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17 15:33淄博理工学校
天津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电工产教实训

■淄博理工学校 毛 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具有扎实的技术能力,中职院校要在产教融合下对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践展开分析,改善当前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现状,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一、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设置“一刀切”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对全校多专业开设的课程,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分为电类和非电类两种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学科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时,应该做好区别对待,给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内容,但是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上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使得各个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同,已经不能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缺乏差异化教学模式,评分模式较为落后

中职院校开展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同时在实训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当前在相同的电类专业中,学生对于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来看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电工电子教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这些内容能很好地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但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足够提升,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同时,在学生评价方面,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教学评分模式主要侧重于结果评价,如实训电路检查、实训作品等方面,但是并没有对学生具体实训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与考核,导致学生代工的现象出现。

(三)企业和学校缺乏合作动力

产教融合是当前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趋势,做好产教融合工作能够为企业输入定向的岗位人才,也能够解决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问题,实现共同发展。但是目前在产教融合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产教融合的模式流于表面,并不能得到深化,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在与中职学校合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而学校希望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而部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将学生看成是廉价的劳动力,久而久之,学校和企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二、产教融合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践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灵活运用现有教材

教学内容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当前中职电工电子教材中的内容理论性知识较多,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较少,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增加实践类知识的比重,同时对现有的教材要灵活应用。

首先,选择符合职业特色的教材内容。当前电工电子职业教材中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融入教材内容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PLC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是采用一类可以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机械和生产模块中,使企业生产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应根据情况在教材中增加PLC的内容,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其次,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现有教材。《实训室的认识与安全用电》是中职电工电子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让学生感受实训室的氛围,采用边参观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实训室的一些基本常识,为今后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巩固奠定基础。安全用电是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密切关注的内容,在课程开设之初,教师就应该灵活地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使其能够在今后学习生涯中时刻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二)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

中职电工电子教育工作侧重培养技术操作型人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导线连接技术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技能,提升导线连接技术不仅是掌握单纯的连接方法就可以,而且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充分磨合。基于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认真学习关于导线连接技术的方法,同时给学生讲解导线连接技术的应用,示范正确的操作步骤。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设定掌握导线连接技术的要求和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享活动。一方面,教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发言,畅谈在实践中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小组长负责将意见统一。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将汇集的意见在全班中分享,在分享的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做必要的补充。在分享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导线连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够自觉做到导线连接的用电安全,为更好地适应今后岗位工作环境以及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职电工电子知识体系十分复杂,而且其中涉及众多关于电力技术的相关知识,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电力技术知识少,往往对电力技术知识存在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呈现更多生动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了解。

首先,教师可以加强对手机投屏的应用。手机投屏又被叫做手机同屏、多屏互动或者屏幕共享,是通过借助某种技术建立起移动设备与电脑等之间的联系,将移动设备的内容在电脑或者大屏幕上显示,输出的内容十分丰富,声音、画面和视频都可以在其中显示,手机投屏的应用优势有很多,教师可以加强应用。比如在电子焊接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焊件拍摄下来通过大屏幕展示和点评。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加强对手机投屏的应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比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作用”时,教师可以应用手机投屏为学生播放电流由三极管输入回路过程中的电流大小的状态,并且与输出回路中的电流大小状态进行对比播放,促进学生对其理解和应用。

其次,中职学校教师可以加强对云端数字化的应用。云端数字化在我国部分地方学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在实训中也应该加强对云端数字化的应用,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工作。比如在进行“组装电路”的实训中,教师可以提前将相关的电路信息和组装知识应用到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信息资源库,建立教与学的数据信息库。再利用云端数字化实现课堂翻转,教师将实验的任务和步骤提前上传到数字化教学平台,让学生按照步骤自主操作,在云端数字化平台中,为每一位教师开通账号,为在线指导学生实训提供窗口。

(四)加强企业与学校联系

产教融合下需要企业与中职学校建立起充分的联系,一方面保障企业能够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为中职学校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首先,企业应该为学校反馈在人才方面的要求,比如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为学校的实训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学校应该重视企业的意见,针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提升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工作创设机会和舞台。中职学校本身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场所,如果企业与学校失去沟通,就会使学校培养出的技术人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工电子实训作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式,我们必须关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现状,意识到当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比如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灵活运用现有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促进学生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训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学生也会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猜你喜欢
电工产教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糊涂的维修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