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影像学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3-17 23:00江小华潘玉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关键词:容积先天性畸形

江小华 潘玉冰

摘要:目的:对比了解64排动态容积CT以及MRI两种检查诊断方式在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与分析,使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均等地分为各16例的两组后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64排动态容积CT进行诊断,观察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MRI检查诊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以及诊断结果。结果:接受64排动态容积CT进行诊断的对照组患者诊断结果中锥体分节不全、椎体不分节、半椎体、隐形脊柱裂、楔椎、蝴蝶椎、肋骨变异以及对比最终诊断结果的诊断准确率数据分别为11(68.75%)、10(62.50%)、12(75.00%)、9(56.25%)、13(81.25%)、4(25.00%)、5(31.25%)、14(87.50%),接受MRI检查诊断的观察组患者对应诊断数据分别为10(62.50%)、10(62.50%)、13(81.25%)、9(56.25%)、13(81.25%)、3(18.75%)、4(25.00%)、15(93.75%)(P>0.05)。结论: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者使用64排动态容积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共同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64排动态容积CT;MRI;先天性脊柱畸形;DTI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脊柱畸形是指人体脊柱的矢状或冠状位在生理表现上偏离正常人体生理位置的异常形态,而在先天性患者中,一般由于在胚胎发育阶段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髓节脊索发育异常,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诊断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的辅助进行诊断,本项调研的主体就是64排动态容积CT以及MRI+DTI序列两种检查方式,希望通过对比了解二者对于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3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检查与分析,患者接受诊断观察研究的时期为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使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均等地分为各16例的两组后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7:9,年龄范围中最小龄10岁,最大龄59岁,平均年龄(7.49±2.51)岁,在症状体征中表现为脊柱侧凸者10例,脊柱后凸者6例;在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6:10,年龄范围中最小龄1岁,最大龄15岁,平均年龄(7.83±2.64)岁,在症状体征中表现为脊柱侧凸者11例,脊柱后凸者5例;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确认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确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效力(P>0.05),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调研内容,并且签署相关确认文书,研究论题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最终检查结果及体征表现确诊符合先天性脊柱畸形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对检查与治疗的依从性较高。

排出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患者,考虑或确诊组织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基线资料完善度欠缺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64排动态容积CT进行诊断,操作及诊断团队在研究期间内未进行调整或更换,检查使用64排CT扫描仪,首先设置仪器参数:层厚5mm、准直角器64×0.6mm,设置扫描模式为螺旋扫描,具体层厚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扫描范围进行具体调整,扫描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查,扫描完成后将扫描数据上传进行呈像构建,设置骨算法、层厚1mm、间隔0.5mm,计算构建后对得到的三维呈像进行分析与诊断[1]。

观察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MRI检查诊断,操作及诊断团队在研究期间内未进行调整或更换,检查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仪,首先设置参数SETlWI「TE- 12ms、TR-543ms」,SET2WI「TE-101ms、TR-4000ms」,层厚3mm、矩阵256×256、间距0.3mm,之后对患者脊髓的矢状以及冠状位进行扫描,并将最终成片交由诊断团队进行分析与诊断[2]。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以及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整体数据使用SPSS 26.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合与处理分析,(x±s)均数标准差作为数据体现形式时t参与后续检验,%率作为数据体现形式时x2参与后续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效力。

2结果

对比结果可见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中锥体分节不全、椎体不分节、半椎体、隐形脊柱裂、楔椎、蝴蝶椎、肋骨变异以及对比最终诊断结果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具体见表1。

3討论

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检查分析,发现64排动态容积CT以及MRI两种检查方式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并无显著效果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变量控制后分别进行不同的检查诊断方式,一组接受64排动态容积CT进行检查诊断,另一组患者接受MRI进行检查诊断,在最终检查结果的对比中发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无显著差异,所以在两种检查方式分别进行单一检查诊断时效果相当;后续通过对两组中判定为不能诊断(对照组2例,观察组1例)的患者进行两种检查方式交互进行,结合两种检查结果共同诊断后,诊断准确率能够达到100%,MRI和CT能够在各自诊断结果的基础上相互印证,增大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影像支持[3]。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者使用64排动态容积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共同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向旭, 张晓亚, 尤国庆,等.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RI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 19(3):3.

[2]梁艳山, 张小安, 赵鑫,等. MRI诊断胎儿脊柱脊髓畸形及序列选择[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

[3]和福, 王鹤翔, 聂佩,等. 脊柱畸形性骨炎的CT及MRI表现[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 30(3):5.

1680500511249

猜你喜欢
容积先天性畸形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容积和容积单位(部级优课)
完形填空专练(一)
巧求容积
爷爷的输液瓶
畸形蔬菜总动员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