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2022-03-18 00:48瞿恒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4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瞿恒

摘要: 目的:分析并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进行时间为2019年7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急诊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4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在急诊输液室静脈输液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和研究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室的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8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前言

研究指出,在临床工作中,急诊输液室主要承担着医疗咨询、各科室临时输液等工作[1]。故而,急诊输液室不仅是医院向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单元,同时也是重要的院内服务窗口之一。本研究将2019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当做观察对象,经分组护理与分析,旨在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急诊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4例患者为本次专项研究的观察对象。开展课题研究前,首先应排除主观意识障碍、模糊的患者,且要求患者知悉研究相关内容,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分布14~78岁,平均年龄(52.24±3.1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1:11;年龄分布16~78岁,平均年龄(52.19±3.2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环境干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清洁急诊输液室的环境卫生,尽可能为前来静脉输液的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以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2]。②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应在静脉输液前详细、耐心地向患者说明相关知识与内容,纠正患者对静脉输液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如遇不良情绪的患者,应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③穿刺护理:进入急诊输液室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皮肤、血管情况予以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过药物过敏反应;血管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弹性较好、血流丰富且比较粗直的血管,为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保证能够一次性穿刺成功。④并发症护理: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循“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的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静脉血管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成功穿刺后,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避免皮下渗血、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静脉输注的液体温度相对较低,护理人员可借助热水袋向患者提供保温服务。⑤温度调节:在液体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静脉滴注的速度,再三叮嘱患者不得随意调节液体输注速率,以免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加重患者的心脏负荷[3]。

1.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护理情况对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客观评估,同时还应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所得数据。卡方(%)检验计数资料(X2),t值检验计量资料(x±s),若P值<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8.62±1.63)分,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6.42±1.57)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96,P<0.05)。

2.2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4.38%,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38%。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由于急诊输液室每天需要接待诸多前来静脉输液的患者,再加上病症种类相对繁杂,部分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和严重,如不能为其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会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4-5]。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P<0.05。由此说明,对急诊输液室的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突出,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金秀,马丽莉,张亚娟,等. 急诊输液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 重庆医学,2020,49(19):3234-3239.

[2] 陆晶晶,赖伟文. 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595-2596.

[3] 葛玲玲,郝卫文,李娟,等.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3):996-1002.

[4] 陈玉婷,伏彬彬,徐立.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观察室风险事件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刊,2020,55(12):1387-1388.

[5] 闫云,沈国娣. 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48-1250.

1897501705299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