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策略

2022-03-16 12:16庾凤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激励性生字微课

庾凤云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杨荷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课前预习属于学生自主认知活动,实践证实,如何做好语文课前的预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便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与主动性。

1 兴趣激发,学生预习热情的培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氛围,善于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燃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在预习的海洋中遨游,在精彩的预习中学有所成。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励性。

教师的一言一语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充满激励性的言语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剂。激励性言语能让学生对预习自愿投入,并能做到乐在其中。教师应对自身智慧和激情灵活应用,老师的鼓励、表扬和关心,让学生深有体会。学生得到鼓励与表扬后,能激发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动力强劲,自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预习中。在讲新课时,年级较低的小朋友通常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个生字我认识了,这课我会读了。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他预习了。在课堂上,当发现其他小朋友不会,而他自己会,便会特别兴奋、起劲。这时,教师可通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表扬、鼓励他,当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能将他预习的热情激发出来,之后便会更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其他小朋友也会效仿他,纷纷加入到预习的潮流中。这样,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要对这种预习热情小心呵护,长此以往,能帮助他们对预习能力及习惯的培养。

其次,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懂得蹲下身来,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语气尽量保持温和,以商量口吻的形式进行,严禁用命令、高高在上的口吻硬加给学生,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和反感心态。我们把乏味、单调的语言转变成激励性话语,多一份商量、亲切,能将孩子的探索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能促进他们对学习的自主学习。

2 授之以渔,预习方法指导

授之以渔意思是,教会学生如何捕捞、如何结网,只有将捕鱼、结网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方能捕获更多的鱼。指导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将预习障碍扫除,培养预习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方法就像一把金钥匙,钥匙对了,才能走进预习的大门,才能在上下五千年的语文宝典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预习方法习得了,预习效果自然就明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知如何去预习,更不了解预习的技巧及方法。这时,教师需要有充足耐心、分阶段地辅导他们。一步一脚印,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习得预习的方法,获得解惑的途径。

2.1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对于刚刚起步的一年级学生,结合他们年龄小,不知道什么是预习,更不懂得怎样去预习。他们热情好动,都喜欢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笔者编了一首预习儿歌:“课文美,我来读,第一遍,慢慢读,第二遍,放声读,第三遍,细细读。有生字,圈出来,认真读,标记号。有问题,提出来,课堂上,我最棒!”他们对预习儿歌朗朗上口,也对预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笔者再帮他们将读书任务明确,即读书时要做到:通顺,指语句读利,不读破句、不漏字,不加字;正确,指字音拼读正确;习惯方面则要求坐姿正确,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懂得:对于课文的预习,第一步便是先读生字,发音准确,在课文阅读时,此环节能将第一个拦路虎扫除。第二步便是根据书上的生字笔顺,对每个生字的笔顺梳理。对低年级而言,写字和识字是学习的重点,若学生预习了,那在第二天上课时,只要经老师一强化、一点拨,便能加深他们的记忆。认识生字后,第三步便是放声朗读。开始时,教师可在上一节课结束时预留五分钟时间,就下节课所学新知识进行预习。形式可以是师生齐预习,也可以是小组合作预习,同伴之间取长补短,互助互学。慢慢地,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和技巧,接着就让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预习,最后是放手让他们自己独立利用课余时间去预习了。这样,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预习方法是适合学生的发展的,他们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技巧,预习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2.2 指导学生获取预习的途径

学生习得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诸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一些不知道怎样解决的学习任务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何处获取预习的途径,怎样去解决这些预习问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应让学生知晓“预习”的“场所”,告知他们可通过多种渠道预习,让他们知晓如何寻找庞大的资源,对自身所需的内容如何获取。我们要教给他们预习的途径,让他们根据预习任务寻求适合自己的途径进行预习。鼓励他们利用便捷的网络,利用书籍、报刊、字典工具书等来查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

如,在教学《端午粽》一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搜集端午节有关的图片或材料。他们有的通过上网搜集了粽子的制作方法;有的通过查找书籍获得了制作粽子需要的材料;有的通过阅读课外书搜集了诗人屈原的资料;有的通过采访长辈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了自己需要的预习资料,学会了查找与整理,锻炼了他们的手、口、脑的运用。正因为他们课前有亲身参与搜集资料,他们感情自然投入,对课文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预习手段多样化,学生兴趣高昂,积极主动地去预习,预习质量自然大大提高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巧用微课,提高预习效果

微课的运用有助于聚集问题,突出主题。将微课和学生需求相结合,能提高学生自觉性;学生可自由选择地点及学习时间,自主空间较大;针对不同学生,微课均能适应,可自主调节视频播放,或是可多次播放,对于“学困生”转化问题能更好地解决。在语文的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能大大地提高预习效果。

笔者会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和课文内容的特点,针对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关的微课视频。比如: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的辅助,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形象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感受课文的思想和精髓。在学习《神州谣》时,考虑到班上的孩子都是农村的,他们基本上没到过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对这些山川比较陌生,更别提有什么感受了。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山川的美和特点,笔者特制作了充满激情的,让孩子“眼前一亮”的山川视频。让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深深地感受到黄河之水奔腾不息、长江之水波涛汹涌、长城蜿蜒盘旋、珠峰高耸云天。视频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奔”“涌”“长”“耸”的气势,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撼,激发了他们与文本的共鸣。

微课的运用将教学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打破,不但能使学生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更好地助力预习效果,大大提高了自学能力。

4 搭建舞台,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将预习作业完成后,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让他们在舞台上有充足的自信心,将预习成果展示出来,更好地展现自我风采,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信息发展的网络时代,展示平台的不断扩大化,大大提高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传统课堂,学生的预习成果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是导致学生预习积极性不高、预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这个问题得以轻松解决:每个孩子所有的努力结果都有机会尽情地展示。不仅预习的成果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还可以在钉钉、微信、小打卡等平台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互动、点评、点赞。学习不再枯燥,它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带来快乐!

在教学《四个太阳》中,笔者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你想画个什么颜色的太阳?为什么?有的同学以录音的方式在微信群里分享了:我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在没有风扇,没有空调的夏天里能凉爽舒服地学习。他的发音准确,咬字清晰,笔者即时给予了点评与肯定。连平时默默无闻的“潜在生”也画了一幅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太阳美画,她的画纷纷赢来了同学们的掌声。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展示平台,他们才能尽情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充分的展示机会,教师才不会错过一个个精彩的“表演”。

总而言之,预习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自学的必备条件,预习对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会让语文课堂大放光彩,更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

猜你喜欢
激励性生字微课
读儿歌识生字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生字辨识大闯关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