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1 06:47吴肖丽
关键词:绍兴市绍兴高质量

吴肖丽 王 瑾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导致地区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此外,“十四五”规划还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论断。若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须准确把握现代产业体系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探索如何高质量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此,李晓华指出,现代产业体系能否建成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它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1]。

2020年12月,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坚持更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见,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绍兴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那么,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可通过何种切实有效的路径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上述问题值得学界的关注。本文将应用熵权法来客观评价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以挖掘绍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劣势。进而立足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策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路径,试图为绍兴市更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一、文献综述

自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以来,学术界对现代产业体系并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内涵界定。部分学者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对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简要描述。例如,刘明宇和芮明杰指出现代产业体系既有本国先天的要素禀赋带来的路径依赖,也有后天要素禀赋升级和专业化分工产生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影响[2]。还有学者从工业转型升级的视角出发,认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质上是要在基本完成了初期工业化之后,建立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所要求的更先进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其中,传统工业的各个部门都有很大的技术升级空间[3]。刘文勇则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对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认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产生源于重大技术创新、重大制度创新,且两类创新具有辩证互动关系[4]。郝全洪和郭凯敏还从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指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整体涌现性、非线性、突变性、主体能动性和本质复杂性五大特征[5]。综上可见,学术界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界定涉及传统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及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评价也得到了少数学者的关注。陈展图构建了集聚度、协调度、创新度、融合度、开放度、支撑度、生态度等7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省会城市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评价[6]。邵汉华等、许水平和吴传清、刘冰和王安均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个维度出发,分别对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四位协同度、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山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行了系统测度及评价分析[7-9]。陈国伟则通过构建经济综合、服务经济、经济创新、经济绿色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山西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10]。基于上述现有研究,本文主要在党的十九大的政策背景下,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来考察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

新结构经济学本着“因行得知、用知践行、唯成证知、知成一体”的理念[11],是研究产业结构动态变迁,将产业结构内生化的一种分析方法[12],其适用于研究城市如何从自身比较优势出发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此,诸多学者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问题。例如,朱富强指出依靠技术转移和技术传播实现的产业升级是“小步跑”式的,体现为林毅夫倡导的比较优势策略[13]。对于小规模经济体的产业升级通常更适合采用上述“小步跑”方式。王勇则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说明如何根据禀赋结构识别本地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还阐述了中国产业升级面临的关键挑战与新机遇等问题[14]。总之,现阶段鲜有学者直接分析新结构经济学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但上述新结构经济学相关有价值的洞见能为绍兴市如何从资源禀赋结构出发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及构建研究已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学术界对现代产业体系并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内涵界定。第二,已有学者基于党的十九大所提的四维度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来构建指标体系对相关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但对于具体区域的研究仍相对欠缺。第三,多数学者关注到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指导作用,但鲜有学者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来分析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问题。为此,本文将视角聚焦于绍兴市,在党的十九大的政策背景下运用熵权法来客观评价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以挖掘绍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及劣势。进而立足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策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路径,试图为绍兴市更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算结果分析

(一)指标选取

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 本文参考刘冰和王安所构建的山东省现代产业体系评价模型[9], 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共选取了9项测度指标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综合评价体系(表1)。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和各市统计年鉴。

表1 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 评价体系指标的计算过程

在诸多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中,熵权法作为客观评价法的一种,通过确定权重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相比于主观评价法更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借鉴宋德勇和杨秋月有关熵权法的计算过程[15],对2019年浙江省各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假设有m个城市和n个测度指标,单个指标原始值为xij(1≤i≤m,1≤j≤n),具体步骤如下:

(1)

(2)

第二步,计算各项指标的熵值。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所提供的信息越多,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越大。设ej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值,pij为评价指标的特征比重,ln(n)为信息熵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2.3 并发症护理工作。医护人员使用温热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每天进行2次。同时,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尽量避免压疮以及压疮产生。保持受压部位皮肤干爽,每天早晚各1次按摩患者下肢,同时也要鼓励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倘若身体条件允许,应尽早开始活动下肢,以免产生下肢静脉血栓。使用,浓度为0.9%的NS溶液为患者漱口,每天早晚各一次,确保患者口腔卫生,防止细菌定植。另外,也要帮助患者有效咳嗽,积极预防肺炎,对于已经出现肺炎的患者,可以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开展治疗。使用抗生素前,应当对痰液样本开展药敏实验,确认敏感菌株后,选择窄谱抗生素。

(3)

(4)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设wj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权,则:

(5)

第四步,计算现代产业体系综合指数得分。

(6)

三、 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从两个视角出发,客观评价了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具体而言,本文分别测算了2019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和绍兴市内各区县现代产业体系的各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通过比较分析来挖掘现代产业体系的长、短板。

(一) 绍兴与其他地级市的比较分析

通过熵权法计算所得评价结果(表2)显示,2019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在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得分上存在很大差异。据此,本文将11个地级市分为三个梯队来进行比较分析。首先,第一梯队城市包括省会城市杭州和副省级城市宁波。其次,第二梯队包括温州、绍兴、嘉兴、金华、台州,这些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得分均在区间[0.5, 1]内,且差距较小。其中,绍兴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得分为0.736 2,与第一梯队城市得分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绍兴产业现代化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第三梯队包括湖州、丽水、衢州、舟山,上述4市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得分均小于0.5。

表2 2019年浙江省各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指数得分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4个维度来分析绍兴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情况。第一,在实体经济方面,绍兴市的综合得分位居第四,次于宁波、杭州和金华。从具体准则层来看(图1),绍兴市的产业结构指标的得分较高,位居第三,且高于宁波、杭州和金华。上述测算结果意味着绍兴市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且工业增加值具有一定增长潜力。以2020年为例,绍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长达6.6%。同时,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量有所增速,进而拉动本市工业增加值。另外,绍兴市的外贸水平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的得分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排名相对靠后。在贸易开放方面,通过对比浙江省11市的进出口总额,发现2019年绍兴市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五,为2 458.97亿元(1)数据来源于2020年《浙江统计年鉴》。,次于宁波、杭州、金华和嘉兴。宁波等城市因得益于地理优势和资源供给优势,如宁波的沿海港口优势、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金华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故这些城市对外贸易能力较强。上述发展现状与测算结果基本相符。在盈利能力方面,绍兴市主要支柱产业仍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绍兴市还处于价值链含金量较低的制造环节。以2019年为例,绍兴市的纺织服装、金属和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值高达47.9%(2)数据来源于2020年《绍兴统计年鉴》,纺织服装、金属和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包括的具体行业为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上述这些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水平较低,进而导致绍兴市的盈利水平相对落后。

图1 2019年浙江省11市在实体经济方面的准则层得分情况

第二,在科技创新方面,绍兴的综合得分排名第四,为0.678 7,次于杭州、宁波和温州。从具体准则层来看,绍兴市的创新支持指标得分排名第三,创新绩效指标得分却排名第七。上述测算结果意味着绍兴市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比较低。2019年,绍兴市的R&D经费投入为152.98万元,远低于杭州的520.42万元和宁波的323.95万元。同时,绍兴市专利授权数为2.69万件,同样远低于杭州的6.16万件和宁波的4.72万件。值得说明的是,只有当科技创新投入达到某一阈值时,才能产生较好的效益。绍兴科研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故导致其科技创新产出比较低。此外,绍兴市的区域创新体系还有待完善,科研平台规模和质量也有待提高,缺乏像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此类的高端创新平台,这些因素同样也致使绍兴市科研产出较低。

第三,在现代金融方面,绍兴市的综合得分位居最后一名,为0.018 4。从具体准则层来看,绍兴市的金融结构得分排名最后一名,保险结构指标得分排名倒数第二。上述结果表明绍兴市现代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比各市金融结构,本文发现2019年绍兴市的存贷款总额在浙江省排名第五,然而,绍兴市的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在各市中却位居最后一名。绍兴市在绝对额方面位居前列,但相对额相对落后。这表明绍兴市的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支持现有经济体量的发展,对当地产业发展的贡献亟待提升。与金融结构类似,绍兴市的保费收入绝对额在11市中排名第七,但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排名第十,上述指标得分均相对滞后。这意味着绍兴市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针对性同样亟待提升。

第四,在人力资源方面,绍兴市的综合得分排名第六,为0.006 5。从具体准则层来看,绍兴市的人均资本投入量指标得分位居最后一名,人力资本贡献率指标得分排名第五。值得说明的是,杭州、宁波及温州等城市的人均资本投入量指标得分均不高。本文认为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等城市由于人口总数过多,故在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上并不占据优势。绍兴市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杭州,由于受到杭州人才的辐射作用,其劳动生产率处于中等水平。上述结果均表明绍兴市的劳动生产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综上,绍兴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于第二梯队,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绍兴市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相对较好,但在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方面发展较为滞后。

图2 2019年浙江省11市的金融结构发展现状

(二)绍兴市内各区县的比较分析

本文进一步根据前文评价指标体系来考察绍兴市内各区县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情况。值得说明的是,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本文将盈利能力的测算指标替换为税收收入占比,将创新绩效的测度指标替换为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数占所有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人力资本贡献率的测度指标替换为GDP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数的比值。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9年绍兴市内各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数得分

测算结果表明,绍兴市各区县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并不平衡,越城区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得分远高于其他县区,为0.872 1。其余区县的现代产业体系综合得分差距不大, 且均在区间[0.5, 0.6]内。在实体经济方面,上虞区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155 4。从具体准则层来看,上虞区的产业结构指标在所有区县中得分最高,且与其他区县的指标得分有较大差异。本文认为上虞区实体经济排名位居首位的原因在于该区已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主要涉及新材料、绿色化工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在科技创新方面, 柯桥区的综合得分最高, 为0.053 0。从具体准则层来看,柯桥区的创新支持及创新绩效指标得分排名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柯桥区的科研经费投入是绍兴市所有区县中最高的。同时,作为绍兴市棉麻、化纤加工的聚集区域,柯桥区在轻纺工业的转型升级上投入较多,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数占比也比其他区县高。在现代金融方面,越城区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649 5,其他区县的综合得分均低于0.3。从具体准则层来看,越城区作为绍兴市的中心,拥有最多的金融机构数量,金融相关率远超其他区县。而且,绍兴市在“十三五”期间不断强化越城金融集聚区建设,进而促使实体经济、金融协同发展,提升了金融产业的竞争力。上述各方面发展现状最终使得越城区现代金融的综合得分最高。在人力资本方面,各区县的综合得分差距较小,其中嵊州市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151 3。从具体准则层来看,可能由于嵊州市具有相对较低数量的从业人员,使得计算所得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最终导致嵊州市人力资本的综合得分最高。

综上,绍兴市各区县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四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越城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相对靠前,且在现代金融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县区。上虞区、柯桥区和嵊州市则分别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综合得分最高。

四、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路径分析

林毅夫认为针对一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应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来进行产业升级[11]。对于关系到国防和经济安全的战略型产业,政府则应采取“倒弹琵琶”的方式来降低资本及技术台阶,发展符合当地比较优势、具有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新兴民用产业。换言之,各地应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既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按各地的比较优势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将比较优势发展成为竞争优势[16],进而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基于上述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应充分挖掘绍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要素的协同发展,进而高质量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提升路径。

第一,继续强化越城金融集聚区建设,发挥越城中心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绍兴市越城区的现代金融综合得分排名在各区县内位居首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绍兴市现代金融的整体发展在浙江省各地级市中位居末位。这意味着绍兴市越城区的金融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这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使得技术和产业的生产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11]。因此,绍兴市应选准越城区现代金融发展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以引领其他区县现代金融的发展,进而提升绍兴市现代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具体而言,本文认为在集聚区内,应通过构建“大型—中型—小型”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以实现充分竞争和有效竞争。这一举措有助于强化越城金融集聚区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除关注集聚效应外,绍兴市还须注重金融业发展的辐射效应。绍兴市应积极倡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跨区域经营,通过加强各区县金融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升越城区金融集聚区的引领作用并强化其辐射效应。上述各方面举措相辅相成,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可有效推动绍兴市现代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而补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人力资源短板。人力资源作为绍兴市实体经济振兴的战略资源,其综合得分在浙江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相对靠后,这无疑会直接影响绍兴市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而且,绍兴市高等学校较少,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缺乏比较优势。据此,绍兴市应继续深入实施“人才新政”,积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资源和打造高能级人才平台。借鉴武汉市“资智回汉工程”,绍兴也可通过实施“校友资智回绍工程”充分发挥绍兴文理学院等高等院校校友资源的作用,积极进行校友招商,以有序推进绍兴市人力资源由规模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化。此外,绍兴市还应通过完善财政补贴、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基地等手段,来推动人力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有效防止创新型人才“脱实向虚”,进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上述各方面举措可有效补齐绍兴市人力资源发展短板,同时也能提升实体经济吸纳高质量人力资源的能力,最终实现推动绍兴市实体经济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目标。

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优化向实体经济集聚组合、协同发力的多方面要素配置,切实提升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质量与效益。补齐发展短板,方能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进而高质量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体而言,绍兴应坚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通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加速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等举措,推动绍兴向制造业强市迈进。绍兴市还须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的引擎机制,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高端创新平台等手段,提升科技创新效益。此外,绍兴还应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深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通过上述四方面机制的协同发展,为绍兴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五、结语

本文立足于绍兴市坚持更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背景,在系统梳理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及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对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客观评价。进一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根据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比较优势及劣势,凝练出推动绍兴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评价结果表明,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基于绍兴与其他地级市的比较分析发现,绍兴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短板主要集中于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两方面。通过绍兴市内各区县的比较分析发现,绍兴市不同区县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四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越城区现代金融方面的发展远远领先于其他县区。结合上述发展现状,并借助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本文认为绍兴应以越城区现代金融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其引领和辐射效应来提升绍兴市内其他区县的现代金融发展水平,进而推动整个绍兴市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绍兴还应通过补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人力资源短板,来推动绍兴实体经济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绍兴须坚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的引擎机制,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深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通过上述四方面机制的协同发展,为绍兴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猜你喜欢
绍兴市绍兴高质量
绍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绍兴大闯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