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乳菇菌种不同形态对一定时间感染马尾松苗存活影响

2022-03-07 02:31贺谊红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毛丝绒马尾松

贺谊红 朱 玮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丝来自吉安市青原山松乳菇子实体组织分离

1.1.2 供试马尾松种子来自江苏如意种业

1.1.3 供试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琼脂、麸皮、蛋白胨、vb1、烟酸、松针水。

1.2 试验方法

1.2.1 松乳菇母种制备

2018年10月31日在超净工作台以无菌操作,取本地市场上野生松乳菇菌柄组织接入由马铃薯、蔗糖、琼脂、麸皮、蛋白胨、vb1、烟酸、松针水组成的已消毒冷却的松乳菇母种培养基6支试管(20×20),1管不接松乳菇菌柄组织做空白对照。26℃闭光培养。2管菌丝于2018年11月10日以乳状态长于试管培养基斜面;1管菌丝以丝绒状生长于试管培养基斜面;1管菌丝于2018年11月10日(10d)以白毛絮状铺满试管培养基斜面;2管无菌丝萌发;空白对照管无杂菌感染。三种形态各转接2次。转管培养后的三种菌丝形态如图1所示。

图1

1.2.2 松树种苗处理

1.2.2.1 松树种子处理

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当年种子2h,再用无菌清水冲洗数次。然后用43℃温水浸种1昼夜,种皮吸水膨胀后捞 (1)白毛絮状 (2)丝绒状 (3)乳状

出置于已消好毒的河沙中,放于已消好毒的25℃培养箱中催芽,并每天用无菌水淘洗2次直至7天后有30%种子裂嘴露白时,于2018年12月1日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裂嘴露白种子以每瓶1粒,播入装好已消好毒的壤土基质240ml组培瓶中。

壤土基质配制:黄心土4份河沙6份搅拌均匀。每130g配好的基质壤土加水20ml,分装240ml组培瓶。126℃高温高压消毒1.5h。

1.2.2.2 出苗管理

将播完马尾松种子的114个组培瓶,放于已消好毒的21℃光照培养箱中出苗。光照1500lxs,每天通风2次。经18d(2018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18日)培养,106瓶长出松树苗,出苗率93%。其中18粒种子发芽初期都有白色菌丝萌发且全发育成松树苗无死亡。

1.2.3 接菌种培养

于2018年12月18日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转接2次将三种形态的松乳菇菌种(试管种20×20)每管用15ml无菌水稀释接入已出苗的组培瓶(每瓶1ml)中。丝绒状菌丝接种松树苗32株,丝绒状菌丝接种已长有白色菌丝的松树苗6株,白毛絮状菌丝接种松树苗6株,乳状菌丝接种松树苗46株,乳状菌丝接种已长有白色菌丝的松树苗12株,4株松树苗不接松乳菇菌种作空白对照。将接好菌种的松树苗放于已消好毒的24℃,1500lks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0d,观察在光照培养箱中不同菌丝状态感染马尾松苗的成活情况。

1.2.4 育苗

定植已感染的菌根苗,用花卉小铲插入容器袋中央,右手提住带有土壤基质(注意已感染的菌根苗从组培瓶中起苗时根部土球定不要散落)的芽苗放入穴内,使育苗袋中土壤与芽苗根部土球密合。自然环境培育,淋水要看天气或土壤状况,一般一星期一次,晴天干燥1天要浇2次水,寒流天气吹北风更应注意淋透水,既要防干旱,又要防积水烂根,45天后,每隔2周施一次肥(0.4斤尿素+1斤过磷酸钙兑水100斤),喷施。分别于第10d、第96d、第106d、第133d对已接种菌种松树苗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培养环境下松乳菇不同菌丝状态感染对马尾松苗成活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菌丝状态在人工培养环境下感染马尾松苗20d,对马尾松苗的成活率有影响,白毛絮状菌丝感染马尾松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乳状菌丝感染马尾松苗成活率高,乳状(松树苗已长有白色菌丝)、丝绒状、丝绒状(松树苗已长有白色菌丝)菌丝感染马尾松苗成活率兼低,未接菌空白株无死亡。综上所述乳状菌丝在感染马尾松苗过程中对马尾松苗有伤害作用。白毛絮状菌丝在感染马尾松苗过程中对马尾松苗无伤害作用。

表1 不同菌丝状态感染马尾松苗成活率(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1月7日)

2.2 自然环境培养下松乳菇不同菌丝状态感染马尾松苗成活情况

已感染松乳菇不同菌丝状态的马尾松苗经过133d在自然环境下的培养,结果如表2、图2所示。通过以下图表可以发现丝绒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乳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在自然环境下成活率相对丝绒状感染马尾松苗、乳状感染马尾松苗、白毛絮状感染马尾松苗、空白对照马尾松苗要高。白毛絮状感染马尾松苗、空白对照马尾松苗在自然环境下存活株数为0。由上述可见丝绒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乳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在自然环境中抗逆性强。丝绒状感染马尾松苗、乳状感染马尾松苗、白毛絮状感染马尾松苗、空白对照马尾松苗在自然环境中易死亡抗逆性弱。

表2 自然环境培育不同时间段各种已感染不同形态菌种马尾松苗成活状况

图2

3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中白毛絮状菌丝感染马尾松苗在人工洁净条件下培养20d成活率高,而移植于自然环境中抗逆性弱易死亡。丝绒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乳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在人工洁净条件下培养20d成活率相对不高,在自然环境下133d成活率高抗逆性强。18粒种子发芽初期都有白色菌丝萌发且全发育成松树苗无死亡。以上结果都与许多植物的种子缺乏菌根真菌就很难萌发,即使萌发也生长不正常甚至夭亡;莫美华报道红汁乳菇提取物有抑制某些植物的发芽及生长,[1]相接近符合。丝绒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乳状已有毛感染马尾松苗在人工洁净条件下培养20d成活率相对不高,在自然环境下133d成活率高抗逆性强,此与植物种子发芽几周后外生菌根便在二级菌系形成相符合。由此可见白毛絮状菌丝及马尾松种子发芽初期的白色菌丝具有向还无完整根系的马尾松苗输送营养的作用,而丝绒状菌丝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利于马尾松苗自然环境下生长。本实验因是初实验样本数量偏少,为增加高可信度,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加大样本数。至于白毛絮状菌丝、马尾松苗已有白色菌丝、丝绒状菌丝、乳状菌丝之间的鉴定及关系还需要出菇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来验证。

猜你喜欢
白毛丝绒马尾松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复古又美好的丝绒风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河狸白毛历险记
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
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水妖的望远镜
毛白杨
河狸白毛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