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2022-03-18 22:56范金磊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消化内科

范金磊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疾病治愈质量。方法:本实验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入选患者共120例,将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并总结不同组的患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更好,观察组患者对临床疗效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来说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保障了治疗的临床疗效,也保护患者胃部黏膜,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关键词】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身体体质等因素造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人数增长也越来越快。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会引发患者消化道穿孔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使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患者在精神上也遭受着疾病的困扰,甚至存在潜在的胃癌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采用中医治疗疾病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粘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对通过中医方法治疗疾病,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分析并总结患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满意度,通过治疗后的各项具体数据对比,分析并总结该方法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入选患者共120例,将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的患者都对本次的研究知情并同意分组研究。在所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男性病人共74例,女性病人共46例,年龄25—75周岁,平均年龄为(35.6±2.3)岁,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确保了实验的公平性。

1.2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取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并总结不同组的患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度。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疾病的治疗情况,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综合满意度情况,对研究结果以及结论进行总结。

1.3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治疗的有效性,分析不同治療方法的疗效,统计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痊愈、有效、无效。同时,统计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的评分情况,评分主要分为四个分数等级:10分:对治疗效果完全满意、6分: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2分:对治疗效果部分满意、0分: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

结果

2.1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将120例患者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用药过程谨遵医嘱。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疗效详情见下表1。

2.2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分情况

根据统计不同组患者对治疗效果评分的结果,具体数据展示出观察组患者对临床疗效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为71.67%,观察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为95.0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可知,中医的治疗效果更能使患者满意,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讨论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疾病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大部分饮食不规律人群的常见型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痛感会使身体感到不适,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需要服药抑制疼痛,在治疗上,分为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两种,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感染和炎症有关,因此,西药的治疗多采用消炎镇痛药物。而中医则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是气虚瘀毒,局部气血不畅则正气不足。因此,中药的治疗更多的在调理身体,以温和的方式调理慢性萎缩性胃炎,达到止痛的效果。

在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中药质量控制影响着治疗的整体质量,提高中药调剂质量才能保障中药治疗的疗效,因此,中药调剂管理也在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加强中药调剂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建立管理组织,提高管理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第二,完善医院的监督体制,细化中药调剂管理的监督条例,使中药用药的监督更全面,消除用药监督漏洞,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第三,规范中药调剂管理的具体操作,规范药品的称重,做好药品的复核工作以确保用药效果。

除此以外,在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提高特色护理的质量也十分必要,使中医治疗的过程更加细致。患者治疗期间协助进食,以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与此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可能会存在对治疗不了解,对预后的担心、环境的改变都会造成患者焦虑情绪,面对焦虑,应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促进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信赖。

参考文献

李正芬.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

王云成.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8)

2072501705365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消化内科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