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3-18 00:27齐聪幸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阴性阳性

齐聪幸

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e抗原阳性患者和43例e抗原阴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治疗24周后e抗原阳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e抗原阴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e抗原阳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e抗原阴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方式均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廣使用。

关键词:恩替卡韦分散片;慢性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肝脏炎症,临床上主要有乏力、腹胀、恶心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甚至伴有不同的并发症,使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1]。慢性乙型肝炎可向肝硬化、肝癌发展,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治疗CHB的共识。恩替卡韦作为抗HBV核苷类似物,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和服用方便等优势,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近年来HBeAg阴性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探索恩替卡韦对HBeAg阴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部分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治疗24周和48周后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HBeAg阳性患者和43例HBeAg阴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纳入:临床资料全面,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的诊断标准。并同时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恶性肿瘤、妊娠、哺乳期妇女。其中HBeAg阳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31~67岁,平均(51.23±6.14)岁;HBeAg阴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5人,年龄30~68岁,平均(52.12±6.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生产厂家: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29)治疗,空腹口服,每次0.5mg,每日1次,服药24周和48周时肝功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V-DNA:采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检测;HBeAg:采用Roche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检测。

1.3观察指标 (1)患者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HBV-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20IU/mL);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肝功能得到改善,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10 IU/mL);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HBV-DNA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x100%。(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包版本为SPSS21.0,以率为表达形式的指标均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X2)进行检验;组间比较形式,经t检验,P<0.05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其是由病毒通过介导 T 细胞,对患者的肝细胞产生损伤,导致肝功能持续功能障碍。患者常表现出疲劳、食欲不振和肝区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产生较大威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程较长,临床上很难治愈,因此,需要合理的药物治疗来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用手段,核苷酸等类似药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之一, 其中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其作为一种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能够通过对乙肝病毒多聚酶的抑制使HBV-DNA的合成受阻,具有起效快、抗病毒作用强、安全性较高的优点,且使用方便,吸收较好,有利于肝脏组织学的改善[2]。本次研究选取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均采取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的方式,发现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后ALT、HBV-DNA水平的改善情况均较好,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分散片对处于活动期的慢乙肝患者无论HBeAg阳性还是阴性,均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的方式均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洁玲,唐岚.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改善和HBeAg转阴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9): 1587-1589.

[2]田苗.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2):202-203.

3482501908266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阴性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假阳性患者特征分析
检验呈阳性不一定是坏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