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地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2022-03-16 12:16吴明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材数学教师

吴明波

(昆明禄劝第一中学 云南·昆明 651500)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过程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多次课程改革经历中,面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受挫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种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共性问题

(1)被动学习问题。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学习习惯还和初中一样,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缺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具本表现在课前不定计划,课堂坐等听课,课前很少预习,课后缺少消化巩固。

(2)学不得法问题。一部分同学到了新学校,换了新环境,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位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有了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只有凭着赶做作业来弥补,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学习效果没有体现。

(3)忽视基础问题。一些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只想吃老本,进入高中后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满足于“怎么做”就可以了,对数学基础知识不够重视,而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标准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高,教学内容做了更新,学业质量标准评介更加系统,学生一时之间出现知识“断档”“卡壳”现象,学习过程一经受挫,数学兴趣慢慢减弱。

(4)教材设置问题。连续的调整和修订,新版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编排不够合理,知识点删减变化太快,训练习题与教材内容搭配不够严密,数学科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待更好理顺,这些问题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出新的挑战,对教师本身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

1.2 民族地区特例(个案)

(1)学习条件(工具)差别化问题。民族地区高中教育近年来因校点撤并,不断推进教育优质资源配置,县城区域成为高中集中办学片区,乡镇初级中学生源越来越少,“师资不优”“师资过剩”双重问题显现。“传统办学”“远程直播”认知误区,一定程度上造成各校间教学条件(工具)的不平衡和不对等。仅以笔者所在禄劝第一中学远程直播教学为例,2006年,首办高中理科直播网班50人,现已达初、高中直播(录播)办学15班850余人规模。这样的特例(个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必然是存在影响的。

(2)休学、复学人次提升问题。仍以禄劝第一中学为例,2019年,2020年,2021年,学生休学、复学人数分别为:68(72)人,85(80)人,92(94)人。如此众多的学生的休学、复学,同样,对学校的管理提出难题,对学习进度安排、教学顺利衔接和有效过渡都存在着不小的影响。

2 认真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阶段的师生互动

2.1 要有着自我清醒的角色认识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数学四能”。围绕这一课程目标,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初、高中教材都存在脱节的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2 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这个阶段要学会“刹车”,围绕学生做一做教学反思,要反观学生群体,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是否达到师生互相适应,教学效果是否达到目标设定,适应了就微调,不适应则要及时做出改变。

2.3 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知识衔接不好、学习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用最好的方法辅导学生进入角色,学好数学。

2.4 要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高度来掌握科目。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衔接的实施策略

3.1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新课改

首先,要认识到进行教育改革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深入了解新课改的目标。其次,教师要时刻补充知识,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也要重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自身的知识量,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补充,互相进步。同时,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人文关怀。

3.2 提前做好“学生功课”,注意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衔接,面对每一届新生入学,要充分了解学生初中的学习内容、学习程度,甚至毕业学校情况,家庭具体情况,个人兴趣爱好,未来理想打算,等等,做得越细越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道关口,就帮助他们整理好《初中个人数学史》,引导续写《高中个人数学穿越史》。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时段,要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能够正视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紧扣教材根本,适度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高中数学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据和根本,同时也要适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有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然后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互相讨论、交流意见、联系实际,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把这些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来,补充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3.4 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地运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会感到枯燥乏味,慢慢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削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进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主动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很高,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特别是许多同学在小学、初中数学成绩都很好,但进入高中后,多数学会产生难学、学不好等畏难情绪。为此,希望每个高中数学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引起重视,做好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研究,让学生少走弯路多走坦途,顺利完成学习过渡,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真正认识、发现、接受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的美。

猜你喜欢
教材数学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