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家庭教育的内涵与存在意义
——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思考

2022-03-17 23:35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学校

岳 晴

( 深圳市龙岗区安良小学,广东 深圳 518100)

随着竞争型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各地普遍存在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学业负担过重会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妨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关乎孩子未来的发展,关乎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也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成为眼下教育界的当务之急与研究重点。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背景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字经》中提到:“养不教,父之过。”家庭生活是学生“三观”形成的起点,完善优化家庭教育,既是教育大计,也是国之大计。但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问题不断暴露。例如,不少家长存在重分数轻德育、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等错误倾向,甚至出现“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家庭教育缺失等不良现象。虽然“双减”政策要求学校不得给小学一二年级布置书面作业,不得让家长参与检查批改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完全放任学生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推给课堂和教师,这是对“双减”政策的误读,也是对学生和家庭的不负责。教育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连续性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自此,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而教,依法而育。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针对家庭教育而立法,旨在让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回归本位。值得说明的是,该法亦为“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指导,指明了前行方向。

二、家庭教育的内涵解读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所起到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良的家教和家风传统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极其重视家庭教育。近年来,教育界学者也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多次对其内涵进行剖析和总结。

关于家庭教育内涵的理解众说纷纭,有学者将家庭教育视为长辈融化爱之中的教诲,是“培育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家庭活动”,在孩子未来发展中占据“奠基性的地位和作用”。[1]有学者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立场,强调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教育内容来自家长的生命体验”[2]“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核心,尊重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3]还有学者从功能角度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归宿,强调其对于孩子个性发展、道德形塑、人格完善的影响,[4]以及培养下一代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而《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6]

制定本法的初心是:继续发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起全社会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视,以期增进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终目标。家庭教育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应秉持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格尊严与个人隐私,保障其合法权益,灵活应对与处理家庭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家庭教育由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如果出现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情况,甚至出现暴力等不良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家庭教育的存在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每个家庭都要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责任。[7]新时代的社会条件在不断地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家庭教育产生相应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教育面临着内涵、方式、意义及实施路径的改革与创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家庭教育的存在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帮助孩子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树立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其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当然,也会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言以蔽之,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责任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和渠道,对学生成长和成才发挥着重要的激励性作用。孩子身上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心态与方法等,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是家长有意或无意影响或培养出来的。

2.养成孩子积极健康的性格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主导性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指出,“父母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态度,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不论孩子的性格偏向于积极还是消极,究其原因都是受到家庭教育的直接反映,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这就是“隐性教育”,是比“显性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3.助力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占到70%以上的分量。哈佛理念美藤教育专家郑托尼老师曾表示,好的家风,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学校与家长之间教育理念碰撞的过程,也是一种沟通、进步、完善的过程。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分歧时,正是双方解决问题、谋求发展的契机。虽然两种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因而,良好的家校合作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综上,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起着不可忽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家长还是有关部门,都应借法律出台之机及时采取相关举措,令家庭教育发挥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