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法治意识的渗透

2022-03-17 02:21赵焕勤
教育现代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意识

赵焕勤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 定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将全民普法与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工作,以有效手段强化法治宣教。而法治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各阶段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法治意识培养。尤其高中阶段,学生独立思维逐渐成熟,且容易受到社会多种复杂文化的影响,更有必要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规则意识。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加强法治意识教育的意义

(一) 高中政治教学情况

在于新课改推行后,国内各高中素质教育逐渐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倾向于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1]。近年来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素质教育在新课改要求下明确具体方向,且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在兼容性以及所占比重平衡性上存在一定矛盾。政治学科属于高中教学阶段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技术政治理论与知识的培养至关重要[2]。除此之外,可通过高中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对政治学科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但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为传统教育思想的作用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依然倾向于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讲述。此种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同时也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质疑与批判以及实践。在此种高中政治教学环境下,难以发挥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作用。

(二) 核心素养对高中政治的影响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下国内现代教育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要求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与其他学科对比,政治学科在任何一个阶段教学工作中均具有独特性。高中政治具备教育性与德育性特征,除关注对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强调培养学生道德品质[3]。而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点便是确保学生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对于其未来进入社会提供帮助。作为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观念,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确保政治教育符合核心素养要求[4]。核心素养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要求学生通过政治学习能够自主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主要内涵在于,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理念融合背景下,将学生发展视为核心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政治课堂渗透法治意识意义

法治意识教育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基于青少年犯罪率的提升,促使政治教育中的法治意识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5]。青少年犯罪与校园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与学生素质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以高中生为例,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界,此年龄段学生具有明显后胜心较强的心理特征。同时此年龄段学生还并未形成法律边界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与学校中出现错误后,并不认为有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认为个人犯错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甚至犯罪率。针对此情况,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育而言,有必要不断加强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促使学生在个人行为中能够自我约束,明确认识到个人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另一视角分析,在网络不断普及下,高中生利用智能手机可接触到大量网络信息,而其中不良违法信息对于高中生的思想观念甚至行为可形成一定影响。针对此情况,则更有必要加强政治教育中的法治意识培养[7]。

二 目前高中学生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教育内容覆盖不完整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而高中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主要知识源自学校的学习,而法治意识也同样如此。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中对于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内容明显较少,难以发挥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作用。其中多数学校虽然设置法治意识相应课程,但并没有专门的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在此种情况下,多数教师选择在课堂中简单地强调而一带而过[8]。国内各高中也较少组织法制宣讲会或组织学生观看普法栏目,校园的宣传栏以及板报等,也都不会涉及到法制类相关知识。总结而言,在现代高中教学中,整个校园缺乏法治氛围,而学生在此种环境下也难以培养自身法治意识。

(二) 教师与家长本身存在法治意识不足现象

高中阶段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与学校,为此家长与教师承担重要责任[9]。在学校方面组织法律知识教学,需要教师本身具备充足的法治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的专业性较强,虽然政治教师具备一定法律知识,但理解深度明显不足,这导致其难以顺利开展法治意识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注意。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利于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在家庭环境中,多数家长将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及教师,忽视自身个人行为与素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但实际上家庭环境对于高中生的个人行为及品质影响深远,若家长存在多种不良行为,则难以树立榜样,要求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渗透法治意识策略

(一) 基于环境改革凸显法治教育氛围

学校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均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学校环境具体为学校教育活动必要的客观条件可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学校的物质设备建设会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创造能力培养。物质环境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对于学生的个人品质也具有一定影响。理想的校园环境可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状态[10]。基于此种关联性,国内各高中应积极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或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类节目。在校园环境上,对于文化墙与宣传栏等场合,增加法制宣传内容,组织各年级以法治为主题进行黑板报制作。同时也可在学校内组织法制知识竞赛或辩论比赛,有助于提升法治意识培养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 教师与家长在自身法治意识与教育上调整

高中政治教师是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为此有必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法律理论知识,以及对法律意识的理解深度。可利用普法栏目与网络平台等学习法律知识,延伸法治理论知识面。法治意识具有抽象性特征,学生接收难度较高,为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教师对于现有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此种指导思想下,高中政治课程可尝试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1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法治意识相关专业知识。此种教学模式具有趣味性,容易吸引学生注意。作为家长,需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约束自身言行举止,避免个人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可渗透法律意识。例如,在家庭生活中观看普法栏目中结合实际案例对孩子进行法律意识的一样。

(三) 引入中外法学思想开发学生法治思维

法治属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时代进步的重要表现。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在青年学生中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12]。若想青少年深刻理解法治精神并落实到实践中则,前提条件是促使其明确法治的来源以及历史,深刻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在思辨课堂中与法学家的思想碰撞,可拓宽学生视野,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并感悟法治精神的内涵,同时树立起法治观念并弘扬法治精神。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可积极开展法学思想辩论赛。以政治学科知识与法治精神作为基础,选择贴合实际生活的话题作为辩论题目,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代表辩论题的正方与反方依据自身所持观点进行相关资料的采集。通过课堂内对法治相关知识的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辨精神,同时也可充分凸显政治课程的特色。除此之外,辩论活动的开展还可影响到学生的内心及行为,促使其逐渐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另外,可在学校内被我组织法治精神演讲比赛。学生自行收集与法治精神相关的资料,而政治教师可给予一定指导。通过在学校内演讲,影响到个人法治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他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强化教学内容上的吸引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强,教材作为政治教学与法治意识培养的主要工具存在。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渗透法治意识则需要在教材内容上进行调整。可将政治教材中知识点与法治内容进行连接,辅助学生创建起正确的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充分明确教材的核心内容,对教材中相关法治意识培养的知识点进行提炼,重新进行教学方案设计。通过对政治教材结构及内容的重新调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为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奠定基础。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培养法治意识需要与相关法制案例进行结合。若单纯借助于教材内容,直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显然无法加深学生印象。针对此情况,政治教师可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相关案例的采集,对于案例的选择应贴近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具有代表性。通过案例分析有助于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加深对法治意识的记忆与理解。另外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更偏向于理论。针对此问题,作为政治教师,应做到寓教于乐,采用案例教学与探索式教学模式等提升政治课堂兴趣度。

(五) 将案例带入政治课堂法治意识渗透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材中存在一定教学案例,此种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不高。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案例并不会发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发挥出辅助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作用。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对教材案例进行合理选择,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案例剔除。选择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且社会关注焦点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通过案例分享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对于法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案例学习中感受到法律的正义。以高中阶段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学校以往发生过的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享讲解法律知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信服力。

(六)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高中政治教学的法治意识渗透,有必要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还需要发挥出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以往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教育存在一定缺陷,并未覆盖法治意识教育相关内容。针对此问题需要积极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改革,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作为重点重新进行课堂设计。网络教学模式更容易吸引高中学生的关注,可作为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相关设备,创新课堂教学环境[13]。

四 结语

以核心素养作为背景,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渗透法治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作为政治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创新,为法治意识渗透奠定良好基础。在学校方面可通过营造校园法治环境,对学生思想以及行为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