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7 07:46程天娇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情境

程天娇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依托丰富场景展开阅读教学的形式,相对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具有趣味性强的优势,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学生面对熟悉的场景时会表现得更加轻松、自如,能更好地释放阅读情感。教师可以将课本中出现的英语对话内容、背景信息等融入情境教学过程,从生活化的角度着手,引起学生的关注。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偷工减料”,仅仅带领学生简单地阅读一遍文章。生硬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因此,在每堂课的阅读环节,学生仅仅将阅读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敷衍了事,整体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尽可能地创设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然而,很多教师认为阅读是带领学生读文章,习惯长期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这种片面的认识或者过于抽象化的知识讲解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发展他们的阅读综合素养了。

(三)对阅读教学本质认识不清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等,充分体现阅读与听、说、写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杨凡 2020)。然而,部分英语教师往往持有“为了阅读而读书”的观念,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学生看似认真阅读或学习,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媒体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教师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其中,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可以将阅读文本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欲望(乔英 2020)。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8 Happy New Year!时,首先,教师在阅读预习开始环节播放一个与我国“春节”有关的视频,视频内容显示“为了表达节日的喜庆气氛,家里的长辈会给孩子们赠送各种礼物,且礼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有洋娃娃、小汽车、球、CD机、游戏机等”。通过这个视频,学生就会明白“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还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其次,教师播放本堂课的PPT课件,将课本中叔叔赠送礼物的情景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并通过视频呈现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句型,如“Happy new year!”“What’s this?”“This is a ball.”“Thank you!”等。相同的对话背景会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会随着视频中出现的对话内容完成跟读,了解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肢体情境,增强词汇认知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初始阶段,词汇量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读懂阅读文本的基本信息。因此,在词汇的认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增强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肖瑶、杨楠楠 2019)。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文章中出现了play basketball、play football、swim、jump 等新词汇。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分辨和记忆这些英语词汇的含义,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成学校的操场,将课堂布置成各种运动场地的样子,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以swim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讲台上布置简易的救生圈、泳衣等装饰元素,然后模拟游泳的样子演示swim的意思。同样,在其他运动类词汇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肢体情境展开教学,可以是“教师模拟、学生回答”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模拟、学生回答”的方式。通过各种模拟化的肢体情境,可以让学生将英语词汇与肢体运动衔接起来,加深他们对新词汇的认读能力。

(三)游戏情境,营造阅读场景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化的学习情境,将课文中出现的内容转化为轻松、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对应的阅读学习任务(赖丹2018)。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时,鉴于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针对文本中学生与医生之间的对话,设置一些模拟的“看病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互动小游戏。首先,由于五年级学生对“看病”这件事非常熟悉,为了增加游戏互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医生常用的医疗器械道具,如听诊器、手电筒、测温枪等。其次,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中一名学生扮演医生(Doctor),其他学生扮演病人(Patient)。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扮演病人的学生在游戏中模拟询问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交流、互动。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对话如下:

Doctor:What is wrong with you?

Patient:I have a headache,I feel cold.

Doctor:Let me check.You have a fever.

Patient:What should I do?Doctor.

Doctor:You should rest at home,then take some medicine,and remember to drink more hot water.

Patient:Thank you,doctor.

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病因”进行灵活问答,如“我咳嗽了”或者“我觉得头好痛”等。只要是符合英语看病对话逻辑的语句应用规范的内容,都可以出现在互动小游戏中。通过这种游戏情景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很快记住其中一些新词汇,如 fever、toothache、headache 等,而且可以通过游戏的融入,在互动环节中熟练应用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问答句型,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英语课本中出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阅读文本。这些阅读文本的内容相对复杂,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类阅读文本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针对要阅读的内容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还能在问题的指引下加深对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对他们后期展开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具有很大帮助(张新斌 2016)。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主要围绕澳大利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展开描述,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在Storytime板块中,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澳大利亚的方式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How do the four students in the textbook learn about Australia?”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会发现阅读文本中存在四种了解方式,分别为“Ask E friend”“Ask Mr Green”“Read about Australia on the Internet”和“Go to the library”。同样,在关于澳大利亚信息的阅读分析中,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文本提出对应的问题,如针对“Liu Tao is reading about Australia”,教师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lovely animals in Australia?”或者“Which sport is popular in Australia?”学生在仔细阅读后,给出答案 :“Kangaroo and koala are more famous in Australia.”及“People in Australia like to watch football games.”让学生带着各种疑问阅读文本内容,能在阅读前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带着任务进入阅读环节,还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归纳有用信息。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对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枯燥乏味的阅读文本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英语情境中学习词汇、锻炼口语、操练语法和句型等。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让他们在对阅读文本感兴趣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学习英语。在今后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文本的内容、特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喜欢上英语阅读,并在阅读互动过程中掌握各项英语基本技能。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