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肝支切断与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分析

2022-03-17 22:41刘思颖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刘思颖

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的疗效及其对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防治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94例胆道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胆道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中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胆心反射、胆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5.74%>80.85%)相对更高(P<0.05),而胆心反射发生率(2.13%<8.51%)和胆心综合征发生率(2.13%<6.38%)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胆道外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有助于防治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促进其良好恢复。

关键词:迷走神经肝支切断;胆心反射;胆心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胆心反射又称迷走神经反射,由于胆囊或胆道受到在手术中受到刺激,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肌活动,出现功能障碍。而胆心综合征则是受到胆囊、胆道疾病或胆总管压力的影响,引起交叉的胸4~5脊神经反应,患者心功能会受到影响。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属于非器质性病变,是胆道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则会引发心梗,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有效治疗胆道疾病,选择合适、恰当的术式,加强对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防治[1]。本文探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的疗效及其对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94例胆道外科疾病患者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疗,经临床诊断,符合胆道手术指征,将以上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8例,最高龄79岁,最低龄40岁,平均年龄(56.9±5.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6例,最高龄81岁,最低龄43岁,平均年龄(57.2±5.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胆道手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根据腹部彩超和CT影像,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灶部位严重程度,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如出现异常表现,则需要采取抗感染、消炎和营养心肌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脏不适症状,进而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实施手术,去除病灶组织,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患者在胆道手术中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切口位于上腹正中,进行腹腔探查,观察肝胆及其他脏器情况,确认病灶位置。经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切除病灶组织。同时显露肝左外叶,寻找小网膜内迷走神经肝丛,并分离出3~5cm的长度,予以切断,细丝线结扎,最后予以清洗和缝合。术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持续进行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对于并对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提高警惕,预防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胆道手术疗效,统计其完全治愈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胆心反射,胆心综合征,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胆心反射,胆心综合征,见于表1:

3讨论

在胆道疾病或胆道手术的影响下,患者的胆囊受到疼痛刺激,作用于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背核发出迷走神经纤维,进而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痉挛,继而引起胆心反应。而胆心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的内脏感觉神经受到刺激,作用于脊髓灰质和内脏运动神经,最终也会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痉挛,重症患者则会出现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在胆道疾病的治疗当中,常规采取消炎、利胆、解痉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冠状动脉收缩、心肌血氧供应,对于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改变提高警惕,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将小网膜内迷走神经肝支切断,以去除对肝胆的迷走神经支配,阻断胆囊和心脏之间反射弧的形成。在手术作用于胆囊时,可避免胆囊壁的内脏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避免迷走神经纤维的发射,现在那个活动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防止其对于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造成干扰和妨碍,便于彻底清除病灶,进而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相比于传统的胆道手术方法,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组研究接受显示,在胆道手术中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95.74%(45/47),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13%(1/47)和7.14%(1/47);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80.85%(38/47),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1%(4/47)和6.38%(3/4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迷走神经肝支切断对于预防胆道手术后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的应用较少,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组研究的病例相对较少,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判断其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2]。

综上所述,在手术治疗胆道疾病中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阻断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维护冠状动脉血管和心肌功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杨春萍.65例胆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245-246.

[2]龚平明,姚成礼,牛旭,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心反射39例临床防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7):5647-5649.

363650190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