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浅析

2022-03-15 02:44闫威
江苏农机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机手减损脱粒

闫威

0 引言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耕地资源紧张、播种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减少机收损失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我国小麦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收环节损耗仍较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江苏省小麦播种面积237.73 万hm2,总产量1 365.5万t,全省小麦机收环节平均损失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粮13.65 万t。因此,分析小麦机收损失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做好机收减损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麦机收损失分析

1.1 拨禾损失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时,如果拨禾轮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会使小麦穗头麦粒被击落,造成拨禾损失;拨禾轮转速与收割机前进速度不匹配时,还会造成拨禾轮向外返草,使拨禾损失增加。

减损措施如下:在作业前,将拨禾轮高低位置调至拨禾板作用在被切割小麦高度的2/3 处,并根据小麦密度和倒伏程度等相应调整拨禾轮的前后位置。

1.2 割台部损失

联合收割机割刀对中偏差过大、割刀间隙过大或动刀片损坏等故障均容易造成小麦漏割,增加割台部切割损失;割台搅龙叶片与底板间隙、伸缩拨齿与割台底板间隙调整不当还会造成籽粒破损增多或割台堵塞,导致割台部损失增加。

减损措施如下:收割前,应根据小麦成熟度、作物密度等对切割器、割台搅龙叶片与底板间隙、伸缩拨齿与底板间隙等进行调整。

1.3 脱粒损失

脱粒损失主要指脱粒后排出的麦草中含有部分未脱净的麦穗以及收获的麦粒中含有破损麦粒。脱粒损失原因如下:

1)脱粒滚筒转速过低或脱粒间隙过大,滚筒对麦穗的脱粒强度下降,造成脱粒不净。

2)脱粒滚筒转速过高或脱粒间隙过小造成破碎麦粒增多,增加脱粒损失。

3)收获未完全成熟或成熟度过高的小麦时,麦粒的坚实度较低,在脱粒滚筒的冲击下,也会出现破碎麦粒增多的现象。

1.4 清选损失

小麦收割过程中,清选上筛筛片开度过小,会导致部分籽粒无法掉落,造成抛撒损失;上筛筛片开度过大,易使上下筛堵塞,造成筛面跑粮。此外,风量过大或风量过小均会增加清选损失。在机收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作业经验,适当调小风扇风量,调大筛片的开度,并提高尾筛位置,在含杂率不超标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清选损失。

2 机收损失主要影响因素

2.1 收获期的选择

收获期选择不当,收获过早或过晚均会导致机收损失增加。收获过早(在蜡熟初期或蜡熟中期收获),小麦的籽粒不饱满,千粒重偏低,产量和品质都较低,脱粒过程的破碎率也会升高;收获过晚,小麦千粒重降低,产量和品质下降,收获时还容易出现折穗、断穗、掉粒等现象,导致机收损失增加。

2.2 机器技术状态

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作业质量。如:割台部搅龙叶片与底板间隙调整不当,会造成割台堵塞;传动皮带张紧度过松,作业时皮带会打滑,出现作物堵塞、脱粒不净等故障;搅龙箱体、粮仓连接部位密封不良,会导致漏粮,使机收损失增加。

2.3 机具调试

联合收割机作业前的调试效果决定着机收作业质量,调试不当会直接导致机收损失增加。调试机具时,应在试割一段时间后,停机检查作业质量,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联合收割机的脱粒间隙、筛片开度、风扇风量等进行调整;然后,再次进行试割,检查作业质量并做相应的调整,直至符合作业要求。

2.4 驾驶人员技能水平

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对机收作业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作业水平是机收减损的关键。例如:若联合收割机作业路线选择不当,机具行走时会压倒小麦,造成漏割、掉粒等损失;边转弯边收割、作业速度过快等不规范操作会造成小麦漏割或脱粒不净,导致小麦损失增加。

3 机收减损主要方法与措施

3.1 选择适宜的收获期

小麦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最适宜收获。选择收获时间时还要综合考虑天气情况及小麦品种特性等因素,合理安排收割时序。如:小面积收获宜在蜡熟末期;大面积收获时,应适当提前进行,以保证大部分小麦在宜收期内收获。

3.2 选择合适的机具行走路线和作业速度

作业时,应根据地块形状等因素灵活选择行走方法。在转弯时,应停止收割并将割台升起,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避免边转弯边收割[1],造成漏割损失。应根据联合收割机喂入量、小麦产量及干湿程度等合理选择作业速度,尽可能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

3.3 选择合适的作业幅宽和割茬高度

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幅收割并保持喂入均匀,防止喂入量过大,影响脱粒质量。小麦产量高、湿度大或留茬高度过低时,应适当减小割幅,以保证小麦的收获作业质量。割茬高度通常以5~15 cm 为宜。留茬过高时,拨禾轮的拨禾作用减弱,易造成拨禾损失和部分小麦漏割。

3.4 规范驾驶操作

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应实地察看田块状况、小麦高度、倒伏情况、植株密度等,并调试好机器技术状态。作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作业效果,如发现收获损失增加应及时对机器进行调整。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作业挡位和速度,用作业速度、割茬高度及割幅等调节喂入量,使机器在相对稳定的负荷下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堵塞故障,减少机收损失。

4 做好机收减损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新闻媒体和各地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公众号、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的重要意义。组织动员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企业开发制作机收减损系列专题片、短视频等宣传材料,加大机收减损技术宣传力度。选树机收减损典型,营造全民知晓、全民支持机收减损的良好社会氛围。

4.2 提高减损增收意识

农忙期间,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机手争当机收减损能手,争先分享机收减损经验,探讨机收减损路径。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提高机手的作业水平和减损增收意识,使机手和农户充分认识到机收减损不仅关乎个人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做好机收减损宣传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机手和农户减损增收意识。

4.3 加快推进机具升级换代

结合实施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技术落后的老旧联合收割机淘汰更新,大力推广质量好、性能优的联合收割机。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导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将机收损失自动监测技术应用到联合收割机上。通过补贴政策引导,加大新型智能高效的联合收割机推广力度。

4.4 强化机收减损技术培训

依托江苏省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等培训项目,将机收减损技术列为必学内容,适时组织开展机收减损技术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机手机收减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召开技术演示现场会、举办专题技术讲座等活动,切实提高机手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机收减损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机手减损脱粒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听一线机手“吐槽”
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的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柔性差速带式单株大豆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问题和对策
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粒参数试验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