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2-03-16 23:45谢新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周长习题课题

谢新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阅读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前提。数学语言抽象,逻辑性强。只有反复阅读、读得得法,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乐于表达,善于说理,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一课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数学阅读,促进学生说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重点读课题,于认识起点处寻理

“课题是数学学习的方向。”面对新的教学课题,我们不仅要力图在导入环节,将课题内容表述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对课题进行充分阅读,提问了解学生从中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联,在认识起点处引领学生探索知识背后的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这一节课的导入时,教师让学生先读课题,再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关键呢?学生有层次地说出平面、周长和面积,唤醒学生的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课题进行初步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接着依次提问:你怎么理解平面呢?请你举例说明。最后追问“什么是周长?什么又是面积呢?”让孩子摸摸它的周长和面积在哪里?

这样的教学,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准确把握学习目标的阅读,学习材料来自于学生自己理解的生活实物,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以学生数学阅读促进学生解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寻理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学习的本领。

二、精准读概念,于知识联结处讲理

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正确理解和使用数学概念,是当前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根基。因此,阅读概念时,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要一字一句仔细、精确阅读,把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要弄准弄清;关键性的字词,更要反复推敲,逐字逐词逐句地去理解;同时,对所学习的数学性质,定理,不但要精读,还要熟读熟记熟用。只有帮助学生精准读概念,感悟内化知识,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这一节课的概念时,教师出示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封闭图形?有的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讲理,说道“头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有的学生则边演示边讲理“从一个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头尾相连是关键性的,它突出来了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紧接着教师提问哪些图形可以用周长公式?学生说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字母公式。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地问:关于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请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说说。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要先学长方形的面积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这样的问题,重在让学生精准描述数学的相关概念,化抽象为直观,要将周长的“理”(围成平面图形边的长度和)“联”起来,将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而通过一句:你们发现了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孩子们开始对图形间的联系进行二次梳理,发现了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沟通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深刻挖掘、理解知识中说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萌发“我要学数学”的体验。

三、巧妙读习题,于资源应用处辨理

“习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数学教材中的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有代表意义的题目。因此,教师要把教材中的习题作为阅读的重点,通过学生对教材中习题的阅读,在感知中体验,在辨析中明理,理解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这一节课的练习环节时,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1)周长为16厘米,说出图形形状和各边长。

(2)面积为16平方厘米,说出图形形状和每条边的长度。

针对上述两道习题,要求学生先进行阅读,比较以上两道题目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题目中的细微差别的词语,让学生从中明白,要认真阅读题目,虽然两道题目之间只有几个字不同,但是题目中的含义和要求却截然不同。接着教师问,这样的图形能说得完吗?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经历阅读、观察、证明、推理等数学活动之后,语言表达更加规范,思维更加清晰。

四、善于读故事,于思维深刻处悟理

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拓展学生课外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数学的科普书籍、数学报刊等数学读物,将数学阅读从课本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深刻认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敏锐。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和复习”这一节课的总结拓展时,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六个女儿。一天,她把六个女儿叫到身边说:“女儿们,房前有一块空地要分给你们。”说着,老奶奶拿出六根同样长的绳子,说“你们到空地里去,每人拿一根绳子,你能圈到多少地,就分给你多少地。剩下的地留给奶奶。”六个女儿一听,拿着绳子往空地里跑。课件呈现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女儿,你会圈什么图形?为什么?”当学生纷纷回答后,教师说道:可是,他家的小女儿明知圆的面积最大却圈了长方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故事中蕴涵了什么数学道理?

在复习课即将结束时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阅读的共鸣,而且还让孩子们懂得了聪明加善良就等于智慧,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有智慧的人,凸显“立德树人”,让孩子们悟出这个故事背后蕴涵的道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爱”的教育,真正懂得数学阅读的价值。

重视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还需要落实到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聚集说理的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引领学生在重点读课题,精准读概念,巧妙读习题,善于读故事中,学会阅读的技巧,激发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数学说理的过程,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透彻,让阅读成为学习数学的利剑。

猜你喜欢
周长习题课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