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杭州市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2022-03-09 02:18邱林飞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智全民智慧

徐 明,邱林飞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

近年来,国务院及体育总局等先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指出从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生态圈和全民健身产业链,发展以新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健身”等智慧体育模式,推进群众健身意识、体育锻炼频率及身体素质的增强。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5%以上、92%以上的城乡居民能达到《国民体测标准》合格以上。另据权威报告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健身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到203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将达到6.3亿人以上[1],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也将达到11.3万亿元。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国家导向、中观层面产业趋势,还是从微观层面群众需求,都预示我国将迎来全民健身的高速发展时期。相较之下,当前我国健身服务发展明显滞后,存在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分布不均匀等相关问题,“去哪儿健身”“便捷健身”“实惠健身”等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开始慢慢进入体育领域,全民健身服务的快速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公布,提出了经常锻炼人数达到38.5%、社区15min健身圈、开展全国群众赛事活动、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体卫融合等明确目标和政策导向。

特别是杭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和十二次全会通过《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目标,全面推进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引领社会治理数字化,打造便利可及、普惠共享的智慧化高品质民生服务新形态和新场景,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根本动力和有力支撑。同时,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亦着重强调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改革,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体育消费需求,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健身锻炼,形成全民健身整体智治新格局。

1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的基本内涵与必要性

全民健身小区数智共享平台的概念源于对“智慧社区”“互联网+体育”“共享经济”等新兴理念的深度融合与积极探索,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整合小区与社区的多种现有资源,统筹全民健身的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等相关资源,依托适度领先的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种新的管理服务模式,达到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健身服务的目的。从实践层面看,全民健身小区智慧共享平台是整合线下智慧健身设备与线上服务信息资源,采取智能健身终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科技网络信息服务等形式,为全人群提供健身服务。

全民健身小区数智共享平台的建设,有益于优化小区健身条件和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体育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有益于保障居民健身服务多样化,增强小区居民健身意识,加强科学健身引导,提升居民体质健康水平;能够及时分析体育健身设施的利用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等数据,对参加不同健身人群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健身监测与管理水平;有助于开展全民健身服务管理的变革,减少人工服务成本的付出,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中传统体育组织框架的搭建,实现智能化科学技术元素的融入;有利于体育健身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便捷的网络手段为广大群众健身服务开疆辟土,打破已有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壁垒,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利民、便民的体育锻炼环境;有利于推动政府服务模式转型,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有利于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因此,新时期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平台治理和建设工作,对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2 全民健身及其智慧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1 全民健身保障资源的覆盖存在不均

首先,全民健身保障资源存在覆盖不均。当前学生和退休职工的运动健身参与度是最高的人群,达到70%以上,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18~65岁年龄段人群,健身参与度仅有18%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不方便”和“没时间”。因此,政府着力“百姓健身房”的建设,推进“15min或10min健身圈”,以加强健身便捷性的提升。但就我国社区3~10万人的管辖规模来看,设立一个社区健身中心仍然无法完全让所有社区内居民享受高便捷的健身服务。同时,由于长三角地区每年有120~180天的阴雨、雾霾等天气,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群众进行户外运动。

其次,全民健身保障资源存在投入不均。各地目前比较重视在硬件设施的前期投入,普遍缺少日常运营和维护机制和手段,特别是户外和公共场所的百姓日常健身设施,日晒雨淋或缺少定期维护,设施陈旧、老化、损坏,影响居民健身使用体验和积极性,使用效果不佳,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在场馆建设中,虽然引进了第三方社会机构,但由于收费标准受限,导致持续经营困难。

2.2 智慧社区健身建设的主体模糊与缺位

当前,我们国家智慧社区健身的创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探索过程中还存在责权不清、目标指向混乱、参与主体单一、分工不明等较多问题,建设有效科学的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并在2018年正式颁布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工作进度、责任分工、经费、项目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工作目标、实施流程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并先后选取陕西、浙江、重庆、上海、山西、江苏、天津的七个不同社区进行试点,且完全由政府出面参与实施。作为试点,由政府全面负责和推进具有一定的模范性和效率性。但从后期建设全国全面铺开来看,这种模式下的财政压力、管理压力、覆盖率等弊端是非常明显的,政府角色不能既是“掌舵者”又是“划桨者”。

一方面,智慧社区健身的建立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其参与的主体是多元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同的,利益竞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2]。如今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作用在于宏观管理和统筹引导,而不是进行全面参与。另一方面,政府放权简政的改革机制要求把部分职权交给社会和市场,政府由“管得宽”向“管得窄”进行过度和发展,不但减轻了政府方面的压力,同时也给市场和社会高效治理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充分的发挥出社会组织、市场的自我调节与管理能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应当由曾经的“单主体服务模式”往“多元化服务组织”的模式转变,以便解决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完成社会资源的相互互补。通过对盖恩斯维尔市(美国)社区体育供给调查后发现,该城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多层次、多主体(小区开发商、商业体育机构、志愿者和市民、业余体育组织)的社区体育供给模式[3]。因此,以政府为主的管理体系易形成“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导致政府治理的独力难支,探索多元主体共同管理和合作共治的理念将成为智慧社区健身建设的必经之路。

2.3 智慧社区健身建设的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我们国家现阶段对全民健身等社区体育建设主要以政府出资建设为主。易锋等(2018)对杭州余杭区南苑街道三十五个社区的体育活动经费来源进行了情况调查,研究表明:政府拨款的体育活动经费达到78.3%,社会资助的体育活动经费达到21.7%,说明杭州余杭区南苑街道三十五个社区的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政府财政拨款[4]。笔者在对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在内的多个社区走访调查中,也验证了这一情况,即社区居委会的体育活动经费来源绝大多数源于政府拨款。而在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的体育经费融资渠道更为多样,政府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小。如德国体育俱乐部80%的经费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自筹;绝大部分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会员费[5]。

目前政府这种简单的供给模式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利于调动社会组织和市场融资的积极性,二是加重了政府财政的负担,使得各类非政府组织和市场在智慧社区体育建设中难以发挥作用。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驱动下,社区体育经费的融资渠道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与广泛化,努力形成个人赞助、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的财政支持体系。

3 杭州市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构建

3.1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构建原则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的构建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健身服务的供给效率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体育服务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再者从管理层面看是为体育管理部门、社区和政府的管理提供便利和便捷。由此,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在构建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的构建必须以社区居民健身需求为中心,以较为便捷的服务方式、合适的服务内容,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3.1.2 坚持资源优化与整合原则。目前,社区的全民健身建设经费主要依赖政府投入,融资渠道单一。这就造成,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社区的相关经费短缺不可避免,全民健身推进缓慢。而另一方面,面对人民群众全面增长的健康与锻炼需求,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同样居高不下。这就要求在全民健身的建设中,广泛的借助和吸引多方力量参与,整合优化市场、社会等资源,将全面健身服务的资源发挥到最大化。如在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搭建和运行中,政府可采用与企业共建、服务购买、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减少政府投入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又可大幅降低群众健身成本、增加健身便捷性。

3.1.3 坚持共同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涉及政府、社区、市场及社会等多重参与主体,要让该体系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坚持各负其责、共同协作。其中,政府要从各个方面对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进行扶持,明确服务的各项内容,并且监督和管理好系统的运行;市场作为重要的参与方,能够在政策范围内大力地进行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实践与探索创新,具备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是政府不容忽视的全民健身智慧服务供应者;社会组织则主要是补充政府、市场在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中的缺失与不足;社区一般则起到沟通上级政府、服务对象、社会和市场的枢纽作用。

3.2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系统框架

全民健身数智共享运动平台系统通过智能健身设备物联,即在居民小区的公共区域、公寓宿舍、产业园区、集中办公区、半地下室、会所等空置公用区域,摆放椭圆机、健身车、数智化自助跑步机等相关健身器材,再通过手机小程序和APP、互联网人机交互系统,实现健身器材智能扫码开机、线上预约、互联共享、线上公共运动场馆、线上约跑参赛、智能运动排名、查阅运动报告等功能,并实现运动自动按时计费结算、无月费、无押金以及提供安全运动环境及保障,为社区居民创建一个全民健身小区数智共享平台和一个低投入高效率的24h无人值守健身圈,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以园区或社区为单位的全民健身运动数智管理平台(见图1),实现居民健身运动状况的实时监测,成为开展“互联网+社区运动会”的载体之一。

图1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运营系统

3.3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主体功能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主体功能设计,必须在考虑社区居民健身需求普遍性的情况下,能够让居民通过平台获得快捷、方便、高效的健身服务。本文把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的主要功能概括为健身指导、身体锻炼、活动组织、数据管理、管理与设施安全5个方面。

3.3.1 身体锻炼。3min24h无人值守自助运动圈。平台将会把跑步机、椭圆机、健身车配置在生活居住小区、集中办公区,人群步行距离不超过3min的闲置物业空间中,例如建筑物的架空层、物业闲置用房、会所、大厅闲置区域、半地下室、地下室,形成开放式的运动健身区,使用者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注册、登录并进行实名认证,扫描设备界面的二维码进行设备使用授权,开启设备,进行运动健身,运动过程中,设备将会自动计时,运动结束后,通过微信支付自动结算费用,完成自助式运动健身。平台的实施既节约了运动者的时间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日晒雨淋和极端天气带来的不便,使得健身运动能够有规律地持续展开。

3.3.2 健康指导。通过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能让居民获得一定的健身辅导服务。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运动锻炼等情况,接受线上的健身辅导服务,如健身运动方案、健身动作示范以及饮食等指导。健身指导可以有效地提升居民健身的科学性,尤其是帮助运动信息获取较弱、学习能力较低的老年人等群体,提升健身质量和效果。此项功能也可与社区居民体质监测等进行融合,为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3.3.3 活动组织。用户可以通过自建个性化的虚拟运动房间,邀请微信好友一起加入房间进行跑步,系统提供了房间内运动参与者的实时运动数据可视化、并进行当日和累计排名,实现运动竞赛的功能;用户可以建立和关闭房间,邀请和踢出房间成员。平台、集团、社区等多角色发起主题健身运动活动,在系统上建立主题活动房间,在小程序上发布活动信息,在所属的目标设备上发放参与活动的各类免费运动时长券。用户可在小程序上报名参加活动,资格审核通过后,在设备上进入已经报名参加的活动房间、领取运动免费运动时长券参加活动,用户在运动结束后抵扣运动时长。系统提供活动的信息发布、活动房间建立、活动比赛排名、数据累计、统计分析。

3.3.4 数据管理。一是个人数据管理。用户在运动中可取得自身的单次运动、当日、当月、当年的运动时长、运动距离、卡路里消耗等运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同时根据上述数据可取得个人勋章累计,并根据累计勋章可兑换相应的免费运动时长,今后可兑换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奖励。

二是社区数据管理。项目所在城市、行政区与社区通过专属账户,可了解辖区内居民在本平台系统上开展健身运动的各类数据,从而来评估当地平台上全民健身的开展水平,同时也可通过本平台举办各类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和竞赛,例如线上社区马拉松比赛、线上社区运动会,从而将从根本上改变全民健身的开展形式,避免了由于活动而产生的人群集聚,适应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的要求,同时降低公共运动费用支出,提高群众参加全民健身的热情和参与度。

3.3.5 设备安全与管理。平台对所有设备提供人身意外伤害、环境和设备等保险,且在设备所在的区域安装智能语音摄像头,并通过现场警示提醒、在小程序端和运动设备上签署和阅读、观看《设备使用安全协议》《设备使用指南》《系统使用指南》等方式提醒用户进行安全、科学运动,并在系统中设置30s自动退出和停机机制,以保证在突发情况下保证运动者的安全,最大程度创造一个安全的运动健身环境。平台将对所有设备进行免费铺设,并终身免费维护保养,同时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实施线下定期人工巡查制度、线上设备运行监测系统、小程序和24h故障申报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4 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试点情况分析

2021年9月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系统1.0版本正式上线并投入试运行,分别建立四个试点:杭州萧山华瑞晴庐小区、杭州科技技术职业学院、余杭区文体局以及中国智慧信息产业园D座写字楼。平台试点实施以来效果明显,下面以华瑞晴庐小区为例进行分析:

华瑞晴庐小区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区住户有2 000户,入住人口约6 000人,数智共享运动试点放置于10号楼底楼架空层,主要为10、11、12号楼300户居民约780人提供基础运动服务。平台投入2台经过系统改造的中央远程控制的数智共享高端商用跑步机,使用方式为扫码注册、实名认证、微信或小程序扫设备码授权启动设备、无需支付押金和购买月卡,以0.2元/min进行按运动时长实现微信支付,并有多种场景和模式由运动者自由选择,且24h无人值守。同时为了保障安全,系统设置了实名认证、国内首个自动安全检测退出机制和防空跑机制,并购买设备使用险和意外伤害险。(以下情况为试点阶段,尚无进行活动推广的前期下进行统计分析的)

3.4.1 用户分析。运动者占以中青年为主体,覆盖部分学生与60岁以上群体。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总计注册并使用用户达到了250人,占居民总数的32%,年龄覆盖15~65岁。18~59岁占93.5%。

3.4.2 使用时间分析。运动时间基本上覆盖了近20h/d,运动时间主要分为三个梯次,第一梯次以19~22点最为集中,第二梯次为6~8点,第三梯次为上午、下午与午夜有零星运动者,最晚甚至凌晨2点都有人进行健身。

3.4.3 运动频次与运动时长分析。平均每月的运动订单数为650条,运动总时长为9 800min,平均订单运动时长为15min/次,平均设备使用效率为2.7h/天/台。

3.4.4 小区全民健身形成全时空覆盖健身体系。由于进行了平台试点工作以来,小区基本上形成了“小区数智共享运动点+社区健身房+户外运动+专业运动场馆”为体系的,全天候24h全民基础健身全时空覆盖体系,运动者也根据自身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形成了可控的规律性健身运动。将来系统将会结合体质检测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特点给予运动处方等科学运动指导,使每个运动者都能展开有规律的科学运动健身。

4 杭州市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推进策略

基于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以及结合目前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体育服务的投入在一定时期内应该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笔者认为杭州可以整合和利用已有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大力引入具备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商业机构以及联合高校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运营和实施。在8月3日国务院在最新公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中也明确指出,政府要在全面健身计划推进中加大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力度,以完善和充实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4.1 “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治理理念

协同治理是将协同论的研究以原本研究自然现象为基础的理论应用在社会科学中,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从理论上来讲,协同治理理念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以及党全方位领导的多主体共同治理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上讲,协同治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现代化治理在具体的道路选择、制度形态、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是目前符合人民需求与社会实际发展要求的“最优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开始出现了管理与发展难以同步的局面。因此,政府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同治理。

由此,本文沿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认为政府在全民健身的推进中,应当清晰自身的核心职能定位,让渡部分职能给市场、社会以及公民,即形成能够整合市场、政府、社区居民及社会组织的多方合作共建的管理模式。

一是政府管治,制订智慧社区体育政策法规与监督评价机制。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构建原则是通过多种利益集团的协调、合作、对话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一种管理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社会治理方式。政府在社区多中心治理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社区体育治理的规制、社区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面积极“引航”。首先,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政府要研究制定智慧社区准入制度、评价标准、体育发展规划等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信息交换共享办法、智能化体育设施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制度。其次,统筹和整合物、财、人等资源。社区居委会和政府可以通过整合市场、高校等资源,解决社区比较难处理的智慧健身设备管理和运行、健康指导等环节。如政府管理部门可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纳入 PPP项目,实施社会资本(设备供应商、网络服务公司、房地产开发商等)和政府合作模式,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结构融资,并从贴息、保险、担保、税收政策等方面保障出资个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初步构建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商业赞助等多方力量支持的资金来源系统。最后,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以居民满意度为一级指标,各级社会体育组织、社区居委会、政府体育主管部门都应明确“谁评价、谁执行、谁监督”等细节问题,不断强化主体责任。政府可授权第三方进行监管,对于居民健身状况、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场地场馆的维修和建设、综合信息数据平台维护与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督。

二是市场厘治,创新和扩大政企合作运营模式。在政府“权力下放、重心下移”的改革背景下,我国智慧社区体育构建需要不断挖掘市场的潜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首先,要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在智慧社区体育建设中饰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政府虽然不参与具体的项目实施,但担任着对市场的监督、引导工作。企业为智慧社区提供软件、硬件的基础设施。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企业的市场竞争,而是要遵循市场在供求、价格和竞争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调节机制,从而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其次,建立政企合作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当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来促使智慧社区可持续向前发展显得非常乏力,政府应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加入到智慧社区的创建中来。采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将社区体育服务和体育设施转换成有偿货币。物业公司及房地产开发商在小区管理和规划设计时,把智慧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根据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需要,建设简单、实用的智能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物业公司可适当提供些收费服务但须结合公益性。智慧社区体育建设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和项目建设。

三是社会协治,建立智慧社区体育的支持与保障体系。市场和政府不能包揽智慧社区体育创建的所有事项,而应发挥并调动各社会组织的积极性,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协治。企业工会、体育社团、地方体育协会、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志愿者、社区居委会、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等非营利性组织,其协治的主要任务是筹措体育活动经费、宣传健身知识、指导体育健身、发展各种社区体育组织、组织体育比赛、动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维护体育场地器材及设施、保障居民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居民自治,积极参与智慧社区体育活动,共创良性社区体育生态。智慧健身服务并非简单搭建智能化的体育健身设施和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其最终的目标是更好地让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营造互助、快乐、健康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促进交流和互动,实现居有所乐。首先,当前从国家到个人都表现出强烈的体育需求,居民只有切身体验到它的价值才会对体育产生认同感。在健身需求→亲身体验→激发兴趣→体育认同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体育组织、社区、政府等部门积极引导居民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与健康观,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让居民参与进来,从而激发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进而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最终建立体育认同。其次,社区共同体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灵魂,温度是社区生命的综合体征,各治理主体应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和治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线下和线上的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同一社区相互之间体育锻炼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体育创建中来。

4.2 突出政府责任,加大政策指导

智慧体育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改善民生和促进保障。我国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强政策方面的支持:①在体育政策制定中突出智慧体育服务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我国体育服务发展方向;②要加强政策宣传,为智慧体育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智慧体育服务的不断推进创造条件;③在产业政策中要对智慧体育服务产业进行扶持,通过金融及税收政策刺激智慧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

4.3 强化部门协同,推进多元合作

在社区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强调政府的主体责任,但同时也要强调多元合作,尤其是在服务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作为地方政府要给予充足的扶持,不断进行公共设施和体育服务场馆建设;在管理方面,政府要充分利用智慧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协调不同主体利益,发挥大数据优势,促使智慧体育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①要加强规划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协同,在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系统的构建中,通力合作;②加强财政部门与体育管理部门的协同,及时掌握财政部门能够为社区智慧体育服务运行、构建提供的经费投入情况,保证系统稳步运行;③要加强社区与由民政、教育、卫生等多部门“共管齐抓”,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共同推进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发展。

5 全民健身社区的时代意义与平台价值

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深入,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富裕,不是单纯的经济富裕,还有精神富有,身体强健。加快推动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注重精神富有,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坚持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加快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地。

当前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服务投入短时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改变的现实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全面健身服务供给与质量,满足广大群众锻炼需求,将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协同治理的角度,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与政府共同构建全民健身智慧小区共享平台,实现以社区为核心、以小区为基本单元的全民健身生态圈,为杭州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现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依据。

社区智慧体育坚持需求导向,把对标“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对标体育强省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坚持目标导向,推进杭州市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需要着力加强政府责任、政策指导、部门协同、多元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方能促进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最后推动体育治理和为全民健身服务。

猜你喜欢
数智全民智慧
大数据+智能时代的教师数智胜任力模型研究*
全民·爱·阅读
数智时代教练员的数字素养:概念内涵、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径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数智”助力城市算好资源账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