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常态化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022-03-17 01:27罗雪芹罗佳佳张田田黄敏雪库添晴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心理健康大学生

罗雪芹 罗佳佳 张田田 黄敏雪 库添晴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了许多影响。为疫情防控,高校不得不转变以往管理方式,使学生交流机会减少,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本文依据自编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1引言

自疫情以来,高校转变管理方式,党和政府多次召开高校心理健康建设座谈会,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工作。高校采取居家上网课、临时封闭管理、减少聚众活动等措施,学生若不适应这种情况,则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厌学等情绪。本论文采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多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政策。

2研究调查

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以网络形式进行,共收到有效问卷117份。调查对象为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大二学生最多占比64.1%,男女比例相当,分别为46.15%,53.85%。调查数据显示58.97%的学生对疫情下的大学生活表现一般满意,64.96%的学生称心理问题不是身边存在的普遍问题,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呈现总体良好态势。但由于社交活动减少,过半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感到孤独,且排解方式较单一。本文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3疫情背景下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3.1高校管理方式轉变,新生心理落差变大

2020年以来,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幻想生活与现实处境存在矛盾,易产生落差心理。在此之前,幻想活动丰富多样和行动自由,直至出现封闭管理,各种社交活动几乎难以开展,孤独感接踵而至,甚至个别学生出现封闭心理,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疫情初期,学生对新冠病毒的了解程度不够,以及对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有恐慌情绪。

管理方式变化,大学生的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的冲突增加,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和负面影响较大的心理暗示,并多次体现到学生的日常言行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人际交往、学业情况、情感沟通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1]。

3.2就业形势不明朗,应届毕业生存在工作焦虑

疫情初期,大部分企业生产受到冲击,社会经济增长缓慢,居家隔离的大学生家庭中就业人员明显能感受到就业压力。尤其对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家庭,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情绪,影响在校正常生活生活。

站在疫情风口,许多产业面临淘汰,新生产业应运而生,不成熟产业趋于成熟,给毕业生带来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与淘汰产业相关,例如传统线下企业,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不看好。新生不成熟产业例如康养,知识付费等,因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不完善,这将会成为学生为就业前景困扰的因素。

疫情的存在,让很多应届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留有遗憾。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就业或考研压力。受疫情影响,学校许多工作被迫推迟,不确定性会导致无形的焦虑和恐慌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实习经验不足,难以把握现有工作机会。在疫情管控政策下,许多学校减少或延期学生实习时间,个人的实践地域范围和实习内容也有所局限[2]。

3.3高校对心理健康工作建设认识不足

对心理健康工作不够重视,少数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心理问题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其纾解对象主要是情绪体本身。高校在疫情常态化下,容易忽视疫情造成的长期影响,例如试图在班级内设立心理委员职务,以便了解各班学生心理状况,然而达到的效果值得反思。

3.4开展工作难度大,应对方式较单一

心理问题作为一种主观私密问题,学生未完全真实表达个人感受,导致高校对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扰不够了解,且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学校心理教育,主动参与性不高,心理辅导若未能及时疏导学生压抑心理,将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

4疫情常态化解决心理问题的可行方案

4.1个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转变观念

疫情就是责任,防控就是命令。一方面,疫情改变了生活学习,个人日常习惯,以及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但增加了学习时间,有了更多机会培养兴趣爱好,大家有了一个秩序良好的公共场所。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疫情形势下,个人要学会去学会适应,适应在这个时期下的生活状态。

4.2 调控不良情绪,释放压力

做情绪的主人,寻找机会调节个人情绪。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寻找方式丰富课余生活,转移悲观情绪。通过美食治愈不良心态,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向他人倾诉获取心理需求。

针对研究结果中显现的问题,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做好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树立定能战胜病毒的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其情绪体验,才能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抗击疫情[3]。

4.3高校尽可能开展活动,转移学生压力

随着疫情常态化后,国家的防控措施日益成熟,学生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保障,在这种情势下可适当开展活动。在此调查中,有47.86%的学生表示可以通过学校活动解决,临时封闭高校在疫情措施到位情况下可采取解封,开展社交活动,转移学生压力。

参考文献:

[1]宗传军,张颖,马彩霞.大学生心理落差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1):84-86.

[2]张人上,顾昭明,邱久睿.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18-19.

[3]马振,贾长胜,尹婷婷.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04):127-133.

2726500520299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心理健康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