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语音情绪感知研究

2022-03-17 01:27张利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3期

摘要:通过本文的研究,了解我国现阶段4-5岁已经完成人工耳蜗植入和听力能力健全的儿童对语言情绪感知能力的差异,通过对比发现,为儿童在语言情绪感知的康复提供理论参考。笔者将已完成耳蜗植入正在康复10名儿童和幼儿园10名学生参与到测试研究中。在保持环境场所安静的条件下,为儿童播放不同语言情绪的声音,并要求学生在听后来对声音表达的语言情绪做出判断。测试结果如下:1、听力正常的学生在对语言情绪的判断上正确率要明显高于人工耳蜗植入的学生;2、听力正常的儿童在对于生气和高兴的情绪上容易出现判断错误,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对所有的语言情绪判断较为混乱。通过研究结果来看,4-5岁的已完成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在对语言情绪感知判断上有着很大问题,康复机构以及特殊学校对此应该针对性制定关于语言情绪感知的训练内容。

关键词: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语言情绪感知

【中图分类号】 R76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1 引言

通过我国在2021年全国残疾人情况调查中可知,现阶段我国有2800万的人听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中3-7岁年龄阶段中有12万名儿童在听力方面有着严重问题,全国每年都有数万名的新生儿从出生就伴有听障问题。为了让听力问题严重的患者,能解决患者重拾听力能力的办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蜗(CI),通过人工手术植入电子耳蜗,将外界的声音以电的形式传递到听觉神经,通过这种方式,让存在严重听力问题的患者再次能够接收到外界的声音。

人工耳蜗的植入解决了患者的语言理解困难和表达能力缺失,让使用者对语言学习有了更好地感知和表达。在随着人工植入耳蜗使用时长的增加,听障儿童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很快就能到达一个正常水平。同时在对语言情绪感知和表达有着极好地提升,能保证患者进行日常口语交流。在植入之后,听障儿童需要一个周期时间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很多的儿童在术后经过专业的指导训练下,语言达到和听力正常的儿童一个水平,甚至可以回到正常学校进行日常学习。

根据以上所述,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对于语言情绪的感知能力上要进行探索,针对出现的问题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让听障儿童回归到正常语言情绪感知水平,保证学生日常进行社会活动交流。

2 测试研究

2.1 测试对象

根据儿童听力能力的差异性,本次测试将儿童分为听力正常组和人工耳蜗植入组。其中10名听力正常儿童,保证测试对象没有存在听力、智力问题。10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年,测试对象除了听力存在问题,无智力等其他身体缺陷。

2.2 实验计划

在进行实验测试时,根据儿童日常常见的词语组成6句语义中性的句子,通过音频播放已录制好高兴、生气、悲伤三种语言情绪,让两组儿童分别进行测试,听取声音后做出判断,音频要保证清晰,无杂音,44.1Hz频率。

2.3 实验过程

通过电脑进行播放已录制好的语音,整个实验播放音量保持为60分分贝,每个儿童听取每段文件后对屏幕上所展示的表情图片做出选择,实验人员进行记录,实验前让每个学生熟悉测试内容和环境场地。

2.4 数据整理分析

将测试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考察被测试对象以及情绪类型对感知结果的影响。

3 结果

3.1 声音特征分析

根据表1数据显示,其中生气的基频均值最高,其次是高兴,最低的是悲伤。生气和高兴的两个基频范围上非常的接近,包括在基频标准差上都是差不多的数值。所以在声音特征上,高兴和声音非常的相似,悲伤与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别。根据统计分析得出,高兴和生气在声学参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悲伤与高兴和生气相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

3.2 实验结果

如图1所显示,听力正常的儿童在对语言情绪的判断上普遍要好于人工植入耳蜗的学生,统计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

两组测试对象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在听力正常组中,对于情绪判断正确率最高的是悲伤,其次是高兴、最后是生气。对于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三种情绪的判断争取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据数据来看,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在三种情绪上的判断识别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根据表2两组学生对情绪判断混淆调查结果,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人工耳蜗植入的学生对于3种情绪容易产生混乱判断,因此证明他们对于这三种情绪判断能力存在一定缺陷。反观听力正常的儿童,他们容易把高兴和生气进行混淆,但是根据声音特征来分析,高兴和生气的声学特征较为相似。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将学龄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组和听力正常组,进行实验研究论证。通过对高兴、生气、悲伤三种情绪感知进行判断,通过实驗数据发现,人工耳蜗植入组对于语言情绪的判断正确率要低与听力正常组,人工耳蜗组对3种情绪的判断容易互相搞混淆,正常组对高兴和生气判断存在混乱。根据本文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希望帮助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康复老师和家长对儿童在语言情绪感知能力上产生重视,制定符合学生个人特征的训练计划和内容,真正的帮助人工耳蜗植入的学生提升对于语言情绪的理解,更好地参加到社会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管海涛,顾文涛.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语音情绪感知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1,1904:274-277.

[2]陶仁霞.双耳双模式助听儿童音调感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许文飞.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情感韵律感知特征及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高秋玲.智力障碍儿童语音研究[D].鲁东大学,2019.

作者简介:张利(1982.05.10);性别:男,籍贯:辽宁省,民族:满族,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有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8750052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