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管理路径研究

2022-03-05 14:47邓琳
医学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维修管理医疗器械医院

邓琳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背后,离不开高科技的医疗器械支持。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切記落实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工作,形成一套现代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与维修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切实保障医院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现状,分析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路径,为社会提供更加良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引言:近年来,医院医疗器械时有安全事故发生,给患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也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及发展。针对此类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明确了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标准,但是我国部分医院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安全意识,疏于管理,造成一些医疗问题的出现。医院应当强化对医疗器械的维护与保养,深入评价分析医疗器械的运作情况,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运行,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1.1器械分类标准不统一

医院内通常有着十分繁多的医疗器械种类,由于医院具有较自由的采购权,导致不同科室之间设备的品牌差异性较大,不同厂家出厂的器械在功能使用以及具体操作方法上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甚至会存在医疗器械因生产时间过长出现前后命名不一致的情况。在一些医疗器械的具体规格参数、管理标准等方面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医院注重于医疗能力的提升,对于器械的管理有所疏忽,最终导致医疗器械出现维修困难、配件不易获得等情况出现,给医院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医疗器械的维修与数据收集效果和质量也有所下降。

1.2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不规范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多个部门和科室,要满足所有部门、科室的要求就需要医院制定较为完整的管理规范,明确管理细则,让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服务于医疗诊治。但是,部分医院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重,缺少了对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也未进一步搭建合理明确的管理细节,造成部分科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重复维修的问题,造成医院经济损失[1]。多数医院也缺乏考核机制,对技术人员缺少专业认定,维修反馈渠道不畅通,责任划分标准不明晰,最终导致医院内不同科室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产生负面意见。

2.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发展策略

2.1提高重视程度,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水平,需要管理层提高重视程度,树立现代化的医疗器械管理意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知识讲座、技术研讨等活动,在整体上提高医院各部门人员的意识。增加和其他医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管理专业程度,使得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在资金充足的时间段,将资源适当地向器械维修工作倾斜,尤其针对医院内的高精尖器械,更是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不仅防止医疗器械在维修中出现的经济损失,更是避免医疗器械故障对患者造成伤害。

同时,器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更新医疗器械设备,淘汰使用时间长、故障多发的医疗器械,保证现有医疗器械的数量与质量。采用合理的维修手段,对容易出现故障的器械做好预防,提前检查器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器械能够达到使用标准[2]。

2.2加强人员培训,构建专业管理团队

对于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而言,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职业意识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医院应当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先进、合理的维修管理手段,削弱现有维修模式中的弊端,加强预防体系的建设,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结合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运行环境等因素,高效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在员工内部实行师徒制度,让老员工带新员工,在教学中快速掌握器械故障判断方法,巩固器械维修技术。购置具备现代技术的超声波检测等工具,通过人工扫描判断隐藏故障,提高清洗和维护效率。

医院应当定期对维修人员展开培训,提升其对医疗器械的认知程度,加强技术人员的维修能力。设置专业的监察人员对维修工作、医护人员日常使用操作进行监督,指正错误的操作方法,提高医院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对于高素质的维修管理人才,医院应当提升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维修管理人才,进而组建其专业化、现代化的维修管理团队,通过详细的工作流程与应对方案,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医疗器械检查、保养的质量[3]。

2.3完善责任制度,做好维修档案登记

医院需要完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安全责任人,对于器械维修工作要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档案记录。医院要充分考察医疗器械的设备名称、厂家信息、维护记录等关键信息,对于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做好不同程度的管理和记录。每个科室应当有独立的器材处理权限,在信息化平台中录入基本档案后,可以出借给其他科室使用,同时应当做好检查时间、使用科室、结果等内容的详细记录。

对于造价高昂的医疗器械,应当在日常使用及维护管理过程中制定更加详尽的制度,针对其温度敏感程度、清洁工作要求等细则拟定使用人员注意事项,如避免使用强酸溶液进行清洗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大型医疗器械的维修安全,同时做好详尽的档案记录,防止器械出现问题时难以有效划分责任归属[4]。具体的器械维修方案,还应当具体到相应的岗位上,确保在日常使用中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操作问题,要求相应岗位人员对器械进行日常维护和消毒、清洁工作,同样落实好档案登记制度,每一次消毒、清洁都要落实到工作实施中,切实保障器械使用安全。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强化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应当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依托新型技术实现现代化的维修管理,探索有效管理的路径。本文提出的相关策略,对切实提升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对推动实现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创新性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雪莹,王伟,左伟成,刘忠芳.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管理路径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4):130-131.

[2]石力辉.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0):180-182.

[3]王晓鑫.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管理手段现代化探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4):15-17.

[4]刘仁军.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慧健康,2021,7(16):155-157.

1022501186279

猜你喜欢
维修管理医疗器械医院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具体应用的研究
纺织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分析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船舶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萌萌兔医院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