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2022-03-18 09:25欧其旺 黄辉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欧其旺 黄辉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8-2020.4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行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将27例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的患者当作研究A组,另将23例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的患者当作研究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A组的脑膨出后脑梗死及III级以下肢体瘫痪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研究B组(P<0.05);研究A组的MMSE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B组(P<0.05)。结论 对于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而言,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可发挥出重要的脑保护作用,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关键词: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脑保护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若伴有颅内高压的颅脑创伤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方案后未取得理想临床疗效,则实施去骨瓣减压手术是一个最有效的二线治疗手段[1]。由于患者在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后极易出现切口漏、切口疝、创伤性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及进展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从而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而术中给予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已经临床证实可有效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2],但迄今为止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鲜有研究,故本文就此分析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8-2020.4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行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将27例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的患者当作研究A组,另将23例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的患者当作研究B组。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侧大脑半球脑挫裂伤。(2)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完整,且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1)术中出现明显脑膨出者。(2)以往存在严重脑、心、肺等疾病者。(3)以往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能力下降情况者。(4)开放性颅脑损伤者。(5)合并有四肢伤或胸腹部伤且伴有明显低氧血症及低血压者。(6)术后由于颅内高压、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因素需接受二次开颅手术者。研究A组:男女比例为22:5,年龄2-85岁,平均年龄(51.27±3.13)岁。研究B组:男女比例为19:4,年龄2-84岁,平均年龄(51.19±3.23)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若患者幕上颅内血肿超过30ml(颞叶血肿超过20ml)、中线移位超过5mm或环池闭塞,则直接给予大骨瓣减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若幕上颅内血肿未超过30ml(颞叶血肿未超过20ml)、中线移位未超过5mm与环池未全部闭塞,则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如颅内压超出30mmHG持续时间在5min以上或颅内压超出25mmHG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则给予大骨瓣减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研究A组在脑创面完全止血、颅内血肿清除后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利用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型硬脑膜(脊)膜补片,将硬脑膜严密减张缝合关闭,使患者脑组织表面无皱起且松弛的覆盖有人工脑膜,同时硬膜需另取一孔外置引流管,然后去除骨瓣减压。而研究B组则在脑创面完全止血、颅内血肿清除后利用硬脑膜与颞肌筋膜缺损缘间断缝合,未将硬脑膜紧密关闭,其与操作步骤和研究A组一致。所有研究对象在术后均接受脫水、吸氧、应用脑神经药物、降低脑代谢等综合治疗。

1.3 观察项目

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脑膨出后脑梗死发生率、III级以下肢体瘫痪发生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及巴塞尔指数(BI),其中MMSE分数27-30分提示正常,<27分提示认知功能障碍;BI分数100分提示无需依赖,60-99分提示轻度依赖,41-59分提示中度依赖,0-40分体质重度依赖[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脑膨出后脑梗死及III级以下肢体瘫痪发生率

研究A组的脑膨出后脑梗死及III级以下肢体瘫痪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研究B组(P<0.05),见表1。

2.2 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MMSE及BI评分

研究A组的MMSE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颅脑创伤的有效术式,其具有减压充分、血肿清除彻底等特点,且相较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此手术的切口漏、切口疝及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疗效确切,虽无法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经综合治疗无效)的病死率,但可显著降低其致残率,但多数接受此手术的患者术后会存在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以认知功能障碍最为常见[4-5]。

去骨瓣减压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幕上代偿空间,从而解除脑干等关键结构所受到的幕上脑组织压迫,并可有效提高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进而缓解或预防脑组织遭受二次损伤[6]。对于脑组织而言,硬脑膜是其表面的一层主要组织结构,是保护脑组织的一道关键屏障,若仅是给予去大骨瓣减压而未实施硬脑膜缺损减张更合关闭,则可导致硬膜对脑组织的支撑功效消失。而若在去大骨瓣后给予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膜,则不仅能充分进行减压,还可有效维持上述所起到的支撑作用,从而避免发生脑膨出情况。本文研究发现:研究A组的脑膨出后脑梗死及III级以下肢体瘫痪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研究B组(P<0.05),提示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脑梗死、脑肿胀、脑水肿及脑组织膨出等情况,其可避免骨窗缘卡压患者的大脑表面引流静脉,从而确保患者脑灌注压不受影响,使其脑皮层功能得到保障。MMSE是临床最长应用的一种认知评定量表,其可对患者的记忆、简易计算力、注意力、语言及定向力等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定,如今一般作为颅脑创伤患者智力障碍与认知能力障碍程度的评定,应用简单方便,且具有较高特异度,可相对全面的评定患者术后康复效果。BI则是基于实用角度,可全方位的掌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做好多少事物,是综合评估其独立生活能力。因此,MMSE与BI可客观的对患者大脑功能进行评价。本文研究显示:研究A组的MMSE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B组(P<0.05),说明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功能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与王伟、龙连圣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这正是由于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可显著减轻因皮层功能损伤而造成的肢体偏瘫,从而可明显改善MMER及BI评分,发挥出保护大脑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而言,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可发挥出重要的脑保护作用,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时金昭,刘银龙,桑春生等.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9,46(7):486-490.

[2]刘展飞,张荣超,安代富等.颅脑外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16(6):532-535.

[3]宋凤磊,赵阳,马琳等.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18(9):692-696.

[4]王雪松.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外科治疗后脑积水处理方法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531-3532.

[5]周梦良.重视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特殊性[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11):801-804.

[6]熊学辉,瞿丹霞.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14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11):2102-2103,2104.

[7]王伟,龙连圣,赵耀东等.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5):390-394.

255650170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