(42.6±6.0)岁,病程时间显示为5个月-4.9年,经计算,平均病程时间为(2.5±0.5)年。通过比较临床资料,统计学上并无差异,P>0.05,可公平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健侧奔跑位。对照组经由尿道口放置输尿管镜,扩张开口后经由斑马导丝引导进入患侧输尿管,确定狭窄环位置。脐旁确定穿刺点,建立气腹,置入穿刺套针(10mm),于肚脐下6cm位置腹直肌两侧将穿刺套针(10mm、5mm)经皮穿刺入腹腔。术后阶段游离松解粘连,在患侧输尿管正常位置。研究组联合腹腔镜,明确输尿管狭窄位置,切除狭窄段,输尿管成斜行切端纵行切开,扩大剖面,修建平整使用4-0Vicryl线缝合。缝合后壁3针,置入双J管,一根F6号,于患侧输尿管内,远端置入膀胱,近端置入肾盂。缝合输尿管残端。检查止血,缝合不平整位置,降低尿瘘发生率,检查未见明显漏尿,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有关的数据在进行统计处理时使用的是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在表示时选择的是( ),相比予以t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即P值<0.05,见表1。

3讨论

输尿管结石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结石会对患者造成长期痛苦[1]。输尿管结石术效果不佳极易造成患者边缘缝合过紧产生漏尿行为,出现输尿管狭窄或者是闭锁问题,产生严重远期并发症[2]。本研究通过采用双镜聯合治疗方式,患者选取体位具有安全性,避免呼吸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引入输尿管镜可帮助患者更有效定位狭窄处,缩短定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治疗中采用双镜联合治疗方式,凸显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做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先俊,陈崯,朱建伟,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0,24 (6):4.

[2]刘雨杭,陈湘,何垚,等.双镜种联合技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的疗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7):6.

[3]王卫东,陈志,何垚,等.双镜联合技术在输尿管下段狭窄及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