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2-03-17 06:05
课外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评价

胡 芳

(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低年级阶段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学的落实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教授,更要发展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展示预留空间。但是,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良好的表达交流氛围难以形成,学生自身的表达意识也不易调动,学生语言表达两极分化的问题愈加严重,优化口语教学结构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一项重点内容。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多元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对学生今后的进阶性学习也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较低,口语表达成为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从发音、拼读、连贯性、情感表达以及语义分析、对话开展等多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意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基于相应的口语表达情境,引领学生学会正确地聆听,有效地表达,妥善地应对,和谐地交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引领学生学习进步具有多元意义。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推动学生语文思维完善

核心素养理念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大量积累和运用语言,更要从思维层面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启蒙。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基于相应的语境,让学生学会主动交流,适当延伸,丰富创造,这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彰显,更是推动学生学以致用、学习创造的重要基础。口语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鲜活思维外显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表现意识,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主发挥。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意识非常强,对教师提出的观点,学生难以主动去分析,开展有效的辩驳,这一模式之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僵硬。立足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示范、引领、模仿、创造、话题延伸、自主表达、游戏互动等多个模式,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形成紧密融洽的共情关系,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相长,使教师的引领价值更好地发挥。

二、农村小学口语表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当前,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口语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引领意识非常强,但是真正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遇到了多重障碍,影响了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发展,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没有良好的普通话运用氛围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第一步就是要指引学生学习普通话,运用普通话,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发音、方言问题等。但是对很多农村小学校而言,学生从一出生就是在本地方言的环境下成长,学生对普通话接触的外部氛围较少。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时,很多学生也不能积极运用普通话来对答和交流。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咬字不清、发音不准等问题,这对学生自身良好表达交流意识的养成就会产生影响。而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之后,学生自身难以发觉和纠正,又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

(二)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带有羞涩心理

语言的学习需要反复尝试,不断运用,这样才能愈加熟练。但对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身语言交往的能力不是很强,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羞涩、退缩等心理。尤其是让学生上台展示时,很多学生紧张到无法张口,学生思维流畅性受阻,说出的很多语言也缺乏连贯性。学生自身口语表达基础不是很好,影响了学生连贯表达意识的形成,而学生自身的胆怯、紧张等心理使其思维创新受阻,整体上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流畅进行交往互动。还有一些学生表现为较大的沉默问题,不敢与人交流。

(三)低年级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结构相对简单

对农村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识字数量有限,很多口语表达训练也多着眼于比较简单的层面。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用词不准确、意义不完整、方言掺杂其中及前后缺乏连贯性等问题。有很多学生在可以表达的过程中不注重衔接词的运用,使整个句子结构非常混乱,学生要表达的语句,需要教师进行二次翻译才可以呈现给其他同学,这就严重影响了良好表达交流的氛围。学生在与人进行交流时,也难以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并给出正确回应。

三、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口语表达教学开展的基本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落实表达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接受意识比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标准语言的积累相对不足。因此,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发挥好有效的引领作用。通过多个渠道为学生营造语言表达的情境,教会学生标准的发音,指引学生进行灵活的学习。从低年级阶段的拼音教学开始,教师就可以通过标准音频引导、口型纠正、趣味配图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语自身的韵律之美,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

(二)直观性原则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多倾向于通过形象直接的方式来接收和记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运用直观的方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让学生由易到难,反复进行说话训练。对每一个文字,教师都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引导、动作分析、书写展示等多个环节,让学生直观学习。如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等图片教师要让学生直接去感知,并尝试与生活中的事物有机相连,简单拓展,如窗外的红花、鲜艳的红花、漂亮的红花,接着让学生尝试进行更高难度的拓展。如我看到窗外有一朵非常漂亮的红花,在阳光下鲜艳绽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正确的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明白长句子表达的抑扬顿挫,让学生尝试从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多个方面进行延伸,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效联想,丰富表达。

(三)互动性原则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口语表达训练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互动。从最简单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入手,让学生试着去回应教师的诉求,学会抓住重点,有效聆听,并尝试复述和重现。还可以从简单的问答互动入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尝试回答,让口语表达训练真正可以在学生中流动起来。让学生从单纯的说向听说互动有效迈进,从简单字词到短句,再到表达交流逐步推进。通过持续的、强化的、流动的学习互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表达的方法,消除学生紧张、羞涩等不良心理。

(四)记诵性原则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接触的很多资源,包括课文、绘本、音频、影像资源都带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为更好地教会学生灵活表达,并提升学生自身表达的层次性,教师要选择一些经典课例指引学生进行记诵训练,从简单的文字复述向标准记忆、有感情诵读逐步迈进。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而具体的记诵要求,并给出范本,让学生反复演练,这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热情。通过语言的积累更好地发展学生语文思维,为学生拓展延伸奠定良好基础。

四、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实施步骤

(一)优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张开嘴巴主动说

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读、讲、述、说等不同难度的训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展示。首先,教师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以学生座次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基本的说话训练。如教师通过大屏幕画面滚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画面进行读图、识字、组词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基础性训练,使学生习惯大胆发声,铿锵阅读,充分表现学生自身的语言积累。

其次,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说故事训练,教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一个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讲一讲其中的内容。既可以围绕整个故事来讲解,也可以说自己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形象,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对剧中一个人物进行配音,对经典语句达到准确记诵。这样一种口语表达模式更加贴近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故事、记语言,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深入情境、抑扬顿挫来呈现,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可以大大提升。

(二)落实方法指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层次性

在简单说的基础上,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口语表达训练。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课外文本的过程中学会更好地表达,尤其是很多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标准诵读,创新展示。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节课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精准诵读,并尝试层次性梳理。如文中提到了几种植物,它们的妈妈分别有什么办法。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学会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和分析,这可以让学生从机械记忆向思维提炼转变和延伸,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掌握科学表达技巧。其次,教师还可以联系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让学生进行生活联想,营造开放性表达氛围。例如,在《端午粽》一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粽子的实物,让学生联想自己家中在过端午节时会进行哪些活动。在包粽子时,粽子里面夹的是什么;粽子的外皮是用什么做成的;粽子的包裹要如何一步一步地进行。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尝试按步骤表达,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实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意识。此外,情境表演也是推动学生有效表达、指引学生灵活运用的重要一步。结合学生阅读的很多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情境表演,声情并茂地来演绎故事,如《动物王国开大会》《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等故事本身情节生动、趣味横生,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表达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有效互动,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依托有效评价,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在小学语文口语表达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评价是推动学生学习提升的重要一步。在教学评价展开的过程中,要能够覆盖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系统客观地给出相应的评价,并以评价推动学生更好地训练和进步。教学评价的落实可以采用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循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纠正和完善。在日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发音是否标准、句子结构是否完整,课堂能否积极发言,对表演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在话题表演中的精彩表现,对文本的接受情况等多个方面展开。以自我评价、同桌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每一节课的学习成果都要认真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学习进步,进而督促学生在后续口语表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参与。

在阶段性评价展开的过程中,可以以一个月为单位考查学生课文记诵情况、课外阅读落实情况、综合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及学生自身在语用能力发展方面的一些期待等。综合性评价的落实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结合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来评价,给学生提出中肯的发展意见,并让学生在后续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积极进步。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意识不强、缺乏表达自信、没有养成良好表达习惯等问题,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再对学生落实方法进行指导,然后以有效的教育评价指引学生不断完善纠正,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