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疗的区别

2022-03-05 14:47黄迎春
医学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区别

黄迎春

摘要:中医治病按辨证施治。药物按四气五味来治疗疾病,在几千年的沉淀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在抗击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彰显了中医药的强大生命力和治疗疾病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中医治病,西医治病,区别。

中医药发展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胜了无数疾病和疫情,使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在治疗疾病中,用望闻问切等诊疗方法,春夏秋冬气候变化,产生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结合利用十二经络,通过折理分析疾病,再利用药物的四气五味,使机体脏府功能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西医传入我国近两佰多年的历史,治疗疾病首先是利用物理、化学、生化学、分子学的检查,得出各方面的数据,综合结论而开方用药,而西药最大的弊端是不良反应,全球每年因不良反而死亡的人数达20万人左右,以抗肿瘤药为例,此类药物在治疗肿瘤时,对人体各功能系统的损害远大于抗肿瘤的作用,它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尤为明显,导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导至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受损,累及末梢神经,出现步态不稳症状;造血系统的受损导至贪血,免疫系统受损导至肿瘤转移和增大,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低下等等。

但西医学最大的优点是对人体解剖学的发展贡献,使很多传统医无法揭开的面纱得到空前的发展和飞跃,使医学发展绵上添花。特别是外科学、急救医学的发展,使很多外伤、急诊生命垂危的病得到及时的救治,使无数患者转危为安。这是西医学对人类的贡献。

如何使西医与中医有机结合,如何使其优势互补,这是今后有很长的路要走,应从基础教育和医学教材、教程开始调整,中西医结合教育,最终达到中西融合的目的,从而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真正为健康中国画上圆满的句号。

笔者在这举例小儿消化不良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的对比与区别。

小儿消化不良一般指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起源于胃和十二指肠区域的功能紊乱,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厌食、嗳气、呕吐、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或反酸为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

小儿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

祛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发病因素,适当给予一定的行为、认知治疗或心理干预。如患儿餐前无症状,餐后出现症状,首先选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如患儿餐前有症状,餐后又加重,提示疾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和胃酸异常均有关,可以合用促动力剂与抑酸剂,疗程一般 1周。

小儿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和治则

小儿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儿科学“积滞”范畴。本病主因小儿“脾常不足”,“胃小且脆,容物不多”,乳食不知自节,喂养不当,如过食肥甘厚味,过食生冷寒凉,坚硬不易消化食物,喂养过急,乳食内积不化,损伤脾胃,脾胃运化腐熟不及,乳食停滞不化,气机阻滞不行,积久不消,进一步损伤脾胃,气血化源不足,导致小儿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甚至生长发育迟缓等。乳食内积证表现为不欲饮食,呕吐酸馊食物残渣或乳块,腹满胀痛,大便酸臭或便秘,夜卧不安,烦躁多啼,小便短黄,或伴低热,舌红苔腻,脉弦滑/指纹紫滞。脾虚夹积证表现为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体倦乏力,夜卧不安,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食积化热证兼有口干,腹部灼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中医治疗 小儿消化不良的方法较多,《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伤食证治》提出治法“损之,调之,导之”,以消食导滞兼理气健脾,清解积热,配合饮食调护为主。包括中药内服、食疗,重点介绍中医外治如灸法、小儿推拿、刺四缝、中药热熨等。

中药口服 乳食内积给予消乳丸或保和丸;脾虚夹积给予小儿健脾丸、肥儿散或健胃消食口服液;食积化热给予枳实导滞丸口服。

中药热熨治疗 小茴香200g炒热后用布包,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热熨腹部。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焦山楂10g,建曲10g,炒麦芽15g,陈皮6g,研末用姜汁醋调糊状外贴神厥穴18-20小时1天1次。

灸法 取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天枢(平脐,前正中线旁开2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次取3-5个穴位,注意防止皮肤灼伤。

刺四缝 有调和脏腑、解热除烦,通调百脉作用。消毒手指后用三菱针刺入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中节约1分深,刺后挤出黄色黏性液体。

小儿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助消化。给予揉板门、揉中脘、揉足三里、下推7节骨各50次,配合捏脊,每日1次。乳食内积及食积化热加清大肠,脾虚夹积加补脾土。具体操作方法:按揉法是以以指、掌根或小鱼际在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按揉。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处;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从上往下直推;清大肠,食指桡侧缘,从指根推向指尖;补脾土,从拇指尖桡侧直推至拇指根;捏脊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腰骶部长强穴到大椎穴,重复5次,第3次每向前捏3下用力向上提1下。

小儿消化不良的饮食调理  小儿有消化不良者,需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温软易消化饮食为主;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避免进食生冷、甜腻、高热量食物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每餐不能吃太饱、不易过急等。家长可为患儿做小米香菇粥、鸡内金粥、粟米山药粥、胡萝卜汤等,胡萝卜汤有助于消食健脾,胡萝卜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其味甘性平,有健脾,化滞,润燥,明目的功效。粟米山药粥以粟米、淮山药、大枣共煮为粥,食疗口感好,易吸收,助消化,容易长期坚持。

结束语

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是具有显著优势,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可内外兼治,小儿服药相对困难,可以选用小儿容易接受的中医外治方法如小儿推拿按摩、艾灸、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热熨等外治方法,配合饮食调理,消食化積同时健脾和胃,清解积热,消补兼施,标本同治,调节脏腑功能,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作用持久,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参考文献:

[1]游月,高晶晶,谢梦迪,杨惠然,王峥,李洁,周运峰.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21,34 (11):60-64.

[2]冷雪峰,车思阳,白光.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1):3366-3369.

[3]赵艳,张海涛.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09):1679-1683.

[4]柳红良,白宇宁.基于罗马Ⅳ标准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心身诊疗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0): 1138-1141.

2049501186309

猜你喜欢
区别
70后、80后、90后及00后的行为区别
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区别
18岁和28岁谈恋爱有什么区别
位置的区别
区别
要注意集合{x∈R|ax2+2x+1=0,a∈R}与集合{x∈R|ax2+2x+1=0}(a∈R)的区别
雾和霾的十大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