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与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2-03-18 00:27覃红玲 张文斌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变异性收缩压分组

覃红玲 张文斌

摘要:目的:浅析血压变异性(BPV)与脑血管住院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脑血管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CSVD总负荷评分进行分组,均分5组,CSVD0分组、CSVD1分组、CSVD2分组、CSVD3分组、CSVD4分组,五组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头颅MRI检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不同组别患者不同时间段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BPV参数是否为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不同评分组患者性别、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疾病相比,差异甚微(P>0.05),而年龄、高血压指标差异明显(P<0.05);不同评分组患者24h收缩压SD、夜间收缩压SD、日间收缩压SD差异显著(P<0.05);但24h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比较,差异甚微(P>0.05);24h收缩压、SD与CSVD评分独立相关。结论:24hBPV与CSVD严重程度呈现相关性。

关键词:CSVD;BPV;相关性;24h动态血压监测;头颅MRI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2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患者脑部病变累及颅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致使患者神经病理学、影像学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1]。此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微出血(CMBs)、脑白质高信号(WMHs)以及无症状腔隙梗死(ALI)[2]。目前临床认为此疾病的发生主要为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受到破坏等,但对于发病机制尚无明确阐明。随着老龄化人群的不断增多,导致此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年龄以及高血压是此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中指出,BPV是一定时间内患者血压波动程度,是独立于高血压水平之外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为危险因素[3]。为证实这一观点,本院以收治的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重在分析CSVD与患者BPV之间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我院收治的脑血管患者130例,编录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30例患者中男70例,女性60例,年龄40~75岁,中位值(57.50±1.02)岁,病程1~3年,中位值(2.00±0.25)年。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②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可以完成头颅MRI检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全。将上述130例患者依据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进行分组,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为0-4分,依据评分均分5组,0分组30例、1分組43例、2分组24例、3分组19例、4分组14例。

1.2 方法

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入院后,患者在本院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严格各个时间段患者各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动脉压)读数并详细记录,在监测血压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袖带安装在患者上臂,日间时间段:凌晨6:00-22:00,每30min进行一次测量,夜间时间段:22:00-凌晨6:00,每1h进行一次测量。详细记录测量所的参数: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统计患者血压变异性标准差(SD)。

同时对血压变异标准差表征各个时间段内上述指标变异性进行记录,

头颅MRI检查:采用超导型核磁共振仪(GE  1.5T),在患者入院24h内完成常规头颅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线圈,首先进行常规序列扫描,主要为FSE-T1WI、FSE--T2WI、FSE-T2液衰反转恢复序列(FLAIR)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系列(DWI)序列。T1WI:重复/回波时间2000ms/20ms,激励1次;T2WI:重复/回波时间3000ms/80ms,激励1次;FLAIR:重复/回波时间8000ms/120ms,激励2次;DWI:重复/回波时间3056ms/86ms,激励1次。以上序列列层厚、层间距一致,分别为5mm、0.5mm。在常规扫描结束后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设置扫描参数,TR、TE、层厚、间距、扫描时间分别为50ms、40ms、2.0mm、0、5min,扫描结束后可以获得患者相位图以及幅度图,将图像在主机自带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完成最小密度投影,经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患者SWI检查图像。

影像学资料审阅:由两名神经内科资深医师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盲评,若出现评分不一致时,沟通后再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1)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标准[4]。评分:1分:患者存在脑白质异常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或者等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大小不等,依据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脑白质异常信号≥2级记为1分;腔隙性脑梗死(LI)直径为3-15mm,无症状的皮质下圆形、类圆形病灶,DWI呈现低信号,在Fazekas上有明显的高信号环绕,记为1分;EPVS直径<3mm,呈现圆形、线条状包绕血管,沿着血管走行充满液体信号的间隙,MRI各序列呈脑脊液等信号,当EPVS≥11个时记为1分;CMBs是指在SWI上出现幕下、深部以及脑叶,呈现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5mm的低信号区域,周围无水肿记为1分,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为0-4分。

(2)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年龄、基础病史详细调查以及登记。

(3)不同评分患者24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包含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

(4)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Z检验、F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以脑小血管并作为应变量,将单变量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变异性参数是否为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经表中数据得出:不同评分组患者性别、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疾病相比,差异甚微(P>0.05),而年龄、高血压指标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不同评分患者24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研究可得:不同评分组患者24h收缩压SD、夜间收缩压、日间收缩压SD差异显著(P<0.05);但24h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比较,差异甚微(P>0.05)。见表2。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经表1、表2结果显示,年龄、24h收缩压在不同评分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带入回归分析得出:24h收缩压(OR1.040,95%CI 1.024-1.058;<0.01)与脑小血管病评分独立相关,年龄(OR1.036,95%CI 1.020-1.048;<0.01)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独立相关。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性疾病,是以体循环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由于患者血压持续增高,会导致患者机体内小血管发生不可逆功能性改变,同时对患者心、脑、肾等系统造成一定损害,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在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随着高血压患者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血压水平一直处在波动状态,因此监测患者血压波动尤为重要,24h动态监测能够提供客观以及全面的血压信息,反映反映患者血压的节律变化以及变异性[6-7]。

本研究得出不同评分组患者性别、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疾病相比,差异甚微(P>0.05),而年龄、高血压指标差异明显(P<0.05);不同评分组患者24h收缩压SD、夜间收缩压、日间收缩压SD差异显著(P<0.05);但24h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夜间舒张压SD比较,差异甚微(P>0.05)。通过上述研究得出:性别、糖尿病依据高血脂等因素在不同组别患者中差异甚微,但不局限于上指标不是CSVD疾病危险因素,可能与本研究研究选择例数较少、糖尿病患者控制情况未进行细化分析有关。研究中得出24h收缩压SD与CSVD评分独立相关,而两者之间的病理生理学尚未明确。笔者认为患者升高以及血压波动会导致血压在血管壁上的张力、应切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引发CSVD的高危因素,因此推测,增高的血压以及BPV是通过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发CSVD疾和促进疾病发展。同时患者血压急剧变化,会抑制脑血流灌注,而脑血流灌注是CSVD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中得出24h收缩压水平以及日间收缩压BPV与CSVD评分有关,此研究结果可得:患者的收缩压对CSVD疾病具有影响作用。

研究不足:本研究因受研究时间、例数等限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性;同时患者血压监测所的参数并不能反映患者既往血压水平,例如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期,可能存在血压水平升高。因此后期临床在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尽可能控制减压药物,减少干扰因素。本研究分组过程中所采用评分标准存在主观化,未能规避诊断医师评分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建议后期对评分标准进一步研讨。

综上:24h收缩压SD与CSVD评分独立相关,24hBPV与CSVD严重程度呈现相关性,因此对于24hBPV的监测尤为重要,有可能成为CSVD疾病防治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孟苗苗,孙灵芝,曹晓岚.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干预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24):3.

[2]曹珊珊,张骏,王之琪,等.脑小血管病患者睡眠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9, 32(3):6-6.

[3]李金宏,朴翔宇.胱抑素C与脑小血管病患者24 h動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35(6):4-4.

[4]杨苗娟,曾思琳,徐铅辉,等.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预后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6):7-7.

[5]郭伟,何兴萍,段作伟.血压变异性对急性小卒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9,27(6):6-6.

[6]何兴萍,李志萍,杨佳佳,等.血压变异性与急性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26(9):660-665.

[7]段雅鑫,裴晗蕾,成斯琪,等.血压变异性与脑小血管病[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 28(12):7-7.

3019501908286

猜你喜欢
变异性收缩压分组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氨氯地平、缬沙坦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