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研究

2022-03-05 06:44胡永召徐迎锋阮志华徐通赵腾飞韩柄秋张义浦
中医药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症骨性通络

胡永召,徐迎锋,阮志华,徐通,赵腾飞,韩柄秋,张义浦

(1.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病理表现以骨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为主,据统计,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8.1%[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疼痛、膝部酸痛不适等,甚至会出现肿胀、弹响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引发持续性疼痛,导致膝关节畸形等。目前,针灸、推拿是保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措施[2]。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热敏灸是选择热敏化态的腧穴,采用点燃的药艾条施以个体化的灸量进行悬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经络损伤方面应用广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4],以阳虚寒凝证常见,应着重从温阳散寒、逐瘀通络等角度来治疗此病。本院结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身痛逐瘀汤为基础方[5],综合中医辨证,自拟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为进一步增强疗效,本研究将热敏灸与其联用,对204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204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1 例。A 组男31 例,女20 例;年龄40~71 岁,(55.21 ± 6.14)岁;病程1~4年,(2.11 ± 0.44)年。B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0~66岁,(52.18±4.95)岁;病程1.5~3年,(2.28±0.14)年。C 组男29 例,女22例;年龄42~69 岁,(52.91 ± 6.98)岁;病程1~5年,(2.56 ± 0.32)年。D 组男28 例,女23 例;年龄42~66岁,(54.84±6.07)岁;病程1~3年,(2.11 ± 0.43)年。4 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诊疗规范》诊断标准[6]。②符合中医“痹症”诊断标准,且辨证为阳虚寒凝证。主症:气不足,阴寒凝滞,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次症:大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沉细缓、滑或弦。同时符合主症中的3项和次症中的2项即可确诊[7]。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35~75 岁,性别不限;③对所用治疗方案接受,无过敏反应;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心、肝、肾、肺等系统疾病;②患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心境障碍等;③既往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5 治疗方法

A 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治疗药物:①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6),关节腔注射给药,每周治疗1 次,每次注射2 mL。4~5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②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05),1 次2 粒,每日3 次口服。共治疗3个月。

B 组在A 组治疗方案(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治疗。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组方:黄芪、当归、炒白芥子各40 g,川芎、全蝎、土鳖虫各20 g,鹿角胶(烊化)12 g,制川乌(先煎40 min)15 g,细辛10 g。全部所需中药由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药局统一提供并煎制,每剂均加水煎至200 mL,嘱患者分别于早、晚餐后30 min 加热口服。共治疗3个月。

C 组在A 组治疗方案(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如印堂、神阙等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行回旋灸2 min 温热局部气血,雀啄灸2 min 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 min 激发经气,以温和灸开通经络。穴位出现透热、远部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时,即完成热敏化穴。患者每日施以消敏的灸量进行1 次悬灸,10 d 为1 个疗程,每2 个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月。

D 组在A 组治疗方案(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联合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治疗,相应治疗方法分别参照A组、B组和C组。共治疗3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

主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 分;次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 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症和次症评分之和。评分越高表示程度越重[8]。

1.6.2 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关节评分(WOMAC)

WOMAC 评分包括关节僵硬、疼痛、日常活动的难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1~10 分,分别记录4 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 评分,得分越高表示骨性关节炎程度越高[9]。

1.6.3 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

所有受试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处理,4 h内送至检验科,在4 ℃,3 000 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10 min后,将血细胞与血清进行分离处理。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货号:ELISA225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IL-10 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士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货号:CS-0003-2774);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Elisa2013-1385)。检测方法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6.4 不良反应发生率

玻璃酸钠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疼痛、皮疹、瘙痒等现象;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便秘、腹胀和腹泻等;热敏灸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皮肤出血等;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均显著控制,日常活动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有效: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日常活动未完全正常,70% >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日常活动未恢复,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

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 ×100%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作为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理论频数为1~5 需对其校正;等级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两比较需调整检验标准为α′,其中α′ = α/k×(k-1)/2,α = 0.05,k=4。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4 组患者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D 组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其他3 组(P<0.05),B、C组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 组(均P<0.05),B 组和C 组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4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A组比较,aP <0.05;与B组比较,bP <0.05;与C组比较,cP <0.05。

组别A组B组C组D组F值P值例数51 51 51 51主症评分治疗前17.21±2.84 16.21±2.31 17.63±2.12 16.35±1.63 2.275 0.082治疗后10.31±1.66*9.21±1.35*a 9.22±1.22*a 6.61±1.09*abc 69.433<0.001次症评分治疗前17.56±2.31 16.56±1.85 16.31±1.96 16.63±1.61 1.854 0.068治疗后11.12±2.15*5.12±1.00*a 5.31±0.59*a 2.01±0.22*abc 549.701<0.00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34.77±4.56 32.77±3.56 33.94±5.01 32.98±4.01 1.009 0.371治疗后21.43±4.16*14.33±1.94*a 14.53±2.02*a 8.62±1.51*abc 459.941<0.001

2.2 4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治疗后,4组患者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D 组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 组(P<0.05),B、C 组评分均低于A 组(均P<0.05),B 组和C 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分)

表2 4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A组比较,aP <0.05;与B组比较,bP <0.05;与C组比较,cP <0.05。

组别A组B组C组D组F值P值例数51 51 51 51关节僵硬治疗前7.83±1.17 7.77±1.08 7.80±1.12 7.87±1.25 0.166 0.920治疗后6.77±1.08*5.73±0.71*a 5.77±0.78*a 2.23±0.57*abc 63.207<0.001疼痛治疗前7.97±1.44 7.77±1.39 7.80±1.41 7.83±1.36 0.045 0.987治疗后6.97±1.09*6.13±0.77*a 6.90±0.82*a 2.03±0.16*abc 14.847<0.001日常活动治疗前6.40±1.16 6.73±1.24 6.93±1.28 6.97±1.32 2.209 0.088治疗后4.27±0.73*3.93±0.61*a 4.13±0.64*a 2.10±0.44*abc 20.032<0.001

2.3 4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 组、B 组和C 组(P<0.01)。见表3。

表3 4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4 组患者血清IL-10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D 组血清IL-10 水平高于其他3 组(P<0.05),B、C 组血清IL-10 水平均高于A 组(均P<0.05),B组和C组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组患者血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D 组血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A 组、B 组和C 组(P<0.05),且B 组和C 组血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A 组(P<0.05),B 组和C 组血清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4组治疗前后IL-6、IL-10和TNF-α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A组比较,aP <0.05;与B组比较,bP <0.05;与C组比较,cP <0.05。

组别A组B组C组D组F值P值例数51 51 51 51 IL-6(ng/L)治疗前19.35±2.70 19.42±2.82 19.38±2.73 20.47±3.16 1.848 0.140治疗后8.42±0.92*7.71±0.88*a 7.73±0.92*a 5.43±0.57*abc 73.735<0.001 IL-10(ng/L)治疗前9.98±1.92 9.99±1.99 9.91±1.95 10.55±2.00 1.166 0.324治疗后13.25±1.77*15.44±1.98*a 14.35±2.02*a 17.72±2.54*abc 24.049<0.001 TNF-α(ng/L)治疗前42.17±5.22 42.01±5.18 42.97±5.40 43.03±5.47 0.506 0.678治疗后20.51±3.32*17.73±2.48*a 17.61±2.41*a 9.15±1.07*abc 60.819<0.001

2.5 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 组有恶心、便秘、疼痛、皮疹各1例;B 组有恶心、便秘、疼痛、皮疹、皮肤出血各1 例;C 组有恶心、便秘、皮疹各1 例,皮肤出血2 例;D 组有恶心、便秘、疼痛各1 例,头晕3 例。A、B、C、D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4%(4/51)、9.8%(5/51)、9.8%(5/51)和11.76%(6/51),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443,P=0.505)。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骨质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以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炎药、镇痛药物,使用注射液等,但往往效果不佳[10]。另有研究显示[11],常规西医疗法不仅效果有限,长时间的治疗还会降低患者免疫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范畴,《张氏医通》有载:“膝为筋之府……虚则风寒湿气袭之”,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的主要原因为素体肝肾不足,复外感风寒湿邪,中医治疗以逐瘀通络、活血止痛、温阳散寒为主。本病为中老年人多发病,病因尚不明确,现已知年龄、肥胖、外伤、关节畸形和遗传等因素均与本病发生有关。骨痹阳虚寒凝证以肝肾亏损为基础,与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之证,其本为肝肾亏虚,遇骨质增生、外邪入侵等因素,会令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内阻。故治疗本病应将补肾活血、温阳散寒、逐瘀通络的原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各组主症、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WOMAC 膝关节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B 组、C 组均低于A 组,D 组WOMAC 评分低于A组、B 组和C 组,提示热敏灸与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均能够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二者联合的作用更佳。本研究中,D 组总有效率(94.12%)最高,A 组(60.78%)最低,B 组(70.59%)与C 组(68.62%)之间接近,提示热敏灸联合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热敏灸疗法属特殊艾灸治疗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热敏化腧穴刺激产生如透热感、酷热感、传热感、局部不热远部热及表面不热深部热等特殊灸感激发经气感传,以提高热敏灸治疗效果的方法,安全、舒适、无毒副作用。膝关节是气血运行的关键区域,运用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通过灸感探查确定热敏穴的位置,并在印堂、肺俞、神阙等热敏穴上施与相应的灸法操作,令患者更易获得灸感,更好地发挥传统艾灸的温热效应,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目的[12]。经过热敏灸治疗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感觉舒适,临床症状大为缓解,疗效显著。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中,黄芪为君药,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排脓;当归、炒白芥为臣药,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君臣合用,使升降调节有序。川芎、全蝎、土鳖虫、鹿角胶、制川乌、细辛为佐药,川芎、全蝎行散、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土鳖虫破瘀逐血、续筋接骨;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制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细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滋肝补肾、益气活血、强筋壮骨、温阳散寒、逐瘀通络之功效,对骨痹大有裨益[13-15]。采用热敏灸联合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治则上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兼以益气活血,舒筋散寒,逐瘀通络等,达到攻补合宜,筋骨并治的目的,减轻患者的关节僵硬与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4 组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D组最低,A组最高;治疗后4组IL-10水平均提高,且治疗后D 组最高,A 组最低;B组与C 组之间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热敏灸与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均能够调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的炎症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二者联合的作用更佳。IL-6、TNF-α是促炎性因子,可通过合成纤维细胞,进一步加重软骨关节破坏力度;TNF-α能抑制软骨胶原合成,释放大量前列腺素,诱发软骨细胞降解;IL-10是一种抑炎性因子,参与细胞免疫、炎症细胞生物调节等过程,在炎症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0参与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全过程。相关研究显示[16-17],黄芪中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具有炎症抑制作用。热敏灸能够调节免疫、抗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18]。热敏灸联合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可协同控制机体炎症反应。研究中,4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近,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热敏灸和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联合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的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联合温阳散寒、逐瘀通络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疗效更好,能够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关节僵硬与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主症骨性通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中医分型辨治脂肪肝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