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十始!(节选)

2022-03-07 17:47埃德加·斯诺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徐特立斯诺诗人

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六十岁的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一天,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一一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同我们所估计的几乎一样,”他说,“在西北,在我们到达以前,除了少数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识字。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你知道吗,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里的人平均一生只洗两次澡——一次在出生的时候,一次在结婚的时候。他们不愿洗脚,洗手,洗脸,不愿剪指甲,剃头发。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多。

“但是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这样的人民,同江西相比,的确非常落后。江西的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但是文化水平高得多,我们在那里工作的物质条件也较好,合格教师也多得多。在我们的模范县兴国,我们有三百多所小学,约八百名教师——这与我们这里全部红区的小学和教师数目相等。我们从兴国撤出时,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下!

“这里工作的进展要慢得多。我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我们的印刷机也被破坏了,现在什么东西都只能用油印和石刻来印刷。由于封锁,我们不能进口足够的纸张。我们已开始自己造纸,但质量太差。但是别去管这些困难吧,我们已经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如果有时间,我们在这里能够做到使全中国震惊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从群众中间训练几十名教师,党也在培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要担任群众文化学校的义务教员。我们的成绩表明,这里的农民只要给他们机会,是极愿意学习的。

“而且他们也不笨。他们学得很快,只要把道理对他们说清楚,他们就改变了习惯。在这里的老苏区,你看不到姑娘缠足,你会看到许多年轻妇女剪短发。男人现在慢慢在剪掉辫子了,许多人在共青团和少先队那里学读书写字。”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读与思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主席以博大的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红星照耀中国”用生动的比喻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读与悟

1.以纪实手法写人物。

这种手法通常以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写作对象,用实录的材料构造具体的情节,并有丰富的细节描写。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报道了他们的真实生活。在选文中,斯诺以纪实的笔法凸显了徐特立甘于奉献、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2.以细节描写表现细微复杂的感情。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其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如对徐特立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凸显了徐特立身体强健、不怕吃苦的特点。

3.以语言描写直接体现真情实感。

语言描写可以从“有特色的谈话”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可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文第三段到第六段都是语言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必将解决困难的自信。

诗词

飞花

新晴野望

◎〔唐〕王维

这首以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五言律诗,描写了初夏的乡村,雨后初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清明秀丽的景色。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首联总写晴后远望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涤,空气特别明净清新,没有一丝一毫的灰尘。极目远眺,原野显得空旷而开阔。诗人抓住乡村雨后初晴时的环境特征,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这种景致描绘出来,使读者跟随着诗人的文笔,去感受这一特定情境中的美丽;去眺望这生机勃勃的雨后风光。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时见到的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河边渡口旁高高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那繁茂的树林,一直伸延到溪流的入河口。这些平时不被人留意的景致,经过雨水的润泽,显得更加清晰明艳,使诗人感到愉悦。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颈联接着写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田野外,川流不息的河水闪动着银白色的粼粼波光,因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显得比平时更加明亮;山脊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组画面,诗人选取了“明”和“出”两个极富内涵的词语,紧扣景物特点,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色彩,有亮度,有动感地描绘出了清幽秀丽的雨后新晴美景,俨然是一幅天然绝妙的田园风景长卷。

前几联的景物描写非常秀美,但广袤的景色却略显空旷,静态的描写之中缺少活力。于是,诗人在尾联加上了点睛之笔:“農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在静态的画面中,增加了动态的人物。虽然这一内容是诗人的想象,是由实而虚的描写,却给绵绵细雨洗过的碧绿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一个“事”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农忙时节,在喝足了雨水的田地里,农民们一家老小全部出动了,在田野里紧张地劳作着。雨后新晴时秀丽明媚的景象与农民倾力劳作的景象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景色优美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这首诗基调舒缓、明朗,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感情。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

1779501186208

猜你喜欢
徐特立斯诺诗人
徐特立的三个“第一”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徐特立与妻子的恩爱一生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做最好的自己
章亮基南昌起义后三见徐特立
诗人与花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