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2-03-11 12:39李龙勇刘定华王成连叶琼瑶
医学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李龙勇,刘定华,王成连,叶琼瑶

(赣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会造成严重损害[1]。慢阻肺具有起病慢、病程长的特点;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等典型症状[2]。呼吸衰竭是慢阻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较急,严重时可造成死亡[3]。对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分为有创和无创通气两种方式,有创通气以气管切除术或气管插管治疗为主,会对患者造成损伤[4]。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在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于呼吸末期在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正压,可有效促进肺泡扩张,改善通气,且对患者创伤小[5];但是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具体临床效果尚未存在争议,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6]。本研究结合2018 年12 月-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48 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观察PEEP 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21 年4 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8 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1 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22±7.63)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3.13±0.94)年。观察组男15 例,女9 例;年龄47~71 岁,平均年龄(58.32±8.11)岁;病程2~7 年,平均病程(3.46±0.6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7];②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指征[8]。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②心脏功能不稳定,有机械通气治疗禁忌证者[9];③依从性较差、随访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检测、肝肾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测、肺部CT 和DR、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等。

1.3.1 对照组 充分镇静镇痛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型号PB840),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容量控制在6~8 ml/kg;氧浓度提供:患者指脉氧>95%,呼吸频率12 次/min;使用呼气末阻断法测内源性PEEP,具体操作:呼吸机外源性PEEP 调整为0 cmH2O,按住呼气保持按钮,即患者不吸气,呼吸机不送气,气道封闭,查看呼吸机上显示的呼气末压力,即为患者内源性PEEP;将内源性PEEP 测定值的80%设为呼吸机PEEP 参数给予患者呼吸支持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PEEP 参数调节为内源性PEEP 值再加5 cmH2O,通气频率20 次/min,潮气量400 ml,吸/呼时间比<0.5,两组通气时间均为7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指标[最大肺活量(VCmax)、1 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气道阻力)以及并发症(气胸、低血压、呼吸机依赖)发生情况。疗效[10]:①显效:临床呼吸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呼吸症状有所减轻,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改善;③无效:患者呼吸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VCmax、FEV1、PEF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使用呼吸机设备支持治疗[11]。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是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有效保持机体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使病情得到控制[12]。COPD 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即通过有创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治疗,有助于肺泡的扩张,将痰液有效引流出,但通气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1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技术得到不断完善。PEEP 是一种常规的机械通气方式,保持呼气末气道内正压,可使萎缩的小气道和肺泡得以扩张,提高动脉血氧张力,增加功能残气量和有效肺泡组织,对于缓解呼吸障碍、改善通气和血氧含量具有积极影响[14]。但是目前临床关于PEEP 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对呼吸功能影响存在争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提示PEEP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PEEP 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正压力支持,减少机体的耗氧量,提升呼吸的自主性和肺部通气量,从而促进自主呼吸的恢复。治疗后,两组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PEEP 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可能与呼气末正压可以显著纠正肺部通气功能障碍,降低呼吸功能消耗,从而促进血气指标的改善。两组VCmax、FEV1、PEF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该结论与王家珍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PEEP 治疗可显著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从而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提示该治疗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可能与PEEP 为无创治疗,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PEEP 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降低呼吸道力学指标,且可预防并发症,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