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教学与思政融合实践应用

2022-03-17 02:21胡芳心
教育现代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解析栏目思政

胡芳心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洛阳)

《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是新传类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作为一门专业分析、解读、研究国内外优秀广播电视栏目的课程,大多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目标是课程精选国内外优秀经典广播电视栏目,并按照不同节目类型,如新闻类栏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60分钟》,谈话类栏目《开讲啦》《锵锵三人行》,文化类栏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等,较为深入地分析优秀节目的背景、架构、特点与创新之处,并较为全面地呈现节目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将中外相关节目的知识关联,客观地反映节目间的相互影响,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和解读各种类型的优秀节目,学习了解优秀节目的成功之处。同时,通过对优秀经典节目的个案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并且能用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媒体、解读媒体,进而帮助学生结合专业技能自己尝试去创作各类节目。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任何一门课程建设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要真正落地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科学设计与推进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是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课程建设为“主战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构出一个以全员、全课程参与的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外经典栏目解析》的课程思政建设,更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媒体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和文化的认同,加强专业能力与职业之道相统一,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课程教学中引入OBE教育理念

1 9 8 1年由美国学者S p a d y率先提出的O B 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或称需求导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OBE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结果为导向,其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后取得的学习成果。它与传统的正向教育模式,即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步骤来实现教育目标不同:OBE理念则是采用“反向回溯”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通过“预期成果设计→预期成果实施→预期成果评价→预期成果反馈”驱动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进达成预期学习目标[3]。OBE教育理念要求学生革新学习方式,发展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提出项目建议、完成项目策划、开展案例研究和进行口头报告等,展示自身的能力。《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教学目的及课程特点与OBE理念十分吻合,因此在OBE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改革不仅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更加契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 《中外经典栏目解析》中案例的选取

该课程对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要以国内电视节目为重点,以全球优秀和经典的节目为参照,以某一类型电视节目的历史和发展为背景,以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发展为前瞻。案例的选取侧重两个方面:一是经典的、优秀的案例,如《新闻联播》《60分钟》等等,这些节目大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二是最新的、创新的案例,如《典籍里的中国》《奔跑吧兄弟》《奇葩说》等等,这些节目往往比较鲜活,也反映了当前全媒体时代下节目形态的最新发展情况。

(二) 紧扣时代主旋律

在对节目进行分析和讲解时,更需紧密结合当下,紧扣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优秀节目的现实意义。例如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与新媒体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兼具文化经典重塑和社会文化重构的软性功能,而且节目努力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上进一步寻求突破,用诗意激发大众为新时代拼搏奋斗的精气神;同时注重用诗词立德树人,加大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设计力度,充分体现出近年来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果。授课过程中,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优秀节目案例,向学生较为深入地介绍优秀节目的背景、架构、特点与创新之处,较为全面地呈现节目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成功之处与提升空间,并将中外相关节目的知识加以关联,客观地反映节目间的相互影响,这不仅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观念。

二 《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教学改革

对于《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这门鉴赏力很强的课程,教师首先要提高课程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注重挖掘《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取任务导向的教学思路进行改革。

(一) 改革目标

思政教育的内容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并不能直接体现在学科知识点中,因此需要教师从各个角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乃至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充当教学角色等教学模式,课堂上体现思政教育,以及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间接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 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常的教学中易存在误区: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认为,思政教育应是高校思政教师及辅导员的工作。虽然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会侧重于传授专业课知识,或认为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会破坏原本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因此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上还不够。

其次,课程思政教学缺少活力:在《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当中,经常面临教学资源不到位、教学缺少活力等问题。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疫情期间网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对课程思政接受度不高: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外经典栏目解析》学习好各类节目的特点就行,所以在讲授相关课程思政内容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或认为课程思政并没有完全结合本课程,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总体接受度不高,不利于施行《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的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且课程思政在知识导向和引导学生方面的功能也不能有效发挥。

第四,学生缺乏对节目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外国一些节目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堂上所讲授的节目案例都是经过严格、认真筛选的,然而学生在生活中以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网络上看到的各类节目良莠不齐。例如外国的一些节目以其新颖的内容、精良的制作吸引大批中国大学生观众的同时,也在传播过程中输入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现阶段中国主流文化仍然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蚀,一些外国的节目中所蕴含的个人主义已在大学生群体当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很容易通过这些外国节目受到外国价值观的影响。

三 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实践应用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如何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欣赏水平,提升鉴赏能力,提高思想、艺术境界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节目分析与节目创作中传递主流价值观。作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在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引入OBE教育理念,融入课程相关思政元素作为思想政治引领,树立艺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艺术观,节目创作要“响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不仅学会欣赏节目的艺术性、高雅性、新颖性,还能辨识节目的思想性、方向性、健康性及价值引领,进而以正确的眼光和思想境界,提高学生欣赏节目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对节目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将思政内容应用于节目分析与节目创作上,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制作、传播和表现节目的过程中,传递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节目旨在出“精”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逐步培养学生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打造好的文艺作品。

二是在制作节目和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引入OBE理念,融入课程相关思政元素。现在看来已初见成效。比如每年学校与当地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洛阳龙门诗会”“声扬四海”汇报演出等品牌节目中,学生的参与度、节目的质量、学生的选题等方面,包括影响力逐年提高,这也就说明学生在欣赏中外经典栏目的时候,对各类节目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明显的提升,从而应用于他们创作、制作的节目表现上,使得节目在思想性、宣传性、观赏性、艺术性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节目已成为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名片”。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参与校内校外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采、编、播的实践过程中,以及参加各类活动与比赛的过程中,均体现出对于不同类型节目较为清晰的理解和认知,并在节目创作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培养模式:①在实际课程教学应用时,以经典案例筛选、学生自主鉴赏解析、独立创作各类节目等知识和应用模块为单位,建设课程资源,安排教学计划;②形成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建设的教学实践经验,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变;③运用现有通信手段,搭建课程交互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与教师沟通,从而获得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艺术指导和技术支持[4]。

以上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对《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收到良好效果[5]。

四 结语

基于OBE教育理念,在《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课程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点教学模式,采用反向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对优秀经典节目的个案分析,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自主鉴别与解析国内外各类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节目,结合专业技能自己尝试去创作各类节目。

《中外经典栏目解析》这门课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融入党史及“四史”,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红色基因和主流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用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媒体、解读媒体,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仅学会如何欣赏节目、怎样欣赏,还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进而培根铸魂。

猜你喜欢
解析栏目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关于栏目的要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栏目主持人语
睡梦解析仪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电竞初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