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联合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3-17 00:56刘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脏骤停

刘芳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联合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护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6月-12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选择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联合自动心肺复苏仪。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联合自动心肺复苏仪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加强抢救效果,该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骤停;自动心肺复苏仪;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心脏骤停是指受不同因素影响在不可预计的情况下心脏搏动停止,从而导致循环中断、心泵功能异常。该病情通常发生在突发性心血管患者或创伤患者中。如果患者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容易出现内脏受损、缺血缺氧的情况,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科学合理的复苏措施能够挽回患者生命。近年来,有关医学报道提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联合自动心肺复苏仪应用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过程中效果显著。为了对此进行探究,本文将12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20年6月-12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男性、34例女性,年龄(60.36±3.88)岁,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80岁;观察组:3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61.16±4.08)岁,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1岁。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1.2.1對照组

病人被送到急诊室,经过医生的检查,确认心跳和呼吸停止,立即接受 CPR治疗。其中,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配合医师进行胸部按压、辅助病人开通静脉通道、进行心电图等检查。

1.2.2观察组

成立抢救小组,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分诊护士要迅速地检查病人的伤情,然后将病人转移到急诊室,然后将病人抬至抢救床。护士 A站在病人的右手边,与心电监护仪相连,10秒钟内,需要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并打印出心电图。同时,管理患者呼吸道情况,做有效吸痰处理,协助主治医生做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调整适当参数,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测,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护士B站在患者左侧对循环系统进行管理,在2分钟之内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创建静脉通路。护士C谨遵医嘱给予患者抢救药物,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导管,以导管刻度的依据向组长报告有关数据。护士D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其中包括瞳孔、意识等,帮助其他医护人员完成物品传递,对抢救环境进行维护清点所需物品,对患者隐私部位进行保护。同时,负责B超及心电图等后续检查管理工作,使抢救过程得以完善。在抢救期间,抢救室内药品及抢救器材处于备用状态。病人的床头要有一个负压吸引器和一个通气器,病人的床尾要有一辆医疗车和要拼车,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及时开展抢救工作。医务工作者使用AutoPulse100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胸部按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脱下病人的衣服,躺在 CPR平台上。同时,病人的腋下与自动 CPR面板上的黄色定位线保持一致。病人的姿势调整好后,用 LifeBand胸外按压带将病人的胸部固定住,然后启动自动心肺进行复苏。该系统会根据病人的胸部大小,自动调节装置,并提供适当的心脏压力。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其中包括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则行秩和检验,非等级资料行x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对分析

观察组患者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心搏骤停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疾病,大部分患者并无先兆症状,通常突然发病,少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前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会有乏力、头晕、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心搏骤停病情危重,通常情况下无先兆症状,病发突然, 仅有少数患者会在发病之前出现心悸、乏力、头晕的症状。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需要反复评估、持续进行,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确保治疗的科学性、规范化。只要患者能恢复呼吸和心跳,就能完成血液循环。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的抢救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综上,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联合自动心肺复苏仪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加强抢救效果,该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亚,白思怡.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技术在心脏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6):2876-2877.

[2]管建琴,张益香.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1(14):94-95.

[3]程薇薇.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244-246.

1487501186234

猜你喜欢
心脏骤停
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术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
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胺碘酮治疗心脏骤停的效果观察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与护理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骤停1例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