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格优质蟹种高产高效培育技术

2022-03-16 08:35姜晓露申亚阳
科学养鱼 2022年2期
关键词:增氧机规格水质

姜晓露,申亚阳

(1.盐城市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盐城 224000;2.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0)

大规格蟹种培育是指将大亲本蟹苗(大眼幼体)通过一年饲养,育成规格100~180只/千克的蟹种(俗称“扣蟹”)的过程。大规格优质蟹种通常按只卖,售价高,只要将各环节技术把控到位,就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取得较高的效益。现将优质蟹种高产高效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设施

1.蟹种池建设 培育池呈长方形,长宽比7∶3,单只池面积以4~10亩为宜,池埂坡比1∶(2~3),池深1.2~1.5米。坡面使用护坡地膜和护坡网进行覆盖紧实,防止坍塌。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有利于均匀投饵和迅速调控水质,也便于投饵和幼蟹捕捞操作,是获得高产的措施之一。池深不能低于1.2米,维持较高的水位可降低池塘有效积温,是控制早熟蟹比例的重要措施之一。池底由进水口一端向出水口一端设有0.5%~1%的比降,便于通过出水口将池水排出。

2.防逃设施 在池埂1米处可用0.3~0.4毫米网目筛绢网做成第一道防逃网,网高1.5米,网脚下方埋入土中30厘米以上,上口用20厘米硬质塑料缝合成倒檐,网身用细竹篙或木桩固定,这样可以防止幼蟹上岸后不下水,形成“懒蟹”,并可防止幼蟹密集打洞对池埂造成破坏。在池埂上距池边50厘米处,池塘四周用厚塑料膜围设防逃墙,埋入土内10厘米,墙高60厘米,硬塑料杆稳固,以防大风大雨时幼蟹逃逸,并可防止青蛙、水蛇等敌害生物的进入。

3.配套设施 池塘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设在池塘的一端,出水口在池塘的另一端。进出水口用密眼网扎紧,放苗后第一个月网目0.3~0.4毫米,第二个月后网目1~1.5毫米,严防水源中鱼卵、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及幼蟹逃逸。池中按0.3~0.4千瓦/亩设置微孔管增氧系统,均匀设置输气管道和曝气盘,确保全池增氧均匀,同时在池中配置1台2.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因池中栽种大量水花生,水体溶氧主要由藻类提供,在藻类生长衰退期、夜晚水花生呼吸大量耗氧以及高温季节、连续阴雨等情况下,池中将严重缺氧,影响幼蟹生长。及时开启增氧机能增加溶氧、活化水质、降低发病概率,是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防鸟设施 鸟类啄食幼蟹贯穿在整个蟹种培育期间,做好防鸟危害工作是取得高产的措施之一。可考虑安装防鸟设施,一般在培育池埂上用2.5米高的水泥桩柱埋入土中0.5米左右,并拉上粗铁丝,上空拉细塑料线,间隔0.5米左右1条,这样既能防鸟、又不伤鸟。

二、投苗前池塘准备

1.清塘消毒 培育池进水30厘米以上,每亩用含氯量28%以上的漂白粉75千克兑水后全池泼洒消毒,清除敌害生物和消灭病原菌。7天左右药性消失后再排干池水,注入新水30厘米,然后用多元有机酸500毫升兑水泼洒解毒。

2.移栽水草 蟹种培育按照条状成行均匀在水面移栽水花生,水花生要先用水进行冲洗,洗去附着的大部分虾仔、鱼卵,然后使用碘制剂消毒。根据池塘大小设置5~10行,水花生发稞长成后需占全池总面积的50%以上,水花生覆盖面积不足要及时补栽,保持足够的水花生是取得高产和防控早熟蟹的措施之一。若水花生过于茂密,则可进行翻栽、疏稀,防止水体流动不足,引发缺氧。池塘四周靠近防逃网处尽量栽种一排水花生,防止因极端天气缺氧大量爬边挂网时蟹苗爬不到草头,堆积损伤,并减少磨爪引发的蜕壳死亡情况。

3.施肥调水 蟹苗放养前7~10天,使池水深达20~30厘米,根据池底肥瘦和水温高低,施用适量生物有机肥或氨基酸肥水膏进行肥水,以培育大量浮游生物。放苗前水色要求呈黄褐色或嫩绿色,水溞成团,但不呈红色,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为最佳。

三、蟹苗放养

蟹苗到达培育池后,应先将蟹苗箱放入水中浸泡两分钟,再提起,如此反复2~3次,使蟹苗适应池塘的水温和水质。稍后将苗箱呈倾斜状,一端沉入水中,用手撩水使蟹苗自行散出,并沿培育池四周均匀布放。蟹苗入池前1小时要开启增氧机,并泼洒1次维生素C抗应激。大规格亲本蟹苗放养密度一般为2~2.5千克/亩。

四、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随着近年河蟹产业的发展,扣蟹培育阶段饲料营养环节被越来越重视,前期42%~48%高蛋白质水平饲料强化营养,蟹苗变态快,蜕壳周期短,规格整齐,相互残杀少,成活率高。高温期采用适当蛋白质水平饲料,均衡营养,增强抗应激能力,特别是现在养殖户在中期阶段饲料质量逐渐提高,从最早的麸皮、豆粕及粗粮,到26%~28%的低蛋白质水平配合饲料,再到现在养大规格品系蟹苗在高温期采用32%~36%蛋白质水平甚至更高蛋白质全熟化配合饲料,来增强蟹苗体质,提升蟹苗规格。这与近几年苏北成蟹放苗规格的不断加大有关,高蛋白质水平饲料易引发蟹苗性早熟的观念逐渐改变。河蟹大规格苗模式投喂情况详见表1。

表1 大规格苗模式套餐量化投喂指导

2.水位调节 蜕壳变态为Ⅰ期仔蟹后加水10厘米,变态为Ⅱ期仔蟹后加水15厘米,变态为Ⅲ期仔蟹后加水20~25厘米,Ⅴ期前水位控制在70~80厘米,此后每周加注新水,7-9月保持水位1.2~1.5米。尽量减少换水次数,延长蜕壳间隔时间。

3.病害防控 ①水质调控和底质改良。保持主要水质指标在安全值范围内,通过定期泼洒生石灰、EM菌等制剂调节,补充有益藻类,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每10~15天使用1次底质改良剂如氧化底改、芽孢杆菌等,消除有机杂质,改善池底环境,对降低发病率、预防青苔和蓝藻暴发具有重要作用。②适时增氧。蟹种培育要获得高产,保持充足溶氧可提高幼蟹活力和抗病力,提高饵料利用率,发现幼蟹大量爬上水花生要及时开启增氧机。③每20天左右使用1次碘制剂杀菌消毒,预防细菌性病害发生。一般使用阿维菌素杀虫2~3次、硫酸锌杀纤毛虫1~2次,可在5月中旬、10月上旬各杀1次纤毛虫。

4.越冬管理 幼蟹在蟹种培育池中越冬休眠3个月以上,做好冬季饲养管理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①幼蟹进入越冬休眠期前1个月,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强化投喂,促进幼蟹积累能量,增强体质,投喂至幼蟹不吃食为止。②越冬期间维持池水水位1米以上,溶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冬季遇暴风雪、冰冻,要适当提高水位,并注意破冰防缺氧。③春季水温上升幼蟹活动后,

猜你喜欢
增氧机规格水质
C龙
大权在握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采用自抗扰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路径跟踪控制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热水鱼”的捕捞技术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彻底撑握8大关键词 看懂规格买液晶
渔用增氧机使用“5忌”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